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微表情 从外在情绪解读三国人物》
第19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2-31 17:51:49
  042
  能得到蜀汉帝国实际上的当家人如此卖力地推荐使姜维受益匪浅。在诸葛亮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一直跟从左右赞划军事,地位迅速得到提升,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贬李严时,姜维在领衔上奏的二十二人中排名第十四位,时任征南将军。这个排名大致可以看成是蜀汉将领的资历排名,可见姜维此时的地位。而三年后诸葛亮去世时姜维的职务是中监军征西将军,已经跻身蜀汉的一线将领之列。

  诸葛亮去世后执政的蒋琬同样对姜维器重有加,蒋琬担任大司马后,就任命姜维为司马,几次率领偏师西入魏国。蒋琬因为姜维是凉州人,了解凉州的风土人情,推荐姜维担任凉州刺史,希望能以姜维在凉州的影响易于北伐。只是到了费祎执政阶段,由于费祎对姜维的抑制,姜维只能率领万人做小规模袭扰,无法发动大规模侵袭。
  蒋琬、费祎当国时姜维虽然也参与出军,但毕竟受到这二人的节制,出兵收效不大。等到费祎去世后,姜维可以集中蜀汉的机动兵力来主持北伐。其中最辉煌的当数洮西之战。当时的战役背景时,魏国所属的淮南地区爆发了毌丘俭和文钦的反叛,司马师率领大军亲自征讨,而魏国西陲的名将郭淮又于当年春天去世,姜维看到了战机,于是在朝堂上将这个问题提了出来,但遭到了征西大将军张翼的反对,甚至引发了廷争。张翼可不是一个简单人物,他是汉初开国功臣留侯张良的十世孙,高祖父张浩曾任司空,曾祖父就是那位在后汉梁冀专权时说出“豺狼当道,安问狐狸”埋轮而还并上书对其弹劾的直臣张纲。张翼早年曾任江阳长、广汉太守、蜀郡太守等职,后来继任李恢担任蜀汉第三任庲降都督。因为他执法严峻,难以获取豪强大族的支持,最终导致刘胄叛乱。随后他被朝廷免职,朝廷另派马忠来接替他的工作。在马忠没到之前,张翼仍然尽职尽责地督率手下为平叛做准备,没有丝毫懈怠放松的意思,后来马忠根据张翼奠定的基础平定了叛乱。诸葛亮去世以后,张翼先后任前领军,尚书、督建威,征西大将军等职,并且和廖化为并称的将领,时人称之为“前有王、句,后有张、廖”。张翼见费祎死后不过两年多,姜维却连年用兵,不由说出了“国小民劳,不宜黩武”的话。姜维心中怏怏,却还是没有听从,他将张翼的职务从征西大将军调整为镇南大将军,并带同他和车骑将军夏侯霸一起出师。

  姜维于当年夏天到达魏境,并声言将从祁山、石营、金城三路进兵。这个消息让农家出身的雍州刺史王经信以为真,但却瞒不过精明强干的征西将军陈泰。陈泰断定姜维必定只会选择一路进兵,其他两路不过虚张声势。据此陈泰做出安排,命令王经率领雍州本部兵马进屯狄道,自己则率军队为王经后继。他告诫王经说先不要主动出击,等到自己的军队也赶到之后再东西并进。但王经自忖占据地主之利,自己所率雍州兵马又不在姜维之下,所以率军西渡洮河,全力迎战姜维。结果只会空谈的王经被姜维杀得大败,只带领了万余人狼狈逃回狄道城。

  日期:2017-01-01 19:41:38
  043
  这次获胜是蜀汉后期所取得的军事上的最大胜利,王经所属的雍州兵损失大半,魏国上下惊骇。各种史料均无记载王经到底损失了多少军队,但我们可以做个大概估算。姜维此次进军带兵大约四万余人,王经敢于与其正面对攻,则兵力不当少于此数。又雍州本部兵大致在四万人左右(可参考魏灭蜀时雍州刺史诸葛绪带兵三万人参战),故此我们可认定王经用于作战的人数为四万人。王经败退回狄道城后仅余万人,两者相减,故知魏国损兵三万人,但其中并不全是战死的,还有相当数量的魏军在乱军中逃散,也含在此数之中。高贵乡公曹髦前后下了两道诏书,表达了深刻反思和对前线将士的抚恤。在第一封诏书中,他说:“朕以寡德,不能式遏寇虐,乃令蜀贼陆梁边陲。洮西之战,至取负败,将士死亡,计以千数。或没命战场,冤魂不反,或牵掣虏手,流离异域,吾深痛愍,为之悼心。其令所在郡典农及安抚夷二护军各部大吏慰恤其门户,无差服役一年;其力战死事者,皆如旧科,勿有所漏。”当年的12月31日,曹髦针对当时陇西四郡很多人归降蜀汉,他们在魏国的亲属惶惧不安的情况,特意加以赦免。公元256年1月19日,曹髦第二次下诏,称:“往者洮西之战,将吏士民或临陈战亡,或沈溺洮水,骸骨不收,弃於原野,吾常痛之。其告征西(陈泰)、安西(邓艾)将军,各令部人於战处及水次钩求尸丧,收敛藏理,以慰存亡。”可见这次大战三个多月后战场上的尸首仍未打扫干净,还有不少死尸静静地沉在洮河水底,也可说明魏方伤亡人数绝不仅是曹髦在诏书中声称的“计以千数”,而在万人以上。

  姜维在获胜之后准备继续进兵,张翼这时站出来劝说姜维:“可止矣,不宜复进,进或毁此大功。”姜维这时的表现是大怒,与魏国对战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才争取来的机会,怎么能这么轻易就放弃了?所以他愤愤然地对张翼说道:“为蛇画足。”意在讽刺张翼的多事。虽然姜维因此对张翼大为不满,但因为张翼掌握一定数量的军队,姜维虽没有听从他的劝告,但仍然令他参与战斗,并命令诸军进围狄道。

  魏国方面虽然邓艾等人主张坐视不理,但陈泰经过认真分析后认为,姜维轻军远入,正是为了和魏军在原野争锋,求一战之利。如果王经败走,姜维如果以战胜的威风进兵东向,并且占得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的积谷,且四下散开兵卒招降纳叛,传檄陇西四郡东争关、陇,将会成为国家大患。现在他以锐卒攻击峻城,屈力致命,攻守势殊,客主不同。而今姜维孤军深入粮谷不继,所谓迅雷不及掩耳,正是我速进破贼的时候。狄道的地形毗近洮水,姜维在洮水之内,如果我军乘高据势,姜维必不战自走。

  日期:2017-01-02 18:42:51
  044
  陈泰计议已定,带领万余人轻兵疾进,翻越高城岭后小心潜行,趁着浓夜占据了狄道东南的高山。陈泰令人在山上遍树烽火,广擂战鼓,以示援军已到。姜维没有料到陈泰这么快就会到来,所以在狄道城周边的高地并未设置据点,发现陈泰到来之后,急忙引兵攀山与陈泰争险。陈泰已抢得先机,姜维没有占到任何便宜。此时狄道城内的士兵看到援军抵达,登时心头有了底气,姜维在短时间内更难以攻克。陈泰还扬言要断绝姜维归路,姜维权衡利弊之下只好下令撤军。其时狄道城内存粮已不满十日,设若陈泰拖延时日城池必然陷落。所以王经才会感慨地说:“粮不至旬,向非救兵速至,举城屠裂,覆丧一州矣!”

  姜维在这次战斗中指挥得当,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魏国人多势众,所损失的兵员很快便会得到补充,一点也不会减轻蜀汉的国防压力。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姜维为什么会在大胜之时因为张翼的一句劝告就大怒呢?张翼和姜维是同龄人,早在刘备平定益州时就担任了书佐,早年一直担任文职官员,直到建兴九年(公元231年)才从文职的蜀郡太守转任军政合一的庲降都督、绥南中郎将。从资历上看张翼要比姜维深,当时在蜀汉的工作年限已有近四十年,虽然姜维凭借着过人的军事才能和诸葛亮的赏识后来居上,但张翼作为名门望族之后,又是益州土著,姜维对他多少还是有几分忌惮的。蜀汉到了中后期,朝廷之中缺乏懂得振兴经济的高级人才(原来的尚书令刘巴、司盐校尉王连都在经济上有一手,可惜均去世已久,而曾经在王连领导下工作过的吕乂、杜祺、刘幹等人未见有相关建树),经济收入不及以往,所以可供养的军队人数亦有所下降。姜维每次出军都要劳师远征,不论是战场上的粮秣消耗还是战后的抚恤料理都需要花费大量金钱,而这无疑给蜀汉百姓带来了沉重负担。因此到了这个时候,不论是荆州集团、东州集团还是益州本土土著都达成了共识,认为不应当屡屡出军,这其中又以益州人的反应最为激烈。不妨来看看这几方的态度:出身于东州士的费祎对姜维说:“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倖而决成败於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也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费祎对姜维的出军请求屡屡驳回,即使偶有同意,给他的兵马也不过万人。魏国雍、凉地区实际可调用的兵马远在此数之上,姜维拿这些军队最多可以做个骚扰,却无法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据陇西为己有。出身于荆州集团的廖化批评姜维:“‘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於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这样的恶政为什么不早不晚偏偏让我们赶上了),今日之事也。”张翼作为益州土著中少有的高干,对这个问题更是有激烈的批评,在这次出军之前张翼就曾经和姜维廷争,认为国小民劳,不宜黩武。虽然张翼并没有获得刘禅的支持,但从此之后已与姜维埋下了嫌隙。姜维作为外来降将,蜀汉朝廷上下能赏识他的不过诸葛亮、蒋琬、邓芝等寥寥数人,此时这几人均已辞世,而姜维又与政治新星陈祗和权宦黄皓等人关系不和,处境十分艰难。他以为有此一次大胜足可以堵塞悠悠众口,然而张翼却还要站出来反对,自诸葛亮去世后他二十年来的苦闷此时终于爆发出来,遂开口指斥张翼多管闲事,用意是在敲打军中那些心中不服的将领。这恐怕才是他大怒的真正原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