《追凶三十一年——根据轰动全国的真实案件改编,三代刑警的无悔追踪!》
第9节

作者: 姜德青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0-20 12:58:59
  “你不在医院好好呆着,来这干嘛?”42号房间门口,老白摘下口罩,大呼一口气。
  “现场取证有点棘手,”许栋民面露愧色的说,“我就想让师父来看一下…”

  “你们这些年轻人啊,遇到难题就要找师父,什么时候能独当一面呢?”老白一边说话一边摸上衣口袋找烟。
  周志仁掏出一支烟递过去,老白点上,第一口抽的猛了,晕到靠墙。
  “你这堂堂队长不是也亲自出马了么?”周志仁笑着说。
  “我是刚好从这路过,看见小许的摩托停在门口,就进来看看,”老白靠在墙上说,“你先进去看,出来再细说。”
  日期:2016-10-20 12:59:55

  “现场当时没有取证的同事吗?”听得入神的于更生手中长长的烟灰掉到了桌上。
  “当然有,那天去了两个技术员,我到现场时他们已经在里面呆了将近十个小时了。”
  “既然有技术员负责取证,为什么一定要您去现场再看一遍?”
  周志仁没有马上回答,只是喝了一口茶,然后笑了。
  “分局的人没跟你讲过我的事?”
  “您的事?”于更生意识到周志仁的话不简单,“我只听说您当年是静安分局的王牌,就这么多。”于更生并没有继续说下去。
  “王牌…”周志仁放下手中的茶杯,笑容竟有些无奈,“当年的刑侦大队,有病的不止老白一个人。
  “我的脑袋,”他用手反复轻点自己的额头,“有一种怪病。”
  日期:2016-10-20 18:06:38

  “怪病?”于更生突然想到,这难道和珍姐所说的“他差点因为这件案子‘疯’掉”有什么关系吗?
  “81年8月15号,我和徒弟去南京西路附近的一家旅社排查电击案,那家旅社叫胜利旅社,在一个小弄堂里面。从旅社出来的时候,有两个小男孩骑在我们的摩托车上,看见我们出来就跑掉了…”
  于更生听到周志仁的话,只感觉头皮发麻,脑子里嗡嗡作响...
  “那个稍大一点小男孩一边跑一边回头看我们,弄堂里有别的小孩喊他的名字,我才知道他叫——于更生。”
  此刻,语言在于更生这里好像已经失去了效力,他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发问了。
  “90年9月7号,我在警校给新生上第一堂刑侦课,有一学生问了我一个问题——”
  日期:2016-10-20 18:08:42
  当年的课堂上,周志仁在黑板上写好自己的名字。
  “我叫周志仁,大家以后就叫我周老师。这学期我负责教你们‘刑侦’这门课。”周志仁的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所谓‘刑侦’,就是刑事侦查,想必不用我做过多的介绍,你们也应该在小说、电影里看过不少了。所以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我想先听听你们对于‘刑侦’的理解和看法。大家各抒己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问我问题,都行。”
  台下的学生们面面相觑,有人说道“就是抓坏人呗!”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这时,于更生举手说:“周老师,我有一个问题。”
  “于更生。”周志仁叫出了他的名字。
  “哦册那,刚刚只是点过一次名而已,他就能把学生的名字和长相对上?好厉害。”于更生站起身时不由得在心中惊叹。
  “这世界上存在‘完美犯罪’吗?”茶室里的于更生又问了一遍当年的问题。

  日期:2016-10-21 12:10:38
  两个人都沉默了,茶室里非常安静,只能听见旁边电水壶的咕嘟声。
  “如果一个人记得所有的事情,又永远都忘不掉,你说这算不算是病?”周志仁终于说话了。
  外面的天色开始变暗,好像又要下雨了。
  “武侠小说里不是经常说谁谁谁有一手‘过目不忘’的本事么,”周志仁叹了口气,“哪是什么本事,这是病。
  “每天,每小时,每一秒的每一个细节,我都记得住,忘不掉。出生后一个月左右我就开始记事,应该是1941年的冬天,我妈抱着我站在窗边往外看,一个月的小孩子能看见什么东西,基本上就是睁眼瞎,也就是一团一团模糊的光,但是我能听见声音——有一群人从我们面前走过去,步伐很整齐,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一队日本兵——因为他们军靴的鞋钉踩在地上的声音很响。那是我最早的记忆。

  日期:2016-10-21 12:11:33
  “我记得见过的每一个人,如果节假日人多的时候去一趟南京路、人民广场,哪怕是瞥见一眼的人我都能记住;站在马路边,只要我想,我就能记得住从我眼前开过的每辆车的车牌号。
  “从小到大好多人都羡慕我,说我是神童,没人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病——记性好怎么能算是病呢?没人知道我到底有多痛苦。我时不时就会走神,因为回忆对于我来说就是再重新经历一遍过去的事——触摸的感觉、闻到的气味、听见的声音、尝过的味道、见过的每一件事、闪过的每一个想法。”

  云层已经越积越厚,马上就要下雨了。
  “ ‘超忆症’——我也是在95年才知道这病的名字,据说全世界的患者不超过100个——六千万分之一的几率。”
  听到这里,于更生的脊背在冒汗,空调的冷风吹打过来,阵阵发凉。他恍然大悟,刚才那五秒钟的沉默意味着太多了…
  日期:2016-10-21 17:28:24
  “所以死者如果没合上眼,”周志仁看了看窗外,外面打雷了,零星的雨点开始滴落,有的路人在奔跑着寻找躲雨的去处,“我一般都尽量避免去看他们的眼睛,因为看了就会记住,他们就会一直看着我,尤其是在夜里,想着那一双双眼睛,不可能睡得着。
  “所以,您到现场是为了…”
  于更生似乎已经找到了自己问题的答案。

  “你猜的没错,因为我能记住案发现场的一切,当时静安区有大案发生,我必到现场,仔细地看,记住每个细节。鉴证科的技术员是为了取证,而我是为了破案。”
  “师父从没跟我提起过您的事…”于更生刚说完这句话就有点后悔,因为他不知道周志仁是否会介意谈及这个话题,而老人的回答却再次出乎他的意料。
  日期:2016-10-21 17:29:12
  “是我不让他说的,”周志仁的眼神似乎更加深邃了,“离开静安分局去警校之前,我嘱咐过栋民,叫他尽量不要在别人面前提起我。刑警生涯最后一个案子没破,我觉得丢人。虽然我忘不了任何事情,但别人会,我希望他们能忘了周志仁这个名字,”老人脸上的表情像是在嘲笑自己,可那笑容却显得很疲惫,“现在想想也挺幼稚的,可能别人连带着电击案,都一起忘掉了吧。”
  至少师父没忘,于更生心想。师母告诉他,许栋民始终都没有放弃追查电击案,只要稍有闲暇,他就会再把卷宗拿出来研究,自费去外地走访,多少年来从未间断,连外地的丨警丨察都知道他叫“许疯子”了。
  “栋民倒是经常在我面前提起你,”周志仁笑着,“九三年的国庆节,栋民到我家吃饭,说他也有徒弟了,还说你和他年轻的时候一样,最喜欢骑摩托车。后来他说出你的名字,我就断定,你一定是我记得的那个弄堂里骑摩托车的小男孩、那个课堂上第一个问我问题的学生——于更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