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崛起—兵锋上的复兴(最幽默的悲壮,长篇原创连载)》
第2节作者:
大汉骠骑霍将军 天下大势,总是由分裂走向统一,战国时期的诸侯国虽寥寥无几,但兼并战争仍然方兴未艾。在这样的时势下,秦国随时面临着被瓜分的危险,要么强大起来兼并别人,要么等待别人强大兼并自己。
秦孝公是个志存高远的强者,他想做兼并者,不想让秦国也成为历史。
日期:2016-11-08 22:02:04
但做兼并者又谈何容易,尤其是彻底解决魏国的腹背之患,与中原诸侯强国逐鹿天下,非得让秦国有一番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可。秦国这个古老的诸侯王国,从先祖秦襄公护送落难的周平王因功被封为诸侯立国起,至今已延续了四百多年。
四百多年的漫长岁月,足以让一个朝气蓬勃的王国变得暮气沉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秦国犹如一颗生满虫子的苍天大树,虽然看上去依然是那么的高大雄伟,但事实上外强中干,如果不处理这些害虫,继续让其蚕食,迟早会有倒下的一天。
这些害人虫包括秦国的旧贵族势力,包括横行霸道的奴隶主,也包括各项陈腐的制度。尤其是旧贵族势力,他们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仅不想革故鼎新,反而是旧制度的维护者。当年秦献公推行新法,便深受其害。
这些养尊处优的官N代们掌控朝政,宁愿给自己不成器的狐朋狗友们提供岗位,也不想给真正有才干的人一个机会。他们因循守旧,门第取人,不以能力论英雄,专以拼爹为手段,使得贤才无上进之路,士庶无奋勇之心(穷人家的孩子在战争中立了功,功劳也可能被贵族哥们抢走),长此以往,大秦焉能不亡?
这些都还只是秦国乱象的冰山一角。每每想到这里,年轻的秦孝公就痛心疾首,深为大秦的未来感到担忧。他清醒的认识到,秦国已垂垂老矣,若想重新焕发生机,就必须变法。不破不立,唯有变法打破陈腐的制度,建立与时俱进的新制度,秦国才能够浴火涅槃,从衰老走向新生。
但秦孝公此时也很矛盾,变法是国之大事,不变法秦国虽然可能走向灭亡,但国运还能延续很长一段时间,至少他自己应该不会成为亡国之君,而变法一旦失败,秦国可能顷刻间亡于他本人之手。
是一时贪图安逸,墨守成规得过且过,成为一名平庸的君主,还是冒着亡国风险,开拓创新有为而治,成为一名伟大的君主?秦孝公一时还拿不定注意,需要遇到生命中那个独一无二的他后,才能够下定决心。
日期:2016-11-09 19:38:45
且不去想那么多吧,秦孝公认为,不管最终是否下定决心变法,作为一个志向远大的君主,都应该表现出对人才的渴望。这种表现,不是沽名钓誉,是由衷而发,他确实急需一批贤才辅佐他,即便将来不依仗他们推行新法,有他们的存在,也能够给古老的秦国注入一些新鲜血液,不至于那么腐气横生。
于是,就在即位的当年,满腔抱负的嬴渠梁发布了历史上有名的“求贤令”。这篇令文很朴实,很真挚,也很感人,它承载了年轻的秦孝公对国运不振的痛心,表达了他对贤才的渴望,更寄托了他对强国梦的憧憬。
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狄,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扶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史记》 《秦本纪》)
这篇求贤令字数虽少,但内容丰富,可以从四个方面解读。
首先是回顾荣光。
秦国的历史悠久且光荣,二百多年前,先祖秦穆公崛起于岐雍之间,通过不断地励精图治,提升政治军事业务能力,一举平定晋国之乱,拥立了春秋霸主晋文公。在与西戎的战争中,秦军势如破竹,开疆辟地上千里,天子知道了,承认秦国的西霸天地位,诸侯知道了,挤破脑袋溜须拍马,那个时候的秦国多威风呀!
秦孝公在令文中回顾老一辈的光辉事迹,可不是想让老秦人夜郎自大闭关锁国,而是增加秦人的自信心与凝聚力。二百年前秦国可以做到的,二百年后的秦国没理由做不到。
同时,秦孝公也是在宣传秦国形象。上百年的内乱,使秦国国势衰弱,中原诸侯歧视秦国,把它当戎狄,天下才子对秦国敬而远之。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秦孝公必须列举出先祖的霸业,以证明秦国也是可以建功立业之地。可惜当时没有摄像机,不然秦孝公非得拍一部纪录片宣传秦国形象不可。
其次是承认现实。
一百年前,秦国开始出现动乱,秦厉公穷兵黩武,内政不稳。
秦厉公死后,秦躁公即位,西戎乘机作乱,直逼渭水。
秦躁公死后,弟弟秦怀公即位,国君地位不稳,怀公被大臣围攻,自杀而死。
秦怀公是秦孝公的高祖父,秦怀公死后,祖父秦灵公即位。秦灵公死后,父亲秦献公的君位却被叔祖秦简公篡夺。
秦献公被迫流亡在外。二十九年后,不惑之年的秦献公借助魏国势力回国,从秦灵公的孙子出子手中夺回本属于自己的国君之位。
百年动乱,使秦国内忧外患,国内争权夺利血腥不断,国外诸侯国趁火打劫,魏军在名将吴起的率领屡次大败秦军,攻占河西要地。人善被人欺,国弱被人歧,秦国本来就与西戎接壤,保留有少数民族文化特性,加上国力的走衰,中原诸侯更加看不起秦国,蛮夷视之。蛮夷是什么?在中原人看来,蛮夷就是长人脸没人心的衣冠畜生。中原诸侯把秦国当畜生看待,秦孝公坦白地表示,没有比这更大的耻辱。
日期:2016-11-09 20:47:43
俗话说得好,知耻而后勇,不甘受辱的秦国人一定会奋力反击,重夺失去的尊严。这也从侧面上告诉天下人,秦人要振作了,我嬴渠梁发布求贤令,不只是说说而已,渴望建功立业的才子们不应放过这个机会。
再次是表明心迹。
自先父秦献公即位以来,励精图治,安抚边境,迁都栎阳,出兵东征。先父如此殚精竭虑,图的是什么?是收复失地,恢复穆公时代的强盛,扬我大秦国威。我嬴渠梁作为秦献公的继承人,也一定秉承先君的遗志,好好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努力工作,天天向上,争取为秦国打一个漂亮的翻身战。
在表明心迹的同时,秦孝公也是为秦人树立信心。众所周知,秦献公即位后,铁血治国,致力变革,发动反击战,迅速遏制了秦国的继续衰败,使之俨然有了复兴的气象。事实往往比言论更有说服力,一个正在走上坡路的秦国,足以证明秦国没有病入膏肓,秦人可以通过努力改变面貌,复兴祖业。
这也给天下人释放出一个信号,对秦国不要再拘泥于成见,这个国家已经出现了兴盛的苗头,正是才子们放开手脚大干一番的用武之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