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三国 那些隐藏在英雄传奇背后的历史》
第25节作者:
泪痕春雨 宦官集团的杀何进的目的,大约有三个。
第一、就是让何苗取代可进,因为何苗的政治态度比何进更倾向于宦官集团。
第二、就是把何进当成替罪羊交出来,总而言之,以前秘密清洗宦官集团的罪魁就是何进,何进已死,这件事就到此结束了。换而言之,宦官集团还是希望通过有理、有利、有节的回应,让两大利益集团的矛盾就此暂时化解。
更主要的是,宦官集团也借何进的人头,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说得具体点,那就是你们千万不要把我们的忍让,当成我们的软弱;换而言之,我们不希望与你们火并,并不代表我们不敢与你们火并,更不代表我们没有资本与你们火并。只要你们不服气,咱们就刀刀见血的打两局,看看谁会认怂?
现在,何进只是第一个牺牲品,如果你们觉得这样小打小闹不过瘾、不刺激,咱们慢慢的往大铺摊子,到时大不了让洛阳城血流成河;最后大不了把大汉帝国打得崩了盘。
如果袁绍等人知道后来的结局,肯定会被宦官集团这种气势镇住,问题是,大家谁也不知道后来的结局,更认为事情不会演变得这样难以收拾。所以,一看宦官集团敢这样玩横,当时就率军火并宦官集团了。
第三、就是扶植与宦官集团关系比较密切的士大夫成员,接管政府主要官职,然后重新实现两大集团相互制约的格局。
而且从历史书的字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张让一伙早已与士大夫集团的一些代表人物建立了合作关系,因为杀掉何进后,张让马上就以皇帝的名义任命前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尹(这两个职务,不久前才由袁绍、王允担任的)。[注2]
关键是,从后面的情形去看,樊陵与许相,都也愿意接受这个任命。因为,不久后,这两个就被袁绍一伙杀了。[注3]。如果樊陵、许相没有流露出与宦官集团合作的意思,更没有要接受宦官集团发出的召书,绝不会这样死于非命。
如果仔细分析整个斗争过程,宦官集团的选择,应该也没有什么明显的错误。但是,宦官集团没有想到,何进的脑袋刚被扔出皇宫,士大夫集团就开始了疯狂的反攻;因为他们竟然马上就率军开始强攻皇宫了。
[注1]:苗谓进曰:“始共从南阳来,俱以贫贱,依省内以致贵富。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与省内和也。”进意更狐疑。《后汉书.何进》
上面的内容,显然是士大集团的说法,一切是显然的,如果何氏兄弟控制了话语权,何苗在历史书上,自然不会这样说话的。
就好像鲁肃劝孙权与曹操火并到底时,写到书面上,自然是汉室、国贼云云,而在私下分析时,就是他们个人的利益了。
当然了,何苗在历史书中怎样说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何苗旗帜鲜明的试图站在宦官集团一边,显然是无可否认的。
[注2]:于是尚方监渠穆拔剑斩进于嘉德殿前。让、珪等为诏,以故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尹。《资治通鉴》
[注3]:袁绍与叔父隗矫诏召樊陵、许相,斩之。《资治通鉴》
待续
日期:2016-11-20 20:36:36
第九节 董卓进入洛阳城
因为,袁绍一伙进攻皇宫,是临时起意的事,所以一切进行的非常突然,突然的都有些让人来不及思考。又因为禁军内部又有军阀势力(董卓的弟弟当时就是禁军中的重要将领)瞎起哄[注1],所以整个局势当时就混乱了起来。
我在写两晋的政治博弈时,曾说过,在一片混乱的背景下,任你再聪明、再理智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在那种背景下,你除了拿刀猛砍出一条出路外,似乎只能求上帝保佑了。
事实上,在那种一片混乱的背景下,你越聪明、越理智,通常只会死的更快些。因为,你越聪明、越理智,就越容易认为对方不会干傻事,问题是你的对手就是顾前不顾后的,动不动就要和你同归于尽的二杆子,你有什么办法呢?
宦官集团的选择,按理说并没有明显的错误。因为,政治斗争并不是武侠小说中的江湖大火并。宦官集团怎么也没有想到,何进的脑袋刚被扔出去,外面的军队就开始大举进攻皇宫了。
士大夫集团当时的决定,是仓促间做出的。所以,整个行动就充满了盲目性,而且整个过程进行的非常不顺利;因为皇宫内有着强大的武装力量,更有着复杂的工事;几千临时起意的军队,想迅速攻进皇宫谈何容易呢?
最后,为了攻入皇宫,袁绍一伙竟然决定用大火烧开皇宫大门;这样一折腾,自然是折腾的惊天动地;最后虽然攻进了皇宫,并把宦官集团杀得一片狼籍,但是张让、赵忠却逃出了皇宫,更把小皇帝、陈留王(后来的汉献帝)也带出了皇宫,而且还逃出了洛阳城。
董卓的情报系统获得了这个惊人的信息后,自然下令马上火速行军,等士大夫集团在黄河边找到皇帝一伙时,董卓也率军赶到了。虽然士大夫集团把张让、赵忠都逼得跳了黄河,但是面对随之而来的董卓,却一下傻了眼。
表面上,董卓与皇帝一行人相遇,是偶然的。其实呢,它显然是董卓的情报系统,在获悉洛阳城这种惊人巨变后的成功行动。因为,董卓早已驻扎在了洛阳城效外,只是因为帝国中央政府还没有发生大火并,所以董卓一直不敢率军强行接近洛阳城罢了[注2]
在洛阳城内发生巨变后,董卓的军队自然马上就开始了行动。当时的董卓,并没有选择直接进入洛阳城,因为这样进入洛阳城,多少还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更主要的是,洛阳城也绝不是地方军队,想进就能进的地方。别看当时一片混乱,只要洛阳城的大门都关闭,不要说董卓不敢率军攻城了,就算他敢率军攻城,也不可能攻入洛阳城的。
董卓率领的三千军队,绝对是精锐中的精锐,所以相关的情报工作自然不会作的太差。更主要的是,董卓的弟弟当时就是何进的重要下属之一,在火攻皇宫的时候,董卓的弟弟就是重要参与者之一[注1]。
在这种背景下,董卓对洛阳城发生的一切,自然会知道的非常详细(因为整个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注3],当他得知皇帝已逃出洛阳城(或是被宦官挟持出洛阳城)后,马上就想办法与皇帝偶遇,因为只要与狼狈不堪的皇帝偶遇,自然可以用护驾的名义进入洛阳城了。
当士大夫集团阻止董卓和他们一块进入洛阳城时,董卓就问了,凭什么啊?士大集团就说了,这是皇帝的旨意。董卓一听,当时就火了,因为我操你大爷的,皇帝就在我眼跟前,我怎么没听见皇帝说让我撤军啊?你们再胡咧咧,老子现在就按假传圣旨的罪,法办了你们。
再说了,皇帝这副怂样,连个话都说不清楚[注4],在这种非常时候,我们还听皇帝的指挥,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吗?就凭你们能说出这种弱智的话来,我也必须得跟着皇帝进洛阳城,否则,帝国就任由你们这种白痴瞎折腾,随时都可能崩盘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