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历史智慧,做人,做事,修身,家教》
第3节作者:
廖正华 长此以往,我真是愧对身边几乎所有的人。一般人都不喜欢我,不亲近我,原因或许就在这。个性如此,要改也难,但还是可以试着做一些改变。
当今的社会,每个人压力都很大,身体中积压的负能量很多,像我这样经常把负能量带给别人的人,应当不少。大家都需要一些改变。
自己快乐,给人快乐,这是缓解人际关系紧张的一味良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从自我做起,让世界充满快乐!
日期:2016-09-19 12:36:33
曾国藩的智慧:精神以磨炼而强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数不清的艰难困苦。人这一辈子,就是在克服一个个困难中渡过的。虽然艰难困苦曾经带给我们很多痛苦,但当我们老了,回首往事的时候,一定会庆幸自己成长的道路不是一马平川。人生,因为坎坷而精彩。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在克服困难的时候最强大。相反,一个人如果生活在毫无压力的环境中,就很容易滋生懒惰的心理,精神颓废,最终一事无成。
曾国藩以一介书生带兵,最终平定太平天国,创造了一个属于书生的神话。他的军事才能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从书上学来的,而是从失败的磨炼中获得的。
起初,曾国藩在长沙练兵,得罪了绿营,差点被哗变的绿营兵杀掉。移师衡阳后,虽然躲开了绿营兵,但饷银奇缺,派人去勒捐,又得罪了地方官绅,办事千难万苦。
1854年兵败靖港,受尽长沙城内官员的侮辱、讥讽。1855年兵败湖口,备受江西省内官员歧视。之后一两年间,坐困江西的曾国藩,对外要面对日益逼近的太平军,对内要应对官场的倾轧,困难之大,可想而知。
1857年回乡奔丧,遭左宗棠等人抨击。向清廷伸手要督抚实权,又被奚落。此时的曾国藩,心情差到了极致。幸而有人指点他以柔克刚,后来才挺过来。
再度出山,好不容易站稳脚跟,又坐困祁门,差点丢命。左宗棠、沈葆桢、李鸿章,都是他曾经的手下,各掌一省,全部背叛他,导致他天天愁饷。
好不容易拿下江宁(南京),大功告成,左宗棠又在背后捅他一刀,导致他和曾国荃遭清廷严厉申饬。失魂落魄的曾国藩,连忙裁撤吉字营,才打消清廷对他的猜忌,暂时安全。
纵观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的全过程,可以发现,他无一日不处在困难之中。他自己也说,自己每天是战战兢兢地活着,生怕不得善终。
正是这些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锤炼出了一个具备常人无法企及的坚忍精神的曾国藩。这种精神,是曾国藩成功的根本。
日期:2016-09-20 09:03:14
曾国藩:艰危之处,智慧出焉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对于不善于总结经验的人来说,这句话并不适用。只有善于总结经验的人,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对于他们来说,失败才真的是成功之母。曾国藩就是这种人。
纵观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的整个过程,我们会发现他的许多重要的应敌策略,都是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艰难危险,给了曾国藩许多宝贵的智慧。没有这些智慧,曾国藩不可能成功。
长沙练兵的时候,曾国藩差点被哗变的绿营兵杀掉。从这次危险中,曾国藩总结出一个教训,那就是绿营兵不可救药,必须完全抛开绿营兵,才能练出一支精兵。后来的事实证明,曾国藩的这一认识非常重要。
1854年兵败靖港使曾国藩得到另一个教训,那就是兵贵精不贵多。战后,曾国藩裁撤整顿湘军,只留下水师五营以及少量陆师部队。这一认识对于湘军的成熟,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1855年兵败湖口,又使曾国藩得到一个重要教训,那就是骄兵必败。湖口之战前,曾国藩、彭玉麟等湘军将帅都非常骄狂,彭玉麟甚至将田家镇的胜利比作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俨然视自己为周瑜了,可见多么骄狂,结果他们被石达开当头一棒击倒。经此一败,曾国藩用兵,非常谨慎,再没因骄狂而打败仗。
1861年两次攻打徽州失败,使曾国藩最终相信,他亲自指挥战斗的能力不强。从此以后,他不再亲自指挥战斗,而主要承担居中调度的角色。有所为,有所不为,曾国藩最终赢得了胜利。
每一次的艰危,都让曾国藩从中学到了东西,增长了智慧。他的对手,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也并非没有从战争中吸取教训,但他们改变的速度和强度都远不及曾国藩,败给曾国藩,也就是历史的必然了。
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很多艰难危险,面对它的时候我们不能被它吓倒,迈过它之后不能把它抛到九霄云外,要善于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艰难危险之中获得的智慧,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日期:2016-09-21 09:35:17
曾国藩的智慧:溺爱不可以治家
曾国藩在一篇名为《赦》的笔记中写下这么几段话,特别有启发意义。翻译如下。
“放牧马匹的人,要将害群之马清理掉;放牧羊群的,要将害群之羊去除。治理一个家庭的道理,何尝不是这样呢?”
“那些不肖之子是怎么产生的?就是因为他们的父亲偏袒他们的过错。家里有几个儿子,个个都偏袒,结果全都堕落,没一个成才的。所以说,溺爱孩子的父亲,肯定治理不好一个家。”
教育孩子是应该严格还是放松,这是很多家长困惑的问题,包括我自己在内。
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棍棒之下出人才,应该对孩子严格。曾国藩也是这么主张的。从在北京的时候他对待曾国荃就可以看得出来。曾国藩对曾国荃的要求是非常严苛的,弄得曾国荃很不舒服,天天闹着回老家。
曾国藩的严格还引起过他的几个弟弟的反抗。他们说曾国藩要求太严苛,不懂得爱护弟弟们。因为这事,曾国藩和他的几个弟弟,一度关系很紧张。
这种一味从严的教育方式,在那个年代要执行就颇不易了,在今天更是如此。其效果也是值得怀疑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在父母的重压下,有了心理问题,虽然成绩很好,但心理阴暗,明显是教育失败的产物。
但是一味放纵也不行。随他看电视,随他出去玩,随他打游戏,不去管,这样的孩子也肯定是不能成才的。看来,问题的关键,还是要把握好宽严之间的度,避免走向两个极端。道理很简单,怎么执行,就要看各位家长的了。
值得注意的是,宽严有济是教育他人的原则,个人修身则不可引用这一原则。对自己的要求一定要严。但凡有一点点放松,就可能引发大溃败,前功尽弃,这是绝对不行的。另外,对自己要求严格了,在教育别人的时候,也更有底气。所谓“厚责于己,薄责于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日期:2016-09-22 09:49:47
曾国藩的智慧:乱世需用重典
曾国藩在这篇名为《赦》的笔记中,着重谈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对那些罪不至诛的人,应不应该宽容对待。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