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历史智慧,做人,做事,修身,家教》
第2节

作者: 廖正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此后,曾国藩、左宗棠断交。但左宗棠征战东南、西北,需要粮饷、军械,作为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的曾国藩都是倾力支持。没有一颗宽容的心,曾国藩绝对做不到这一点。
  或许是曾国藩的恕道触动了左宗棠,曾国藩逝世的时候,左宗棠送来的挽联上说“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表达了对曾国藩的敬仰之情。后来,左宗棠对曾国藩的后代,包括曾纪泽、曾纪鸿等人都照顾有加。这或许就是大德可以化人吧。
  日期:2016-09-16 18:03:07
  曾国藩的智慧:为人不可嫉贤妒能
  嫉贤妒能是普通人经常犯的毛病。在官场,或者在职场,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被上级或老板重用,而自己被冷落,常人都会觉得不舒服,不服气。即使自己心里知道被重用的那个人才干确实在自己之上,但还是咽不下这口气。长此以往,人就容易心理失衡。紧接着,工作便会出错。最后,就只能辞职了事。

  曾国藩知道嫉贤妒能是人之大忌,又明白常人很难克服这一毛病,所以他在写给曾纪泽、曾纪鸿兄弟的遗嘱中,强调了这一点。曾国藩说:“那些嫉妒的人,嫉贤妒能,抢着表功,以赢得上级的喜欢。懒惰的人不追求学习进步,而嫉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学习进步。”
  历史上,因嫉贤妒能吃了大亏的人当中,最著名的当属庞涓。一开始,庞涓和孙膑都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庞涓这人,小肚鸡肠,但隐藏得很深,孙膑并没有看出他的本性。
  庞涓耐不住寂寞,学艺未精就下了山,辅助魏王击败了强大的楚国,建立了霸业。孙膑得知庞涓成功,也下山来到魏国,希望依托庞涓,获得魏王的赏识,实现抱负。
  孙膑的才能很快得以展现。魏王对他的期望超过了庞涓。庞涓很嫉恨,施展阴谋诡计,离间孙膑与魏王,并且残忍地将孙膑的膝盖骨给剥了下来,致使孙膑残疾。

  庞涓见孙膑这副模样了,心想这人以后都不能和自己作对了。天下能超过自己的,只有一个孙膑,孙膑废了,天下岂不任我庞涓驰骋?
  哪晓得,天不遂庞涓的愿。孙膑逃了,逃到了齐国,做了齐国的军师。之后,孙膑率部两次重创庞涓所率领的魏军,连庞涓本人,都被齐军射杀。
  这嫉贤妒能的代价也太大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孙庞斗智的故事虽然家喻户晓,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嫉贤妒能的坏处。诚如我在文章一开头所说的那样,嫉贤妒能其实是普通人很容易犯的毛病。
  曾国藩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曾国藩的麾下,有很多能人,其中不少人才能并不比曾国藩差。更有像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那样的,原本是曾国藩麾下将领,后来官职、威望反而超过曾国藩。
  曾国藩从来不嫉妒他们,而是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他们得以展现自己的所长。曾国藩对清廷,对中国的一个大贡献就是培养了一批人。如果曾国藩是个嫉贤妒能的人,他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日期:2016-09-17 09:33:00
  做事最大的忌讳当属坐这山,望那山。三心二意,东做一点,西做一点,结果效率低下,什么事也做不好。
  网络文学大家唐家三少在起点中文网上写小说,曾经连续好几年不断更,每天都写一万字上下,其恒心与毅力,令无数写手佩服。
  唐家三少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他在访谈节目中透露了秘诀:“每天写一万字其实不难。但一般的写手喜欢在写作的时候做其他事。QQ开着。写几十个字,和别人聊几句。这样一天下来,也写不了三千字。”
  做事不专一,是普通人经常犯的毛病。曾国藩说:“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事无成。”
  曾国藩特别强调做事专一。在对湘军将领李元度的批评上,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是如何践行这种思想的。
  1860年,曾国藩驻军祁门,命李元度带兵把守祁门东面的徽州城。李元度是书生,即便戎马倥偬,也总是捧着几本书。由于在读书上花的功夫太多,把点名、看操、查墙子之类的曾国藩要求每天必做的事情都给耽搁了。

  作为李元度的上级兼老师、好友,曾国藩深知李元度的这一毛病。他在写给李元度的信中说:“我们都是有志之士,能够忍辱耐苦,唯一的毛病就是咬文嚼字的习气还未去除。”
  “一边想学打仗,一边又想读书。鼫鼠会五种本领,飞翔、奔跑、打洞、游泳、爬树,但是却灭绝了。”
  “我现在想改正这一缺点。这两个月,都没有读书了。你往年也是看书的时候多,料理营务的时候少。点名、看操、查墙子这类的事,好像没有亲自去做,以后必须亲力亲为。”
  “你老是说吴退庵贤能,还说润芝(胡林翼)也这么说,但我看他也是做学问的人,不像能打仗的人。这件事以后再议。”
  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李元度接到曾国藩的信后,并没有改正缺点。结果,他在徽州被李世贤击败,弄得曾国藩一度陷入绝境。

  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做事专一是多么重要的。作为曾公的信徒,我们不能不以李元度为戒,努力克服做事三心二意的毛病。
  日期:2016-09-18 09:21:34
  在新浪微博上看到茅于轼老先生说的一段话,感觉很有道理,击中了我的一大毛病。摘录如下。
  凡是碰到难以决策的事情,想一想怎么能使自己快乐,也使别人快乐,答案就有了。有了这样的信条,养成了习惯,用来对待父母子女,妻子朋友,同事或领导,并且用它来处理自己在公务上的问题,你就不会犯愚蠢的错误,就会远离烦恼,周围的人都会喜欢你。
  这段话让我想起李鸿章谈论曾国藩的一段话:在营中,我大帅(曾国藩)要我辈大家一同吃饭,饭罢即围坐高谈阔论。他老人家最爱讲笑话,常惹得大家笑痛肚皮,他自己偏一点也不笑,只管穆然端坐,捋须,若无事然。
  在我们的印象中,曾国藩是一个严肃的人,严于律己,也严于律人。但他的另一面,却是一个自己快乐,也给人快乐的老顽童。曾国藩这么做,一则可以缓解战争带给他的紧张情绪,二则可以增强亲和力,使部下不仅敬畏他的严厉,也感激他的慈爱。
  细想起来,自己在自己快乐,也给人快乐上面,真是做得很差。大多数情况下,我不仅没能将快乐的情绪带给周围的人,更多的是把愤怒、失望、悲观的情绪带给了周边的人,似乎只有周边的人跟着我一起不快乐,我的不快乐才会减少一些似的。
  越是亲近的人,被我伤害得越深。比如,我特别喜欢安静。若是我在集中精力写东西的时候,老婆突然来一句“吃饭了”或者什么的,我有时候会怒吼,把负能量带给了老婆。老婆通常情况下会不理我好几天。但之后,同样的戏码继续上演。要是在单位,我根本不敢吼,也就只敢对着最亲近的人吼吼而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