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1-09 06:28:54
从姬、姜联姻可以看出,姬昌确实非常看重姜子牙,当时他已年迈,需要找个可靠的人将来辅佐他的儿子。武王娶邑姜时至少已经四十四岁了,此前他难道一直单着?这跟他父亲姬昌太不像了,姬昌十三岁时就有儿子了。按常理,武王当时应该有了妻妾,只是为了拢住姜子牙,才让邑姜做了正室。武王也有借口,说谁让你们没本事给我生个儿子?邑姜和她的父亲一样不同凡响,一举生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是嫡长子:名正言顺的王位继承人。后来齐国这个异姓诸侯国享有诸多政策上的优惠和礼遇,与姜子牙的女儿关系极大,要知道周朝在分封上历来秉持“厚同宗、薄异姓”的方针。
甭管武王去世时多大岁数了,就当一本糊涂账吧,我懒得再掰扯,怕自己会变成皇甫谧一样的数盲。武王觉得自己驾崩得不是时候,他很想向天再借五百年,但是老天没有贷款给他,于是他就升天了,留下“多才多艺”的弟弟姬旦和“襁褓”中的儿子姬诵。
武王去世后,和他的父亲姬昌一样,都葬于毕国,现在的咸阳以北。《逸周书》曰“元年夏六月,葬武王于毕”,《竹书》曰“周文王葬毕,毕西于丰三十里”。毕国当年是被姬昌收编来的,姜子牙曾在那儿“小站练兵”。武王灭商后,把毕国封给十五弟姬高,所以姬高被称为“毕公高”。
毕国和程国都是被“伐”来,为何姬昌、姬发父子俩都要葬在昔日的敌国而不是太王公亶父的发祥之地——岐山之下?毕国位于渭水南北岸,文王大概用易经算出那是块风水宝地吧,所以冒着被“阶级敌人”挖坟掘墓的风险也毅然决然地给尸体办了张毕国“绿卡”。毕国命运其实不咋地,寿命只有周朝的一半,立国四百年后“毙”于西戎,在诸多姬姓诸侯国里也算是短命的,文王怎么没有算出来?不管《易经》被吹得如何神乎其技,我就是不信。据说有的“大师”成功地用易经预测股市,您有这本事还有股神巴菲特什么事?既然巴菲特还在叱咤风云,那么“大师”们请闭嘴,别出洋相了。
Anyway,天下未宁而斯人已逝,很多故事与谜团随之而来。(139 第十章完)
日期:2017-01-10 09:24:53
第十一章 周公摄政
这一章的标题如果按儒家标准应该写成“周公辅政”,一字之差,千差万别,风情万种。
“辅政”的周公故事比较简单,尽心尽力地辅佐侄子姬诵,生怕怠慢贤士,吃饭都吃不安生,一顿饭要三次吐出嘴里的食物,所谓“一饭三吐哺”;洗澡也不能顺利进行,常常三次提着湿淋淋的头发出去见客,所谓“一沐三捉发”,总而言之周公呕心沥血治理百废待兴的周朝。《尚书大传》如是概括:“一年就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制政成王”,这些事周公都做过,至于是否合乎“一二三四五六七”的节拍就另说了。
姬诵生病时,周公又做出了和“金縢”类似的好人好事。《鲁周公世家》里说:“周公乃自剪其蚤沉之河,以祝于神曰:‘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旦也’”,蚤不是跳蚤,周公从身上抓一只跳蚤去糊弄神,那也太不像话了。此处蚤通“爪”,表示指甲,周公显然是效法跟商朝的开国之君成汤。成汤当年剪指甲祈雨,周公剪指甲祛病,他深情地对河神说:“成王小孩儿家家不懂事,让大神您不爽的坏事都是额做的,要罚就罚额吧”,然后他把这感人肺腑的祷词收藏在书房里,以备不时之需——后面我们将看到金縢与“指甲宣言”的意义于周公有多大。
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辅政”的周公则是孔子的师表。顶级名臣里,周初的周公经常被拿来和商初的伊尹相比。这两人确实有诸多相似之处,本事都很大,都是托孤之臣,权力都很大——比天子都大。
我在第一部里详细介绍过伊尹有多牛叉,成汤指定的接班人太甲直接被他打入冷宫——太甲的待遇不像王,倒更像被贬黜的王后,太甲的“冷宫”叫做桐宫。(140)
日期:2017-01-11 11:01:17
伊尹在史书有两种面目:忠心辅政的大忠臣和谋逆篡位的大奸臣。我选择相信《殷本纪》的记载:伊尹确实是个忠臣,至少肯定没有篡位。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清楚地记载商朝历代君主王一直不断地祭祀伊尹,而且祭祀等级极高——与商王同一级别!这充分说明了伊尹不可能是个篡位者,否则除非殷商的帝王们有受虐狂。
《竹书》关于伊尹篡位的说辞非常突兀,甚至和它后面的说法不能自洽,让人感觉那几句话是后来被人塞进去的,很有戏剧性,属于超级政治猛料。捏造伊尹篡位的桥段应该是法家的书生们,目的是为了说明王位与权臣的辩证关系:太甲不够狠,所以被伊尹打入桐宫;伊尹也不够狠,没有打死太甲再踏上一只脚,太甲翻身的结果是伊尹被咬死了。韩非子曾说商朝之所以亡国,是因为帝辛不够坏。法家和儒家子弟们经常叫板,在BBS上骂得很厉害,一个个都口若悬河,口齿利索得像报菜谱的相声演员,他们都擅长编造论据,故而理直气壮、气吞山河。
伊尹也许觊觎王位,但他是个聪明人,他的弱项是他的姓——他不姓子,而商朝是子天乙打下来的,如果他敢改朝换代,极有可能被成汤旧部和子姓贵族名正言顺地清除掉,就像除掉痔疮,夏朝时的寒浞是前车之鉴。
伊尹作为一个天才大厨,知道怎样掌握火候。于是他退而求其次:指定王位接班人,先后有三代商王都是被伊尹送上岗位的,他们自然对伊尹心怀感激,他们的后人自然也对伊尹心怀感激,于是伊尹得享祭祀。
周公的案例比伊尹复杂得多。(141)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