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记忆之一——苗疆》
第11节作者:
ahada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对川流不息的时间巨流之所以如此热虑,是因为他怀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人生价值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由于这个问题关系到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以及如何把握和完善自己的生命,因而具有了广阔的背景、宏大的主题和深邃的思想,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危机感。
日期:2017-07-18 20:12:48
他寄希望于楚王,他劝导楚王“抚壮而弃秽”,愿为楚王“导夫先路”,希望日益衰败的楚国,重新振兴,恢复到开国盛世的那种局面。但诗人的这一片赤忠之心,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和支持。相反的却因触犯了守旧贵族的利益,而招来了重重的打击和迫害。诗人于是感到苦闷、孤独、愤懑,以至强烈的失望。但诗人是坚决不屈服的,在诗篇中他反复申说了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人格操守至死而不悔的决心:“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诗人是要誓死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誓死保持自己人格的清白的。
战胜了世俗的诱惑,他的内心世界得到了暂时的平衡。于是他在新的认识的基础上,满怀激情地进行了新的“求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日期:2017-07-18 21:01:03
这样,诗人通过女媭、巫咸、灵氛这些虚构的人物,以及他们的劝说,把自己的内心冲突和抉择形象化了,他不顾天高路远,驾飞龙,历昆仑,渡白水,登阆风,游春宫,上叩天门,下求佚女,他在求索什么呢?他要唤醒楚王,他要挽救国运,他要寻求再次能有献身于祖国事业的机会。
《离骚》手卷 刘旦宅
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张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日期:2017-07-18 21:39:32
问答——苗蛮的古歌和屈原的《天问》
《天问》之作,先秦文献未有言及,直到西汉司马迁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司马迁虽未明确讨论包括《天问》在内的屈原诸作的创作时间和地点问题,但是历来人们还是相信司马迁的这番话里,实际上应该包含了他对屈原诸作创作时代先后的看法。
东汉王逸著《楚辞章句》对《天问》创作背景的论述,比司马迁更进了一步。他不仅肯定了《天问》是屈原在放逐期间所作,而且更明确指出《天问》写作的缘起和诗中的内容,乃是屈原“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休息其下,仰见图画”,故“书壁而问”的结果。因此,《天问》的创作时地及内容,均与楚宗庙祠堂的壁画有关。
王逸的这种屈原流放见庙堂壁画而作《天问》的观点,给这篇天书式的奇诗提供一种合理的解释的。
而作为屈原放逐地溆浦自古以来就有在宗祠、庙堂中绘制壁画的习俗。王逸还说过:“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神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而这种祭祀活动,大多是在庙堂中进行,在庙堂中绘壁画、题记,做泥塑也是一种渲染祭祀气氛的手段。时至今日溆浦高明溪的“皇临山气就是祭祀楚远祖“祝融”的庙宇,清代在皇临山上所建的“南岳行宫’,庙宇中,都绘有许多“壁画”从古文献记载中,溆浦有记载的庙宇,如建于宋天圣七年(1029年)的景星观,建于北宋初年的普化寺等庙宇内,都有用壁画和泥塑装饰庙堂的记载。现今保存完好建于明末崇祯年问的溆浦龙潭镇“紫云宫”就是以壁画和泥塑及题记著称的古庙宇,紫云宫内的壁画内容就有龙、凤、狮、麒、象、鳌等吉祥物,这些都是创作于明崇祯年间的作品。只是随着时代的推移,其壁画、泥塑、题记的内容也发生很大的变化。是否屈原就是见到流放地溆浦境内宗庙和祠堂内壁画后而创作《天问》不敢贸然认定,但是,王逸的考证:屈原是在流放中看到楚先土庙和公卿祠堂的壁画受到激发而创作《天问》的说法,应该是成立的那么,溆浦宗庙、祠堂内的壁画对屈原创作《天问》的影响应该是必然的
溆浦龙潭镇紫云宫
日期:2017-07-18 22:03:03
而我们知道在屈原之前,汉文化没有以“问”名篇的这种诗歌体裁。就是有,也只不过是一些零零散散的问话句子。以“问”这种形式名篇的诗歌,实屈原之首创。屈原为什么又能创造出以“问”名篇的“天问”这样的诗歌体裁来呢?历代名家虽然对楚辞作了很多研究,但是他们没有深入到“南楚”的五溪蛮中,终未能探究出其中的原因。
其实这与五溪苗蛮的民族古歌有关。
屈原去世两千多年后的1896年,英国传教士克拉克就在其著作中提及苗族古歌,在小到百字的经典概述中,传达了苗族古歌比较重要的几个特征:苗族虽然没有文字,却流传着大量的口头传说,这些传说是历史上集体创作、代代相传的结晶。有许多传说是诗歌体的,能歌可吟,格式多半是一行五个音节,每段长短小一。这些古歌都是在欢度节日时,由两人或两组对唱,一般是青年男子和青年女子各一组,一组发问,一组应答,吻合了古歌传统的盘歌演唱形式,克拉克在苗族古歌的起步研究上对古歌作出了贴切的概述。
其后美国学者葛维汉在大量实地采访的基础上一共搜集到了752件苗族歌谣。他发现苗族歌谣把几乎所有神话、传说、族群的史实都编成了歌,一代一代口传心授流传下来”。
苗族由于没有文字,就由歌手用惊人的记忆能随时随地用诗歌的形式来阐发人类的起源、社会的演变、历史的盛衰、民族的兴起、天下的兴亡等等纷繁复杂的浩翰内容,反映了苗族先民对天地形成、万物产生、人类起源、民族迁徙等方面的认识。歌手们把古老神话加以人化,结合当时的史事传说和生活习俗,编纂创作出综合性的叙述历史的长篇古歌,这就是创世史诗。苗族歌手编唱创世史诗是为了叙述民族历史,歌颂英雄祖先,好让子孙后代不忘“民族的根谱”,便把过去传下来的神话诗、叙事歌和历史传说,按创世过程,以史为线索,编纂为史诗,在重大庆典和节日里演唱。
问答是苗族古歌的基本叙事结构;总结了苗族古歌的五种问答叙事形式——一问一答、一问多答、多问多答、自问自答和否定追溯式问答。苗族古歌用问答式对唱(盘歌)为主要演唱形式,而苗族盘歌往往喜欢探讨一些宏大的题材,这又和这个民族的浪漫气息息息相关,这是一个在艰难的生活中仍然保持在好奇心的民族,仅仅在吃饱饭后,他们就想探讨开天辟地、铸日造月、人类万物产生、洪水滔天、民族迁徙等内容,内部篇章之间有着紧密逻辑联系,具备神话史诗性质的苗族民间‘活形态’押调文学作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