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三国 那些隐藏在英雄传奇背后的历史》
第27节作者:
泪痕春雨
这样一写,董卓作为三国历史上,最大的反派角色,自然是塑造的非常成功了;因为坏人、无能之类的词语,已刻在了董卓的脑门上。
看董卓的历史,我常常会想到袁世凯的历史。在康梁一系、孙文一系写的文章里,甚至在我朝的官样文章中,袁世凯也是把坏人、无能之类词刻在了脑门上;至于这样袁世凯为什么能爬上朝代舞台的正中央呢?显然是因为他走了狗屎运。
但是,现代历史留下的原始资料实在太多了,而且在网络时代,再也没有一个利益集团能有效控制舆论了,所以让卫道之士痛心疾首的历史翻案风愈演愈烈。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终于发现,把许邵说曹操的话用在袁世凯身上,应该也是非常恰当的。总而言之,袁世凯那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换而言之,没有那两把刷子,袁世凯哪可能站在那个时代的舞台正中央呢?
我常想,董卓大约也是如此吧。董卓从前的履历,因为留下的资料比较少,所以我们已很难还原出来了。但是,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城后的历史,却可以从众多历史资料的字缝中拼湊出来。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自然还可以窥见到董卓的雄才与霸气。
日期:2016-11-20 20:38:26
因为客观的记述董卓控制洛阳城,很容易让人感觉董卓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反面角色。所以,当董卓的对手取得胜利后,自然会刻意模糊董卓控制洛阳城的原因、过程;于是董卓控制洛阳城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玩了几个非常幼稚的、可笑的小把戏。
董卓之所以能把大家镇住,就是因为董卓经常黑夜派人率军出城,白天再大张旗鼓的进来,于是人们以为董卓的军队越来越多,一下都让董卓给吓唬住了。
何进、何苗两个大傻子手下的将领,都是一群二傻子,所以稀里糊涂的就都投靠了董卓。
董卓之所以能兼并丁原,就是因为丁原的干儿子吕布,是一个被几块糖就能哄住的白眼狼,所以董卓给了他几块糖,就让他把丁原火并了,并把丁原的队伍拉了过来。
这样一写,自然让人感觉,董卓可以控制洛阳城,就是因为他走了狗屎运。
问题是,这样一写,曹操一伙,也变成了猪一样的人。
还真不是吹,我小时候看这段历史,就一直非常奇怪。
为什么洛阳城的禁军不投靠袁绍、曹操、鲍信,就要投靠一个脑门上刻着坏人、无能两个字的董卓呢?
为什么丁原的军队,在丁原死后,不投靠袁绍、曹操、鲍信,而跟着翻脸不认人的吕布,投靠董卓呢?
面对这种历史,难免会让人觉得,当时真是遍地都是傻子。只要你有正常人的行商,就可以改写历史了。看着这种历史,我们实在忍不住有着,要穿越的冲动。
[注1]:是日,帝还宫,赦天下,改光熹为昭宁。失传国玺,尔玺皆得之。以丁原为执金吾。骑都尉鲍信自泰山募兵适至.......。《资治通鉴》
[注2]:进府掾王匡,骑都尉鲍信,皆泰山人,进使还乡里募兵;并召东郡太守桥瑁屯成,使武猛都尉丁原将数千人寇河内,烧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诛宦官为言。《资治通鉴》
[注3]:董卓之入也,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恐不为远近所服,率四五日辄夜潜出军近营,明旦,乃大陈旌鼓而还,以为西兵复至,雒中无知者。《资治通鉴》
日期:2016-11-20 20:39:19
第二节 禁军投靠董卓
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何苗死后,他们手下的将士,一时群龙无首,于是就都投靠了董卓。[注1]
事实上,正是因为何进、何苗手下的将士纷纷投靠董卓,才让董卓在洛阳城内,拥有了压倒性的优势。在这种背景下,当董卓派人游说吕布时,吕布才会动心;而吕布振臂一呼,才会让丁原手下的将士,都跟着他投靠了董卓。
表面上看,洛阳城的禁军投靠董卓,实在是毫无道理的事,因为董卓只是一个地方的军阀,他与何进兄弟统率的中央禁军,应该没有太多的交集。最多是董卓的弟弟,在禁军担任一个比较高的军职。
恰恰相反,袁绍、曹操一伙人不但有洛阳城内的士大夫集团支持,而且袁绍、曹操本身就都是西园八校尉之一。
简单的去看,何进、何苗统率的中央禁军,在群龙无首时,自然应该优先选择投靠袁绍、曹操等人;而没有道理纷纷选择投靠董卓啊。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通常总认为,何进兄弟都是二傻子一样的,所以他们手下的将领,自然都是比二傻子还二傻子。所以这些低智商的人,放着袁绍、曹操不投靠,就要投靠一个把坏人、无能两个字刻在脑门上董卓,别人能有什么办法呢?
问题是,这样说来,曹操一伙人的智商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因为,曹操一伙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都是西园八校尉之一,而且长期与何进合作,更主要的是士大夫集团全部倾向支持他们),却无法把何进、何苗统率的禁军将士,拉到自己一边,而让他们都投靠了董卓,这也未免太失败了吧?
日期:2016-11-20 20:40:07
在分析何进、何苗手下的将士,为什么会纷纷投靠董卓前,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在东汉帝国,宦官集团为什么会作为一股强大的,始终可以左右帝国何去何从的力量呢?
沦为傀儡的小皇帝,在宦官集团的协助下,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这种事情,在东汉帝国那是不断上演,在其它朝代、帝国呢?似乎是罕见而又罕见,甚至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事呢?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东汉帝国的宦官集团,一直在禁军内部,有着绝不可低估的影响力;而宦官集团的这种影响力,一直都是士大夫集团无法剥夺的,所以不论权臣如何权倾朝野,只要一个没玩好,就有可能让皇帝在宦官集团的协助下,把他们打得万劫不复。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宦官集团能始终强有力的控制着洛阳城的禁军呢?
因为简单的去看,在皇帝年幼时,在外戚控制局面的时期,宦官集团的这种权力,随时都可能被剥夺的。但是从宦官集团一再帮助小皇帝打败权臣的故事去看,宦官拥有的这种权力,显然从来也没有真正消失过。
从某种意义上,宦官集团虽然从肉体上被消灭了,但是宦官集团残余力量,依然强有力的影响着帝国大局。
事实上,袁绍、曹操等人当时的失败,主要原因就在这里。因为他们没有成功拉拢住洛阳的禁军。
董卓趁乱进了洛阳城后,肯定会不断派人,到禁军内部,发表各种极具煽动性的演说、游说,于是曾经与宦官集团关系比较密切的禁军,就都选择了倒向董卓一边。
董卓一系在禁军中发表的煽动性演说、游说,虽然因为他们丧失了话语权,所以我们再也找不到痕迹了。但是,从情理上考虑,估计就是用官二代、穷二代的矛盾去说事。
总而言之,跟着士大夫集团(实际上是官二代集团),你们永远也不会有出头之日的,跟着我们董老大混,你们才有机会混出头的。最后的结果就是,袁绍、曹操一伙,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军政资源,却只能看着禁军纷纷倒向董卓一边。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