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三国 那些隐藏在英雄传奇背后的历史》
第1节作者:
泪痕春雨 日期:2016-10-08 22:36:00
第一章 士大夫与宦官之争
第一节 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
官(富)二代与穷二代之间的竞争,永远是不公平的。
官二代想读书,他的父母会给他做好一切后勤,总而言之,他们只要好好读书就可以了,其它的事都不用操心。而穷二代呢,在一些励志故事书中,竟然需要凿壁借光、映雪读书。
官二代想读书,可以找最好的老师;穷二代呢,常常连读私塾的机会也没有。在这种背景下,穷二代想比官二代学习成绩好,本身就难之又难。
官二代处于社会上层,眼界自然非常宽广,而且有着足够的实践锻炼机会;穷二代呢,有的一辈子也连个县城也没有进过,他们就算有关心军国大事的心,凭他们的眼界、经历,恐怕也就是井底之蛙谈天空罢了。
仅这种原因,穷二代的整体素质,自然无法与官二代相比。
官二代容易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穷二代则很难拥有这种心态。
对于许多人而言,他们并不怕辛苦,也不怕付出。但是,在他们决定辛苦、付出之前,谁能告诉他们,这一切会有回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问题是,努力多半生,回首往事,却发现自己努力一生,只是修炼一些高大上的东西,最终在现实生活中毫无用处,他们是什么感想呢?世人评价他时,难免会说了,吃着地沟油的命,操着中南海的心。世人评论他们时,难免会说,他们就是传说中的孔乙己罢了。总而言之,你应该关心点正经事、干点正经事,天天整些不着边际的东西,有什么用呢?
因为类似的原因,穷二代通常很难拥有远大理想,因为现实的无奈会把他的理想渐渐磨灭。
相比而言,官二代则很少有这种顾虑,因为他们的父母会肯定的告诉他们,只要你能干出点名堂来,我们就可以保证你不会被埋没,而他们也相信自己父母的这承诺。
从家庭教育上,官二代更容易倾向于培养子弟们的政治能力、军事能力。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一切都是非常实用的学问。而穷二代在教育子弟时,却显然很少会花时间培养他们相关的能力,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一切似乎并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
三国历史上有一个优秀的将领,他在发家前,天天就琢磨军事问题,只要看到一些山头、险道、河流,就想着如何率军通过,如何安营扎寨?人们看到他天天想这种问题,都觉得可笑极了。[注1]
虽然这个优秀将领的背景资料很有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将领肯定是穷二代出身,如果他是官二代出身,成天就喜欢思考这种问题,肯定会受到周围的赞扬与鼓励,因为这就是传说中的天赋非常凡啊。而他的父兄更会给他提供相关学习、实践的机会。
上述的差距,就足以穷二代难以与官N代相争了。
而他们的最大差距还在于,官二代的机会多的是;穷二代的机会不但少,也难以把握。
人混来混去,都在不同的圈子里混。人家就是在省部级一层的圈子混,你就是在市县一级的圈子里混;或是在村乡一层的圈子里混;更有甚者只是在贩夫走卒的圈子里混,你说你们的层次能一样。
诸葛亮未出山时,就被人们吹得神乎其神。如果诸葛亮出身于平民之家,他真能玩的这样潇洒吗?估计不能了。
事实上,官二代大都是像诸葛亮那样起家的。总而言之,没事就找人闲聊,聊来聊去,就聊出前途了。为什么他们闲聊,就能聊出前途呢?因为人家天天闲聊的对象,不是高官就是高官的子弟,一个人能在这种圈子里闲聊得出类拔萃,自然就有的是机会。
如果他们混的圈子比较高端,明天哪个大哥,敢让他们从县级干起,他们也会一脸的不高兴,甚至直接就撂挑子。因为,这就不是官大官小的问题,而是根本就丢不起这种人。因为,凭我的江湖地位,起步才给个县级,这也太欺负人了。
而且这些官二代当了官,通常也容易干出成绩来。因为人家上面有人,胡折腾时自然是没人敢管;想好好干一些成绩时,自然也没人敢随便出来捣乱。
所谓的穷二代,哪有这种机会呢?他们想当个官,自然是难之又难;就算当了官,想放开手脚干干事,也是处处受制。
刘备刀头舔血的折腾了半天,好容易混了一个副县级的官(县尉),政府却认为靠军功当官的人太多了。在这种背景下,一个督邮到了刘备所在的县里,过来就说刘备这个官,是虚冒战功得来的,更说刘备只是一个兵痞子出身,总而言之,刘备不配当这个官。
刘备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是气得有些抓狂了。总而言之,我操你大爷,那些官二代们,都是屁事事也没干过,出来就当官。老子刀头舔血的混了半天,才弄了一个副县级的官。老子不配当这个官?那些官二代们,就配当那个官?
如果刘备有个好爹,谁也得承认,凭刘备的身手,当一个副县级的官,那实在是太屈材了。因为不要说刘备了,就是刘备的两个金牌小弟,去当副县级官员也太屈材了。
刘备想找这个督邮谈一谈,希望他给自己点面子。而这个督邮却是一副秉公办事的样子。总而言之,让你这种虚冒战功的兵痞子当官,就是对国家不负责、就是对老百姓不负责。再总而言之,我跟你没什么好谈的。关键是,给你面子,你有个屁的面子啊?你爹是谁,你爷爷是谁?我就没听说过。
刘备那是极有涵养的人,因为人们说刘备时,通常都说他喜怒不形于色,但是这次,刘备显然是生气了。因为刘备当时就回去,领着自己的小弟,冲进了督邮的房里,把督邮拉出来绑在一棵树上;总而言之,没头没脸的就用皮鞭打这个督邮,如果不是这个督邮苦苦哀求,刘备当时杀他的心也有了。[注2]
从刘、关、张的发家史,我们可以看出来,一个穷二代想在社会上起步,是多么难。
而且刘备也不是标准的穷二代,因为刘备的祖父、父亲都曾当过官,虽然他父亲死的比较早,但是社会关系还是远远优于标准的穷二代。
而且刘备在15岁时,也曾到卢植(市级干部)那里上过学,还曾和公孙瓒(市级干部子弟)当过同学,据说关系还不错。[注3]从这层意义上,刘备比标准的穷二代起点高多了,但是就算如此,在起步时,也是一步一个坎。
[注1]: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稍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三国志.邓艾》
[注2]:“其后州郡被诏书,其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之,备疑在遣中。督邮至县,当遣备,备素知之。闻督邮在传舍,备欲求见督邮,督邮称疾不肯见备,备恨之,因还治,将吏卒更诣传舍,突入门,言‘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邮’。遂就床缚之,将出到界,自解其绶以系督邮颈,缚之著树,鞭杖百余下,欲杀之。督邮求哀,乃释去之。”(摘自《三国志.注》)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