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历史智慧,做人,做事,修身,家教》
第4节作者:
廖正华 曾国藩说:“放牧马匹的人,会清除害群之马;放牧羊群的人,会清除害群之羊。管理老百姓的道理,也是这样的。”
“当年诸葛亮治理蜀国,有人对他说应该赦免罪犯。诸葛亮回答说:治理国家靠的是大的恩德,而不是小恩小惠。所以,西汉的匡衡(官至丞相)、东汉的吴汉(东汉开国元勋,官至大将军),不愿意赦免罪犯。”
“诸葛亮接着说,先帝(刘备)也曾经说过,他曾经和陈纪(东汉道德家)、郑玄(东汉经学大师)交游,听到他们说了很多安邦定国的道理,其中并没有赦免罪犯这一条。像刘表(东汉军阀,占荆州)、刘璋(东汉军阀,占四川)那样的,年年大赦,对于加强统治,又有什么用呢!蜀国人听到诸葛亮这么说,认为他很贤能。”
曾国藩是反对赦免罪犯的。他认为应该像清除害群之马、害群之羊那样,果断清理罪犯。在长沙练兵的时候,他就是这么做的。乱世需用重典,这是曾国藩、胡林翼等湘军领袖信奉的治民理念。
曾国藩认为,广西之所以会酿成洪、杨之祸,与历任巡抚姑息养奸有很大关系。其中的一位名叫郑祖琛,信佛,从不愿大开杀戒,对拜上帝会的壮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曾国藩吸取这一教训,在长沙的时候大开杀戒。
对各地抓到的土匪、会匪的头子,曾国藩一经审定,立即处决。这时候的曾国藩身上,完全看不到儒家温柔敦厚的样子,只剩下一副杀气腾腾的法家面目。仅仅四个月时间,曾国藩就斩决104人,杖决两人,在监狱中丢命的有31人。不少人对曾国藩提倡的严刑酷法有看法,送他一个外号“曾剃头”。
曾国藩的这一措施在当时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一个社会土匪、会匪横行,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而官府畏首畏尾,不肯替老百姓出头,那么势必酿成大乱。
事实也证明,曾国藩的这一策略是相当英明的。因为铲除了土匪、会匪,太平军西征进入湖南的时候,得不到地方上的反清力量的支持,进军困难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湘军才得以将之驱逐出去。(
日期:2016-09-23 08:59:43
曾国藩的智慧:养生之要在节欲
昨天是9月22日。1930年9月22日,晚清民国政治家、湖南茶陵人谭延闿逝世,年仅50岁。我在新浪微博发了条纪念微博,最后一句是:谭延闿好吃,吃坏了身体,早逝。养生之要在节欲,切记!
谭延闿是资深吃货,喜欢吃荤菜。长此以往,患上了高血压,右手常常感觉麻痹,每天需进行温水和电疗各一次。他略带自嘲地对朋友说:“我一生好吃,现在自身每天被清蒸一次,烧烤一次,大概是贪嘴的报应。”后不慎落马坠地,引发脑溢血逝世。
曾国藩说,节欲是养生第一要义。谭延闿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我们不可不深刻反思,从现在开始,克制过分的欲望,保养父母给予我们的身体。
在各种欲望当中,吃应该是最容易控制的。忌口就行,一般人都可以做到。像抽烟、喝酒这些坏毛病,戒起来就要困难一些。
曾国藩曾经就是铁杆烟民。拜会唐鉴、倭仁两位老师后,曾国藩开始认真修身。其修身大业,首先做的就是戒烟。虽然历经反复,自制力超强的曾国藩最终还是把烟戒掉了,可以作为我们的榜样。
相对于口舌之欲而言,戒除名利心就更加困难了。当官的,真的做到像习总说的那样“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来当官”的,极少极少。像我这种写书的,真正把个“名”字抛开的,几乎也不存在。
我们的心不能平静,没有方寸之地作为它的存放之所,其根本原因很可能就是没能看淡“名利”二字。
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曾国荃把名看得太重,急着抢下攻克江宁(南京)的大功,曾国藩就教导他说,要把“名”字看淡。人生在世,能够看淡“名利”二字,方能得大自由。我在这方面做得很差,当痛改。
各种欲望中,最难克服的是色欲。我看百度曾国藩吧里很多朋友说到戒色,真正坚持下去的恐怕很少。就我个人的体验而言,色欲过度伤身,也挫伤自信心。这个要彻底改正,真是难于上青天。只能尽量克制,少作孽。
朋友说:“男人能否有所成就,主要看他控制欲望的能力。”克制欲望,不仅仅可以保身,也是我们迈向成功人生的重要保障。
日期:2016-09-24 08:44:45
曾国藩的保家三法:读书、礼让、稼穑
曾国藩认为,世家大族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点:有读书的风气,待人处事讲究礼让,主人亲自参加农业生产。
曾国藩在一篇名为《世泽》的笔记中这样写道:“那些志趣、学问确实超出一般人的读书人,对内修养自身,对外给家人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由此形成的好的家风,不仅会使后代受益,连左邻右舍,也将受到感染,成为君子之家。”
“君子对后代,对乡亲的恩泽,主要是三个方面。首先,形成了一种喜欢读书的风气。其次,众人以君子为榜样,在待人处事方面讲究礼让。再次,众人学习君子,亲自参加农业劳动,懂得劳作的艰辛,就不会沾染奢靡风气。
在形成读书风气这一点上,曾国藩举了桐城张氏、宣城梅氏、高邮王氏等世家大族为例。这些家族,读书风气绵延几代人,代代都有学问家。
关注晚清学术史的,对高邮王氏应该不陌生。王念孙、王引之都是著名的训诂学大师,代表清代训诂学最高水准。这个家族绵延几代,代代有出色人物。人才之脉之所以不断,与他们家族的读书风气,有着直接的关系。
现在不少家长苦恼孩子不读书,其实根子上的原因还是在于我们的家长自己不读书。即便读书,也是在手机上看点粗俗小说。没有读书的风气,小孩子怎么爱读书?
关于礼让,曾国藩也举了几个例子。西汉重臣石奋,廉洁、慎重;西汉另一位重臣张安世,待人恭敬,做事小心;唐代河东的柳家(著名人物有柳宗元等),还有宋代蓝田的吕家,家门之中,彬彬有礼。
曾国藩认为,这些家族之所以繁盛数代,秘诀在于有礼让的风气。曾国藩决心效法这些成功的家族,建立曾氏家风。曾国藩又说:“我所看到的世家大族,有礼让风气的,没有不兴盛的,有傲慢习气的,没有不败的。”
曾国藩出身农家,深知农家的勤苦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所以,曾国藩无论做多大的官,都不忘农业生产,总是想方设法种一些菜。对于生活在老家的家中妇女,曾国藩一再叮嘱她们勤劳耕织,不要沾染富家习气。
随着中国的逐渐城市化,勤于稼穑这一条现在能做到的很少了。我们的下一代,连下田的机会都会很少,会比我们更加不懂得农业的辛苦。
虽然我们无法直接践行曾国藩所说的这一条,但是其精神我们还是可以学习。无论如何,我们自己不能忘记勤苦,也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懂得勤苦。这一点,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应该是很重要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