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3-22 01:21:43
于迈说历史之《五代十国:最乱的乱世》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说李儇逃出长安,往西奔蜀中,途径斜谷。时郑畋任凤翔、陇右节度使,听闻皇帝离京西狩,遂不顾年迈体弱,亲率士卒前来迎拜,并送上大量衣食钱物。一见到李儇,郑畋忍不住老泪纵横:“将相误国(指卢携与高骈纵贼坐大),以致今日圣上蒙尘。臣身为宰辅,只顾与卢携斗气,而不能明其恶、制其行,将圣上置于险境,罪莫大焉。”李儇看着眼前这个一脸认真的老头,泪中带笑道:“这不是你的错。”
郑畋却还是难以释怀:“错,错,错,是我的错。”随即,又硬拉来千余年前异域苏翁一语作为结论:“恕自己一过,则万过由之而生。”
———————
好久没写,手生,明日争取多写,不好意思~晚安
日期:2017-03-22 09:04:46
其实说到欧洲贵族,中世纪的时候还是不太好受,主要是那房子,全部是石质结构,缝隙多,又阴冷,春、秋、冬基本都难受,而且大小便全部是排在楼下,这酸爽~
以前觉得不同国度,文化差异大,细究起来其实有很多异曲同工的妙处。
比如说我们古代迷信,这个是文化不自信,任他哪个国家也都迷信。
我们有相面术,西方也有这一套,我自己还买了一本现代美国作家罗斯特伊出的一本《脸的秘密》。
我们以前将童子尿当做宝贝,其实西方也有极度信赖尿液,看病治病都求它的时候,你们了解的莫扎特绝对不止是给小孩挺胎教时想象的那一种优雅的绅士范,事实是:该翁说话三句不离屎尿屁。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台版的《嘘嘘、嗯嗯、屁屁》一书。
还比如去吓一个人来治他的打嗝的不靠谱偏方,我们有,英国同样有,比如我小孩爱看的《小猪佩奇》动画片中就有这情节。
又如一个老和尚带小和尚下山,小和尚看到一个美妇人目不转睛问老和尚那是什么,老和尚说那是吃人的老虎,晚上,老和尚问小和尚一天有无印象深刻的收获,小和尚答他只记得那只吃人的老虎了。这个故事好像法国也有,只是老虎改成了鹅,在钱钟书的一篇演讲中有提到。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日期:2017-03-24 03:50:40
于迈说历史之《五代十国:最乱的乱世》
【复唐大业】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说李儇逃出长安,往西奔蜀中,途径斜谷。时郑畋任凤翔、陇右节度使,听闻皇帝离京西狩,遂不顾年迈体弱,亲率士卒前来迎拜,并送上大量衣食钱物。一见到李儇,郑畋忍不住老泪纵横:“将相误国,以致今日圣上蒙尘。恳求圣上处死老臣,以警诫其他失职、无能之辈。”李儇看着眼前这个一脸认真的老头,泪中带笑道:“这不是你的错。”内心却霎时奔涌而过万头羊驼:您老是嫌我被黑得还不够彻底么?
“错,错,错,是我的错。”郑畋却还是难以释怀,硬拉来千余年前异域苏翁一语作为结论,“恕自己一过,则万过由之而生。”
李儇无意跟郑畋掰扯人生哲理,却还是不得不耐着性子安慰他一番(帝劳遣之)。谁料郑公大受感动,再三恳请李儇留驾凤翔:“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云彩,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
李儇连连摇头:“汝意诚可贵,吾命价更高。凤翔距强贼太近,朕不欲居险地,故仍按先前计划暂于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与甘肃、四川毗邻)落脚,若贼势仍盛,则再行入蜀。卿当牢牢控扼贼军的进兵要冲,不要让贼势蔓延。”郑畋回答道:“臣一心报国,死而后已。请陛下不要有东顾之忧。然,道路艰险,奏报困难,面临决策之机不能远承圣旨,还请圣上允臣见机行事。”
“嗯,没问题。”李儇淡然应道,“只要有利于宗庙社稷,听任卿自行处置。”
郑畋听罢,大受鼓舞,激动地紧紧抓住李儇的双手,任由感动的眼泪在脸上纵横肆虐。有道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拜别李儇、回到凤翔后,郑畋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召集将佐商议抗贼之事。本来郑畋想趁此之机,好好给这些武夫们好好上一堂政治课,怎奈未等郑公言毕,众将便炸开了锅:“贼兵正盛,先前以天下兵马之利都未能阻止其兵锋,我们就这么点人去跟他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不如再缓一缓,等待大家伙都到齐了再开打,没必要现在急匆匆地去当炮灰。”
郑畋见众将皆无斗志,不禁勃然大怒:“如此搪塞,诸君难道也想劝我降贼不成!”
言至此,郑畋突然气绝晕倒(脸部被刮伤),众人急忙将他抬入寝室,良久方得苏醒,然身不能动、口不能言。
无巧不成书。就在这个时候,黄巢正好派使者带着赦免文书来到凤翔驻地,监军袁敬柔见郑畋已是奄奄一息,就擅自做主,起草降书谢表,又代郑畋署名,满心欢喜地替自己谋划好了后路。
流程走完,袁敬柔便召集众将盛宴款待使者,并举杯道:“现在新天子赦免我等罪孽,我等不胜感激。只是郑公卧病不起,我已代之草署谢表。大使远道而来,我与诸将略备薄酒接风,以示慰谢!奏乐,干杯!”
乐起,众将无一举杯,却是哭声满堂。使者深感不安,以为自己梦游到了别人灵堂,遂问其故。
幕僚孙储答道:“郑公卧床不能前来待客,我等故而悲念。”
使者败兴,草草宴毕,携谢表而去。
未过半日,种种情状便已闹得连市井百姓都知晓了,无一不有感而泣。
郑畋听人报告此事后,突然跃起道:“我早知人心尚未厌唐!贼军败亡指日可待!”于是刺指血写奏表,让自己的心腹将佐快马加急,呈报李儇。又召集监军、将佐,苦言相说,扎扎实实地上了一堂“论叛逆之恶与尽忠报国之善”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众人有感其诚,皆唯命是从。
郑畋复与众人歃血为盟:“誓死效忠朝廷,共赴国难!”从此上下一心,加固城墙,修缮器械,训练士卒,丝毫不敢有所怠慢。
随后,郑畋又秘密与邻近藩帅达成协议,共约合兵讨贼。各道兵马一因良心发现,二因不甘屈居盐贩子皇帝底下受气,便都陆续汇集于凤翔。
当时禁军分别镇守在关中的还有数万人,他们听说天子已离京西狩,一时群龙无首,乱了分寸。郑畋见状,便派人前去招纳这些队伍,皆依归。与妻子商量后,郑畋又散尽家财,用以犒慰士卒。
由是军势大振。士卒日夜戒备,如临大敌。
《大明王朝1566》总结“官场三思”,即思危、思退、思变,知道有危险就躲开危险,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叫思退;退下来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以前哪里错了,往后该怎么改,叫思变。
郑畋久居官场,又岂会不明“三思”之理。然,一心以国为重,势必置朝廷安危于个人安危之上,是故不思己危,或谓“谋国不谋身”;“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非如文种之辈贪图禄位而不想退,而是心系社稷不敢退;手段可变,立场不可变,若因立场问题而触犯他人,又岂可违背本心而变作见风使舵之鼠辈。
是故,郑畋虽几度起落(咸通十一年,因人谗言而被贬为梧州刺史;李儇即位后被召回朝中,却因与卢携朝堂斗气而被贬为太子宾客;后黄巢北上而高骈坐视不理,皆如其所言,李儇有感其先见之明,召其为礼部尚书;不久又遭排挤,遂自领凤翔、陇右节度使,以戍卫京师),却仍不改其赤忠为国之初衷,终感召他人,形成一股前所未有的向心力。抗贼复唐大业,由是开启。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