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韦庶人、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到太平公主看权力场上的红颜薄命》
第11节

作者: 庶民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6-02 07:09:01
  2�0�2�0�2
  �0�2唐睿宗景云元年,李隆基当太子不到四个月的时候,一个“太子非长,不当立”的流言蜚语传播开来。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而制造这种舆论的是李隆基的姑姑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为什么拿李隆基开刀了呢?英国政治家丘吉尔有一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都是唐隆政变的大功臣,李旦登基之后,这两个人都掌握了巨大的权力。
  李旦把太平公主的实封提到一万户,把太平公主和薛绍生的三个儿子都封为王。当时凡是有国家大事,李旦都主动跟太平公主商议,每次太平公主上朝都得坐半天才能走。
  有时候太平公主不上朝,李旦就让宰相抱着公文直接到太平公主家里去办公。当时李旦无论是面对任何事情,他一定要问两句话,第一句话,“尝与太平议否?”再问第二句话“与三郎议否?”他们两位都点头了,李旦才签字。
  太平公主是个权力欲旺盛的女人,李隆基也不是吃素的,不可能每次都附和太平公主的意见。这样一来,原本亲密的盟友渐行渐远,彼此明争暗斗起来。
  在太平公主看来,只要把李隆基废掉,重立一个柔弱暗昧的太子,她就能长久地把持帝国权柄。为此太平公主派亲信四处煽风点火,制造舆论。一时间,长安城上上下下都在议论太子的身份问题,唐睿宗没办法,只好下制书平息流言蜚语。
  太平公主还监控李隆基的私生活,企图从中找出漏洞。她把自己的亲信安插到太子的身边,每天拿着显微镜来看太子的生活,看太子有没有失德行为,是否沉湎酒色,是否只顾骑马打猎不务正业。只要太子有任何细微的过失,她都会第一时间向李旦汇报。

  李隆基知道身边有太平公主安插的“特务”,所以一举一动都万分小心,以免太平公主抓住把柄。太平公主派去的那些特务只搜罗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东西,根本不足以整垮李隆基。
  太平公主还吓唬李旦,让他觉得太子对他的皇位产生了威胁。她让大臣跟李旦讲太子在收买人心,“朝廷皆倾心东宫”。李旦赶紧找来宰相韦安石,问他有没有这么回事。
  韦安石说:“陛下从哪听到这种亡国之言呢!此必太平之谋。太子有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所知,愿陛下无惑谗言。”这一定是太平公主在挑唆,韦安石一针见血地把背后的主谋点了出来,李旦也明白这事八九不离十是太平公主搞出来的,所以就不再提了。
  太平公主又私下找到李成器,对他说:“废太子,以尔代之。”这个做法直接针对具有竞争力的嫡长子,挑动他的私心杂念。
  李隆基应对的策略是放低姿态,争取兄弟的支持。真正能对他的太子身份构成威胁的是大哥李成器,只要大哥安于现状,他的威胁就能减小。为了争取大哥的支持,李隆基屡次上表,提出让位给大哥。这当然是在政治上做姿态,但是承认大哥的优势地位也是对李成器一个安慰。
  李隆基还让人缝了一个长长的枕头,一张大大的被子,都是五人份的。他以此来表明我们兄弟关系好,亲密无间,形影不离,白天待在一起还不够,晚上我们也要睡在一起彻夜长谈!本来,相王的几个儿子从小就一起关禁闭,算是患难兄弟。这时候,李隆基再强化这种感情,让兄弟们觉得我们才是一家人,不能让外人牵着鼻子走!

  频频出手却伤不到李隆基一根汗毛,太平公主十分恼火。
  景云二年(711)一月的一天,太平公主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她乘坐车辇进入皇城的光范门,把宰相们堵在了回家的路上,说:“当今太子不是嫡长子,不合规矩,还请宰相们在陛下面前说一下。”
  宰相们脸色煞白,半晌无语。最后,一个宰相站了出来,迎着太平公主的目光,从容说道:“东宫有大功于天下,是宗庙社稷之主,公主为何忽有此议!”
  太平公主定睛一看,这个公然和她唱反调的人是如今风头正健的宰执大臣宋璟。她深深地看一眼了宋璟,快步走回车辇。望着太平公主远去的车辇,宋璟的心头瞬间沉重起来,太平公主绝不会善罢甘休。斗争既然在所难免,就要先下手为强。
  宋璟和姚崇随后就向睿宗私下奏言:“宋王李成器是陛下的嫡长子,豳王李守礼是高宗皇帝的嫡长孙。如今,太平公主在其中挑拨离间,使得东宫地位不稳。请陛下将宋王和豳王两人外放为刺史;免去岐王李隆范和薛王李隆业所担任的左、右羽林大将军职务,任命他们为太子左、右卫率以事奉太子;同时将太平公主与驸马武攸暨安置到东都洛阳。”
  针对那两个身份比李隆基高的哥哥—唐睿宗的嫡长子李成器和章怀太子李贤的儿子豳王李守礼,为了防止有人利用他们对太子不利,让他们离开首都到外地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