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12-18 09:51:48
【“五大家”:民间的动物崇拜】
民间对动物的崇拜,主要体现在对“五大家”的崇拜上,这是一种对妖仙的崇拜,同样源于万物有灵的思想。五大家也叫“五大仙”,包括狐仙(狐狸)、黄仙(黄鼠狼)、白仙(刺猬)、柳仙(蛇)、灰仙(老鼠),民间俗称“狐黄白柳灰”(或称“灰黄狐白柳”),据东北那边老人讲是当年努尔哈赤封的。
民间普遍认为,五大家是与人类长期伴生的,属于亦妖亦仙的灵异,如果侵犯了它们,使它们受到损害,它们就能以妖术对人类进行报复,使人类受到不同程度灾难的惩罚;倘若人们敬奉它们,则会得到福佑。因此,民间许多家庭中都供奉五大家。
供奉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家中的佛堂、祖先堂旁边供全神像,全神像包括九位神灵,即增福财神、福、禄、寿三星及五大家,分三排顺序排列。另一种供奉方法是,在院中角落盖“仙家楼”—— 木制的3尺多宽、2尺多高的庙宇模型,供奉五大家牌位,而且把供品也放在仙家楼里。
五大家的形象都是人像,慈眉善目,除白仙被附会为白老太太的女人形象外,其余4位都是男像,穿官服,带暖帽,颜色为灰蓝或石青等。白仙穿裙子,凤冠霞帔,十分漂亮。在五大家的崇拜中,民间对其中的狐仙、黄仙和白仙更为敬畏,关于他们的灵迹传说也颇多,将他们附会为胡三太爷、黄二大爷、白老太太。
日期:2017-12-18 09:56:33
【“五大仙”历史渊源】
狐仙
狐仙,即狐狸。中国夏代开始,民间就有大禹治水时曾娶九尾白狐——涂山氏的女儿为妻而生下夏朝第一代君主——启的传说故事,说明了早在五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视狐狸为吉祥动物加以崇拜了。民间普遍认为狐狸有灵性,能作祟作妖,也能成仙。它们精通道术,能报德,能复仇,与人恋爱,还会捉弄人,同时也能为人医治病痛。许多巫师在进行巫术活动时,也常常说自己是狐仙附体,并以狐仙的名义对病人发号施令、解答问题。人们还赋予狐狸一种灵敏机智可爱的性格,喜欢把它想象为善良多情而浪漫的女人,在民间传说或文人墨客笔下的“狐狸精”,多是美妙的风情女郎。当然,也有人将“狐狸精”贬为勾引男人的不正派女人。
日期:2017-12-18 10:00:14
黄仙
黄仙,即黄鼠狼,被民间唤作“黄二太爷”。它被人崇拜,有两个原因,一是它同狐狸一样,体态美丽而又性情狡黠,使人感到神秘;另一个是它与一种精神错乱的疾病——“癔病”有关,人们认为它可以左右人的精神世界。一般认为一旦黄鼠狼附了体,就会发生“癔病”, 民间俗称“撞客”,以女性或精神抑郁者为多。得癔病者发病时,不识家人及亲朋,且语调也与平时不同,哭哭啼啼、连说带唱,诉说的多是玄妙或不平之事,有人甚至还会唱出一些美妙诗句。病人发作时,一般用针刺其人中就可治疗。这种癔病虽然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很难彻底治愈,易多次发病。传说只要医生、巫师或打过黄鼠狼的人,在门外一咳嗽,病人就会停止发作,形同正常人。还有人说,病者的皮下有滚动的小球,用针将它扎住就能置附体的黄鼠狼于死地。
日期:2017-12-18 10:07:34
白仙
白仙,即刺猬。在中医上,刺猬皮被称为“仙人衣”,传说刺猬精通巫术,在民间很少会有人敢大肆捕杀它们。对白仙的崇拜,民间说法不一,大明末期开始在东北出现,现在大多在东北农村供奉。一般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或是用木板制作的白仙的牌位,有的人家也有白庙;供奉白仙一 般不用做仪式,直接写上供奉即可。大家请谨记,刺猬被称作八大地仙之一,和狐狸,黄鼠狼一样,所以没事干不要去惹它们。不要看着可爱就想去玩,对自己其实是不利的,而且也影响了刺猬的正常生长,如果你真的爱他们,就让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吧!
日期:2017-12-18 10:12:40
柳仙
柳仙,即蛇。人们对蛇的崇拜也来自远古,传说伏羲和女娲都是人首蛇身的神人。蛇常常被认为是龙的化身,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属蛇的人,也被说成是属小龙。人们认为蛇有灵气,它的形体奇异,可蜕皮变化,能蛰伏潜藏,而且行动诡秘灵敏,法力比狐狸还要大,还能形成人形,有千里摄物的法术。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故事《白蛇传》,由宋元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改编而来,其中将白娘子和青儿描绘成善良可爱的蛇仙。在天津的民间老会、圣会,特别是在高跷表演中,一定少不了这二位蛇仙,白蛇一身素妆,青蛇一身青妆,佩戴宝剑,模样俊俏,柔媚中带有刚毅,令人瞩目。
日期:2017-12-18 10:22:48
灰仙
灰仙,即鼠。 对老鼠的崇拜,是因为它昼伏夜出活动于黑暗之中,令人莫测其踪迹,故被认为有很高的智慧而被神化。还有人将其视为仓神,在民间填仓节时祭祀。另有人认为鼠能预知未来,会算卦,也能使人致富,因而又将其视为财神,希求它在黑暗中为主人家运来财宝。民间还把鼠的世界想象成同人世一样,创造了许多民间故事和艺术作品,在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及剪纸艺术中,都有《老鼠嫁女》、《老鼠娶亲》等作品流传于世。
日期:2017-12-18 18:43:11
【闲话“五大仙”】
狐狸
在中国神话中,狐狸通过修炼、高人指点或吸收日月精华与人气,能够化身成为人形,最终达至不死之身。《朝野佥载》说 :“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
一说狐狸要幻化成人形需要作法,《酉阳杂俎》记载:“旧说,野狐名紫狐,夜击尾火出,将为怪,必戴髑髅拜北斗,髑髅不坠,则化为人矣。”一说“狐口中媚珠,若能得之,当为天下所爱。”
狐妖多变为美女,以勾引壮丁或少女,《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五十三《张立本》一则中,记录了女子被狐狸魅惑之后的情状:“女即浓妆盛服,于闺中,如与人语笑。其去,即狂呼号泣不已。”
至于善良的妖狐,则出现在唐人传奇的《任氏传》中,狐精任氏守贞洁,持家有道,因此沈既济感叹:“异物之情也,有人道焉! 遇暴不失节,徇人以至死,虽今妇人有不如者矣。”
《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五十三《计真》中,计真的妻子死前告诉丈夫自己是狐狸,但计真依旧爱她至死不渝。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里,常叙述善良的狐仙与凡人相恋的故事。
在中国北方则有狐仙信仰,以乞求狐仙保祐食物年年不断。民间也多有狐仙下马的说法,即指七窍全开之人被狐仙附身后,可预测凶吉,除妖灭鬼。
《北梦琐言?沧渚民》载:“(狐狸)或于村落鸣,则有不祥事”。《宣室志?李揆》记,李揆见白狐在庭中捣练石上,当时被认为是祥符,后来果然官至礼部侍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