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历史智慧,做人,做事,修身,家教》
第24节作者:
廖正华 历史上因为耐不住寂寞最终败灭的重要人物很多很多,汉武帝时期的重要大臣 窦婴就是其中一个。
窦婴是汉武帝奶奶窦太后的亲侄子,地位尊崇,在平定七国之乱中,又立有赫 赫战功,按说这样的一个人,不至于落得个被杀的下场,那么,他为什么不得善终呢?
窦婴的被杀,从他自己身上找原因的话,那主要就是因为他耐不住寂寞。窦太 后亡故后,窦婴的后台没用了,这个时候,对于窦婴来说,最好的做法就是夹着尾巴做人,谨言慎行,保住荣华富贵。
可惜的是,窦婴并没有这样做。曾国藩说,君子不可与小人斗。窦婴却与小人田蚡(汉武帝的舅舅)斗得不可开交,最终枉送性命。
曾国藩吸取了窦婴的教训,他成功之后,始终谨言慎行,战战兢兢。分内的事情,努力办好;分外的事情,决不多问半句。这是曾国藩最终能够善终的关键。
日期:2016-12-05 20:34:50
曾国藩的智慧:做人要耐苦
世上的事情,几乎没有很容易就能成功的。我们熟知的成功者,几乎全是在万分艰难的条件下,凭着一股韧劲博得一线生机,再靠上天的眷顾,最后成功的。耐苦是成功者的重要素质。
曾国藩非常强调耐苦,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耐苦。你想想,他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要练出并统率几万人马的湘军,完成镇压太平天国的事业,谈何容易!没有耐苦的精神,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
做事业是也是如此,修身也是如此。不能耐苦的人,必定意志不坚,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改掉身上的毛病的。比如,曾国藩所强调的“勤”字诀中的早起一条,不能耐苦的人就做不到。
曾国藩之所以能在修身上也有进步,成为万世师表,和他能耐苦有很大关系。耐苦的精神,使他数十年如一日,做着克己复礼的功夫,最终成为“圣人”。
我最近出版了一本书,《血战天下:湘军征战史》。回顾写作历程,深深感到成功的艰难以及耐苦精神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开始写这本书是在2014年9月,到现在出版,中间历时两年多。两年多的业余时间,绝大部分用在这本书上。我周边的人,能做到这一点的,我看不多。
要写作这样一本书,要看很多的学术书。毕竟是写纸质书,有点水平才敢拿出手。这和运作微信公众号是完全不一样的。公众号随便写点心得,能够给读者带来一点启发就行了。纸质书的要求,要远高于此。
学术书都是很枯燥的。很难看,这是第一个困难。还有更大的困难,那就是要将枯燥的学术文字,转变为通俗易懂的文字。要跨越这两个困难,不容易。所以,我在写作的过程中,经常有望不到头的感觉。就像曾国藩兵败湖口那样,完全看不到希望。到最终还是挺过来了。
虽然只是一点点小小的成果,与曾国藩的功业相比,就像100米的小山包遇到了喜马拉雅山,但即便是这么小小的一点成果,要想取得,也得耐苦。可见,耐苦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日期:2016-12-06 22:32:55
曾国藩的智慧:做事不要急躁
年轻人有朝气,但往往历练少,做事急躁。曾国藩初当京官的时候,也有这个毛病。后来,在吴廷栋等朋友的指点下,他认识到了急躁的危害性,并且开始改变。随着自己的克制、阅历的增加、年龄的增长,曾国藩的心态越来越平和,做事不慌不忙的时候多,急躁的时候少。
曾国藩说:“处事当求稳慎,不可过急。”在写给弟弟、儿子们的家书中,曾国藩经常强调这一点。他送给结拜兄弟郭嵩焘的那句“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更是千古名句。
在历史上,因为做事急躁而导致失败的名人,数不胜数。清朝倒数第二任皇帝光绪就是一个典型。
光绪皇帝很想有所作为,很想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局面。就这点而言,他比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的皇帝都要好。但他的个性很不好。做事太急躁,急于求成,这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
光绪皇帝恨不得一天就使天下人明白近代化的重要性,一天就把中国变成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他不明白,中国是一个传统势力很强大的国家,想要一夜改变根本是不可能的。只有渐进式的改革,在这个国家才会取得成功。
光绪急躁,改革的总设计者康有为比光绪更急躁。康有为动辄说中国只有大变、全变、急变才有救,渴望中国迅速富强的心,比光绪还有急切。
两个急躁的人引领的这场改革,试图摧毁一切守旧的势力,结果把很多本来支持变法的人都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这其中,就包括最终扼杀改革的慈禧太后。
假设光绪不是那么急躁,能够团结一切支持变法的力量,稳步地推进改革,那么这场改革很可能成功。果真如此的话,光绪就是中国的明治天皇,绝不至于落得个被囚瀛台,孤苦伶仃,含冤逝世的下场。
为什么光绪、康有为这类人做事会比较急躁呢?主要还是历练少。皇帝没出过北京城,历练少;康有为是狂傲书生,只会说,不会做,也是历练少。这样的人主导改革,是一定要失败的。事实证明,只有曾国藩、李鸿章这种身在局中的务实派,才是好的改革领袖。
日期:2016-12-07 22:06:20
曾国藩的智慧:不要轻易发怒
处在愤怒之中的人,智商直线下降。愤怒和急躁一样,都是阻挠我们成功的坏的心理。想要成功的人,必须学会克制自己的怒气。
曾国藩说:“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他认为,一个人最佳的心理状态是“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克制怒气,是曾国藩修身的重要课目。
在历史上,因为控制不住怒气而身败名裂的名人数不胜数。隋唐之交,隋军镇守霍邑的主将宋老生就是其中一个。
李渊父子攻打霍邑的时候,遇上连绵阴雨,军队的后勤补给很困难。宋老生看到了这一点。他认为,只要坚决固守,决不出战,不出两个月,唐军必然因为粮食匮乏而撤兵。
事情果然按照宋老生预计的发展。唐军缺粮,攻城也没进展。李渊一度滋生撤兵的念头,李世民等人苦苦相劝,他才没有退兵。
李世民知道,如果不能迅速攻下霍邑,军心就将瓦解,而要想攻下霍邑,就必须引宋老生出城作战。最好的引他出来的办法,就是激怒他。
李世民带着几十骑兵,来到霍邑城下,指着城头大骂,又派几十骑兵沿着城墙假装攻城。
宋老生见李世民只带几十人就敢如此横行,大怒,出城作战,结果正中李世民的计策。最终的结局是唐军拿下霍邑,击斩宋老生,长驱直进杀到隋朝都城长安城下。宋老生就是因为控制不住怒气而失败的典型人物。
我也是一个控制不住怒气的人。大家知道,现在的网络暴力很严重。在网上,经常有人将“汉奸”“公知”“五毛”“文盲”之类带羞辱性的词汇加之于我。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很愤怒,喜欢和那些人争论。最终,除了弄得自己心理失衡外,什么也没得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