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汉高帝刘邦的一生》
第11节

作者: 汉唐星空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丰公”中的“公”并不能说明刘邦祖父担任的是楚国的官员,司马迁想要表达的是官职的大小而已。比如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记载“项氏败,利几为陈公”,而班固在《高帝纪》中记载“羽败,利几为陈令”。由此可见,“陈公”和“陈令”是相同的。
  魏国,在魏侯罃(婴)于公元前361年迁都大梁城后,又称之为梁国,所以魏侯罃在史书上被称作梁惠成王。本文力图准确地还原历史,把部分魏国改成梁国。
  在这样优越的家庭环境成长,刘邦可以接受中上等的文化教育,可以培养“豁达大度”的性格;在这样的边境城市中成长,刘邦可以锻炼自己与各类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从小耳濡目染地提升自己的军事素养。
  至于刘邦出生时的那条传说中的“龙父”,则是古汉族崇拜龙的有力证据。在东汉学者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一书中写道“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在刘邦出生以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以及信史中的刘邦的远祖唐尧与靠政变上台的虞舜,他们的诞生和形貌都与龙有关,被称为龙种或龙子。夏人的后代古越人认为自己是龙的后代,他们断发纹身的目的,就是使自己外形与龙相近。

  成年后的刘邦,史书记载其容貌“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在此记载上,班固和司马迁是一致的,大概是两位史学家都见到了刘邦的画像以及听到了相关的传言。

  隆准,即高鼻梁。龙颜,不好用现代汉语描述,应该是美化刘邦的一个形容词。后世,一提到皇帝很高兴,总是用“龙颜大悦”这个词语,想必出处就在这里。
  美须髯,即漂亮的胡须,和400年后的关羽、太史慈一样。其中,须指面部的毛发,比如须眉,即眉毛,髯则指两鬓的胡子。古人对胡子的态度,一方面,古人不像现代人一样有锋利的剃须刀,所以有了胡子,也只能让其自然生长;另一方面,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所以非常谨慎地对待自己的须发。
  这里插一句,我国目前出土的最早的剪刀,是上世纪90年代湖南长沙出土的西汉时期的南越国铁剪,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它是随着冶铁技术的进步而诞生的,初期的性状就像今天的镊子一样,是利用铁的弹性而恢复原先的性状。所以,那个年代修理毛发真的很难。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则应是后人的穿凿附会,不足为信。中国古代认为一年有360天,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主宰着宇宙万物,平均下来,每一行有72天,所以“七十二”是个吉利而且尊贵的数字。
  后世的隋文帝杨坚出生时,紫气充满了房间,杨坚的母亲抱起小杨坚时,“忽见头上角出,遍体鳞起”,而且长着“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简直是真龙再生啊!对此,汉唐氏只能说,魏征同志,你的想象力太好了,居然把杨坚吹成了这样,佩服,佩服!

  刘邦的粉丝耶律阿保机,也就是辽,汉名是刘忆,《辽史》记载他的母亲因梦见“日堕怀中”,于是怀孕,生下耶律阿保机时,室内有“神光异香”,一出生便“体如三岁儿”,立即能够匍匐前行。“梦日入怀”,可能有的读者要会心一笑了,这不是刘邦的曾孙汉武帝出生时的征兆吗。看来,《辽史》的编纂者元末丞相脱脱帖木儿同志等人想象力太匮乏了。归根结底,羊放得多,书读得少啊!

  刘邦的另一位铁杆粉丝,即明王朝的开创者朱元璋,他的母亲怀孕时“梦神授药一丸”,放在手中发着光,吞下去,醒了,口有余香,等到朱元璋出生时,“红光满室”,出生的这天夜晚,多次有光芒产生,邻居们看见了,还以为着火了,急忙过来救火,到了朱元璋的家里,红光消失了,却听到婴儿的啼哭声。由此得出,《明史》的作者张廷玉很有创新精神啊!这段描写,独树一帜,标新立异,不落窠臼!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关于刘邦的身高,《史记》和《汉书》等正史中均无记载,看来刘邦应该是中等身高了。《河图》一书中提到“帝刘季…长七尺八寸。”七尺八寸,按现代标准为180.18公分。放在今天,论家世、出身、长相,刘邦可谓是标准的高富帅了。但七尺八寸的身高,放在周代,也是一般身高,所以史学家没有记载刘邦身高。大概是八尺以上的身高才会引起史学家的注意,比如刘邦的小兄弟项籍,《汉书》记载“籍长八尺二寸,力扛鼎,才气过人”,八尺二寸,有189.42公分,比刘邦高了大半个头,四肢发达,所以力能扛鼎。

  公元前257年,这一年,秦始皇将近3岁了,项籍的父亲可能还没有出生。

  日期:2016-10-04 20:12:40
  二、宋偃王的传说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刘邦的曾祖父刘清是梁国大梁人。在大梁城这样的国际大都市,豪门巨族数不胜数,而像刘氏家族这样默默无闻太久的小家族更是不计其数。使家族重现昔日的辉煌成为了刘清心头一个沉重的负担。但是大梁城太沉闷了,太让人窒息了!刘氏家族何去何从?
  幸运的是,大梁城的东南方向,即宋国,出现了一个奋斗不息的老年人。他成了改变这沉闷一切的“一只蝴蝶”!他只是“煽动几下翅膀”,于是刘氏家族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让我们屏住呼吸,公元前4世纪最充满传奇色彩的王登场了!
  他就是宋康王,或宋献王,或宋偃王,再或者徐偃王!因为宋国从商丘迁都彭城,彭城又是古徐国所在地,所以宋国又被称为徐国,同样的道理韩国迁都郑地后又称郑国,魏国迁都大梁后又称梁国。
  子姓宋氏,名偃,字不详,宋国剔成君的弟弟,战国时期宋国最后一任国君,公元前328年至公元前286年在位。因为宋偃是亡国之君,宋偃的臣子们在给他上谥号时又意见不统一,就给了他两个谥号,即“康王”和“献王”。至于“宋偃王”那是宋国遗民对他的一种尊称。
  两个谥号都是美谥,但宋偃王留给后世的背影却是昏庸暴虐的君主形象,这就是成王败寇的道理了。诸侯国攻灭并瓜分了宋国,当然要向宋偃王身上泼脏水,宋偃王形象愈是差劲,诸侯国的行动愈是光明伟大正确。
  提到宋偃的出生年,这倒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史书中无明确记载,但我们可以勉强推断出来。

  《宋世家》记载,辟公三年卒,子剔成立。剔成四十一年,剔成弟偃攻袭剔成,剔成败奔齐,偃自立为宋君。…王偃立四十七年,齐湣王与魏、楚伐宋,杀王偃,遂灭宋而三分其他。
  所以,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假设宋君剔成即位时,他的弟弟偃是个遗腹子,还未出生,那么四十一年后的那场政变时,宋偃就应该四十岁了。三国灭宋时,宋王偃该八十七岁了。一个垂垂老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