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史经典战役(围点打援)——宋金太原之战》
第26节

作者: 独孤慕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1-23 10:30:43
  十月六日(《长编》作十月十六日,疑误、今不取),在瀛州城下宋辽两军发生了一场空前激烈的攻防大战。
  瀛州的护城壕是宋军的第一道防线,宋时护城壕的挖掘没有具体规定,一般“壕面各随其地为阔狭,大要在面阔底狭,其深及泉,使箭炮难及即住。”不过在河北的护城壕作用有限,因为多数时候辽军都是在秋高草黄的时节南侵,深入河北大多已经是隆冬季节。护城河水结冰之后,位于大城墙之外的羊马城就成了第一道防御工事。羊马城是为了防守御敌,建在城外数十米处筑的类似城圈的工事,宋城的羊马城建于壕堑内离城十步处,一般高八尺至一丈,厚六尺。城墙之上建有五尺高的女墙(宋《营造法式》对女墙的定义为“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之于丈夫”,女墙就是城墙上升起的部分)之外,还有敌楼、战棚、白露屋等防御工事,这些全是为城池上的士兵提供的藏身之所。“敌楼前高七尺,后五尺,每间隔一步,深一丈。其棚下约容二十人。若城愈阔,则愈深。上施搭头木,中设地栿,仍前出三尺。常法,一间二柱,此用四柱,以备矢石所摧,上密布椽,覆上厚三尺,加石炭泥之,被以濡毡,及椽栿之首并以牛革裹之,以防火箭。”战棚的规格样式和敌楼一样。“白露屋,以江竹或榆柳条编如穹庐状,外涂石灰,有门有窍,中容一人,以为候望。每敌楼、战棚上五间置一所,于两傍施木拒马、蓖篱笆,隐人于下,持泥浆麻搭,以备火攻。”

  为阻滞辽军的铁骑奔突冲锋,消耗有生力量,减少城防压力,瀛州守军备有大量的铁菱角、铁蒺藜、鹿角木、地涩、搊蹄、木蒺藜等阻滞类武器。铁蒺藜主要部署在交通要道,减缓敌军的行进速度。铁菱角性质与铁蒺藜类似,只是部署在水较浅的壕沟或者是靠近城的溪流塘陂,防止敌军涉水渡河。鹿角木是长数尺的坚木,直接插入泥土中一尺左右,用于阻挡骑兵。地涩和搊蹄也是阻滞设施,地涩是以逆须钉入长三尺、宽二尺、厚三寸的木板。搊蹄则是由一具钉满逆须钉的七寸木框构成,和地涩一样都针对敌军的战马。

  瀛州城内的宋军为了对付辽军攀爬城墙,准备了大量巨石檑具、车脚檑、狼牙拍、飞钩、铁撞木、穿环等城防工具。檑具根据材质不同分为木檑、泥檑、砖檑几种,木檑是在巨大的木材上钉上逆须钉,以增加投掷时的杀伤力;泥檑是以土混合猪鬃、马尾等物制成;砖檑是用烧砖技术烧成,与木檑、泥檑形制差不多,都是一次性使用品。如果敌军长期围城,对付蚁附攻城的辽兵,就用到了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车脚檑和夜叉檑。车脚檑是在城上面立一个绞车,用车轮作为檑具,投掷后再用绞车收回。夜叉檑施放后,两端的轮子可以迅速帮助檑木复位,而不会受逆须钉和城墙摩擦的影响。

  日期:2016-11-25 08:38:04
  炮是攻守双方使用的一种利器,在瀛州攻防战中,宋辽双方都有使用。严格讲来,千年前的“炮”应该写做“砲”,它只是一种人力抛石机而已。在战争中使用人力抛石机,始于何时,已经难以做出确切考证。汉唐之际,虽然出现并推广了名为“砲”的战具,但其形制和结构一直缺乏详细记述。今人对它的了解,仍是缘自宋代的军事著作《武经总要》。�0�2�0�2

  “凡砲,军中之利器也。攻、守、师行皆用之,守宜重、行宜轻。”北宋的专业砲兵有“飞山雄武”、“宣毅床子弩砲手”等,辽则专门设有“砲手军详稳司掌飞砲之事”。此次辽军南侵,长途跋涉无法携带双梢砲、五梢砲、七梢砲等重砲,只能带些旋风砲、单梢砲、虎蹲砲这种轻型砲。因此在攻城战之中,辽军的砲并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只好万箭齐发,运用人海战术了。
  而宋军守城,轻重砲车都有配置。轻炮中的旋风砲“凡一砲五十人拽,一人定放,放五十步外,石重三斤,其柱须定埋,即可发石。守则施于城上战棚左右。”(按:每宋尺约合0.31米,每步为五宋尺,旋风砲的射程约为75米)
  据《武经总要》记载可知,不同类型的砲,其抛射物也不尽相同,北宋军中的砲抛射物有撒石星、火球、火枪、火鹞、蒺藜火球、烟球、毒药烟球、粪砲罐、金火罐、引火球等。北宋真宗年间是进入冷兵器与火药武器并用的时代,瀛州守军的砲有石砲和火砲的区分,两者兼用。火砲主要用于焚烧辽军攻城器械,威力并不高于石砲,也无法替代石砲。宋军掌握的火药制造技术属于国防机密,因此严禁外传。由于宋人的封锁,辽人直至辽道宗时,才完全掌握了制造火药的技术。所以攻城辽军既无重砲、且无火砲,并没有给瀛州城防带来太大的危害。

  石油不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和使用的,而汉语“石油”一词则始于宋人沈括。当他看到森林资源日益枯萎时,曾经预言石油“后必大行于世”《元和郡县志》卷40记载,玉门县“石脂水在县东南一百八十里,泉有苔,如肥肉,燃之极明,水上有黑脂,人以草盝取用,涂鸱夷酒囊用户膏车。周武帝宣政(578年)中,突厥围酒泉,到此脂燃火,焚其攻具,得水愈明,酒泉赖以获济”。这是石油最早运用于军事的相关记载。五代时,江南不产石油,但吴越国主钱镠从海外进口了石油用于军事。《辽史·淳钦皇后述律氏传》载,吴国曾经向耶律阿保机“献猛火油”,使者宣称,攻城时可以用猛火油焚烧楼橹,敌人将束手无策,因为燃起的火是用水浇不灭的,而且愈浇愈旺。阿保机一听大喜过望,决定立即发精兵攻打幽州城,见识一下这个新式武器的威力。幸亏述律后觉得此举欠妥极力劝阻,阿保机这才作罢。因试验武器就攻人国家,实在是岂有此理。

  北宋的城防中也备有猛火油,据《宋会要》记载,开封设有广备攻城作,设十一作,其中就有专门生产猛火油的车间。宋人的“猛火油柜”是由熟铜制作的四脚方柜,一次可以注油三宋斤(一宋斤约等于0.6公斤)。上面设有唧筒,用火药发火,喷出烈焰,“中人皆糜烂”。根据史料的记载推测可知,“猛火油”就是宋人的火焰喷射器,辽军“以冲车等进”,宋军立即针锋相对“穿以铁环、木镮、放猛火油”抵御。宋代产石油的地区仅是甘肃玉门、陕北两地,辽境并不产石油,因此在攻城器械中也没有配备猛火油,在宋军猛火油的烈焰面前,辽军避无可避,被烧的焦头烂额,伤亡惨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