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历史智慧,做人,做事,修身,家教》
第25节

作者: 廖正华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现在,我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怒气。每每遇到羞辱我的人,我这么想,是人家不懂“恕”道,己所不欲,施之于我,素质不行,而不是我。我没必要理会这些素质不行的人。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怒,我就输了;不怒,我就赢了。
  赢了。
  日期:2016-12-08 22:15:41
  曾国藩的智慧:做事不慌不忙
  做事情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理清头绪,一件一件地来,千万不要手忙脚乱,否则的话很容易出错。曾国藩送给结拜弟兄郭嵩焘的那句“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938年,日军占领湘北门户岳阳后,向新墙河一线进击,有攻打湖南省会长沙的迹象。长沙城内一片混乱。无论是官兵,还是老百姓,都怕日本人,因害怕而紧张,因紧张而手忙脚乱,结果造成了一场大悲剧。
  首先是国民党军的一个译电员,慌忙之中出错,将战报中的新墙河漏掉一个字,说成新河。新墙河距离长沙500里,而新河距离长沙却只有100里。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此前,蒋介石已向湖南省政府下达命令,如果日军攻打长沙,那就把长沙一把火烧了,焦土抗战,不给日本人留下任何物资,这样日军就不能继续往南攻。

  这时候,奉命放火的那些人听到错误的战报,以为日军真的杀到家门口来了,心里都在想马上就要放火了吧。异常的恐惧主宰了这些人的内心,他们一个个紧张得要命,心里怦怦直跳,提汽油瓶的手颤抖不已。
  碰巧这时候长沙城内一处民房失火,这些奉命放火的人在慌乱之中误以为那火就是火烧长沙的信号,于是也不核查一下,就到处洒汽油,然后点火。
  大火导致3000多人丧命,城内95%民房被毁,而这时候,日军尚在500里外的新墙河,根本没有打过来。长沙城白烧了。
  在这个事件当中,译错电报的译电员以及后来放火烧长沙的那些人,都是因为在关键的时候没能保持镇静,手忙脚乱,最终犯下了严重的错误。

  在纷繁的事情面前,我也不能保持镇静。在工作中,面对左一件事,右一件事,会觉得很烦,手忙脚乱的时候比较多,时常因此而犯错。
  去政府部门办事,事先不把所有的手续都准备好,猛地就去了。事情办不好,还得受服务态度相当不好的办事人员的冷嘲热讽,真是火大。仔细想想,那些办事人员固然有错,但自己又何尝没错呢?办事慌慌张张,总是要吃亏。
  虽然我也知道这种做事的心态很不好,但要改正,恐怕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有同样毛病的朋友,应该引起注意。
  日期:2016-12-10 21:19:11
  曾国藩的智慧:学会感恩
  曾国藩在给弟弟们的家书中说:“君子之处顺境,兢兢焉常觉天之过厚于我,我当以所余补人之不足。君子之住啬境,亦兢兢焉常觉天之厚于我;非果厚也,以为较之尤啬者,而我固已厚矣。古人所谓境地须看不如我者,此之谓也。”
  君子处在顺境的时候,小心谨慎,觉得上天对我太好了,我应该把我多余的财产捐出去,让穷人也过上好日子。君子处在逆境的时候,也觉得上天对我太好了。并不是说真的很好,只是相对那些饥寒交迫、食不果腹的人来说,已经算不错了。古人所说的评价自己的景况要和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做对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曾国藩在北京当京官的时候,经济状况总体来说不怎么样。只有一段时间例外,那就是他到四川担当乡试正考官之后。曾国藩出这趟差,赚了人生第一笔大钱,多达6000两。
  拿着这6000两,曾国藩想起了在他还没有发达的时候帮助、鼓励过他的那些亲朋戚友,决定从6000两当中拿出400两,馈赠给那些大多生活穷困的亲朋戚友。
  曾国藩万万没想到,他的这一想法遭到了弟弟们的一致反对。弟弟们告诉他,家里面经济很拮据,到处欠债,正等着你的钱来还债,不能馈赠。
  曾国藩在回信中表示,他理解弟弟们的想法,但他仍在家书中历数亲朋戚友以前对他的种种好处,请家里人成全他的馈赠想法,或馈赠400两,或减半馈赠200两。
  陈胜的那句“苟富贵,勿相忘”,是我们许多人与亲朋戚友分别时说的话。但真的发达了,还能像曾国藩这样想着馈赠亲朋戚友的,只是少数。大家都在忙着赚钱,忘了感恩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
  曾国藩认为,人的成功是因为“悔”。因为悔而反省,然后切实改正,这样就朝着圣人前进了一步,而人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吝”,也就是自私。
  自私的人不懂得感恩,当他盛极而衰的时候,没有亲朋戚友愿意帮助他。他的下场往往是很难堪的。所以,当我们处在顺境的时候,不妨像曾国藩所说的那样把多余的财产馈赠一些出去,让亲朋戚友都分享到你获得成功所得来的好处。这就是儒家所说的“达则兼济天下”。
  日期:2016-12-11 21:15:50
  曾国藩的智慧:做人要低调
  曾国藩说:“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我常常看到那些喜欢夸耀自己的人,因为猎取名誉而受到别人的嘲笑;我常常看到那些奉承别人的人,因为取悦领导而受到别人的鄙视。君子与人相处交往,不要做招人议论的事情,不要期待别人的赞誉,不要做让人怨恨的事情,不要期待别人喜欢自己。
  曾国藩告诉我们,做人要低调,不要总是夸耀自己。你自以为是的那些成绩,在别人看来,根本不算什么。你到处炫耀,别人嘴上虽然不说,但会在心里鄙视你的为人。这样一来,你就会成为团队中不受欢迎的那一个。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在这一点上也犯过错误。他在给弟弟们的家书中夸耀自己在诗歌方面很有心得,并且说:“只可惜现在没有韩愈、苏轼、黄庭坚那样的大家,没有人能听懂我的心得。”
  曾国藩的诗在清代诗歌中,算是比较好的。但要和韩愈、苏轼、黄庭坚相提并论,那还差得远。可见,这时候的曾国藩,还是有些傲气,虽然整体上比较谦逊,但偶然也会露出狂傲的一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长,曾国藩个性中狂傲的一面越来越少,虽然他立有赫赫大功,但我们看他留下的文字,找不到任何吹嘘战功的字样。
  不仅如此,曾国藩还总是把战功让给他人。把胜利的主因归结为皇帝的领导,把战功让给官文、多隆阿等八旗子弟,还把战功让给胡林翼等湘军大佬。
  这种低调的做事风格,给曾国藩带来了很多好处。朝廷对他的猜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官文、多隆阿等八旗子弟虽然或多或少和曾国藩有些矛盾,但大体上还是支持了曾国藩的工作,而推功于胡林翼等湘军大佬,使曾国藩赢得了湘军上下一定程度上的信任。
  这些都是曾国藩得以成功并保住荣华富贵的关键。三国时期灭亡蜀汉的邓艾,只因为稍微露出点狂傲之气,就飞来横祸,不得善终。清朝的年羹尧,立下那么大的功劳,也是因为狂傲,最终不得善终。曾国藩吸取了他们的教训,处事低调,从不夸耀战功,最终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善终的权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