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记忆之一——苗疆》
第33节作者:
ahada 日期:2017-07-28 09:09:14
据唐代的文献载,五溪蛮“其与夏人杂居者,则与诸华不别;其僻处山谷者,则语言不通,嗜好居住全异”。其跟边沿山区的民族,生产“不以牛耕”,“种亩田,每岁一易”;人们“散居山峒间,依树层巢而居”。而直到宋代五溪山区民族还在“焚山而就,所种粟豆而已,食不足则猎野兽,至烧龟蛇唆之”。
五溪峒民们“男耕女织,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绝大部分耕地用于粮食生产,传统的生产技术世代相承,一切都按照祖辈传授的经验和“活路头”的示范动作行事,人们都以。丰农足食”为满足.丰收则修房造屋、大办婚事.大宴宾客.共享“太平”,凶年相互借贷.采集野菜葛根聊解无米之炊,少有积蓄。这种自然经济.年复一年.延续了若干世纪,处于相对凝固的状态。
这种耕作粗放,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没什么人做生意,因为没有多少多余的商品。
到了唐宋时期,随着大量汉族人口的迁入,带来了一些比较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采矿手艺,为发展五溪经济带来了活力,五溪的田土变得肥沃起来。据《宋朝事实类苑》(卷七十六)记载:“辰州之南江(锦州)有良田数千万顷”。《宋史、蛮夷传》记述“沅陵之浦口,地平衍膏胰,多水田”。
有水田也就兴起了一些水利。《太平御览》(卷七一)记述这一带“龙池以灌溉种稻”。有的地方还种双季稻,《新唐书,南蛮传》记沅水上游的应州“其地宜五谷”,“土地郁热、稻再熟”。《宋史、蛮夷传》记载:五溪西南的邻近地区也是“种稻似湖湘”。
日期:2017-07-28 09:50:00
这时五溪也有了一些农产品加工。著名的“钩藤酒”便是五溪的特产,.以糯米、小麦、高粱、小米、稗子为原料,上锅蒸熟,然后用酒药搅拌均匀,放入瓮中,置于火旁发酵,一昼夜后即由酸变甜,用猪膀胱皮封住瓮口,放阴凉处贮存待用,即所谓“酒以火成,不醇不刍”,饮酒的方式是“两缶西东,以藤吸取”,将瓮口打开,注入开水(冷天用温开水,热天用冷开水),然后插入竹管吮吸。竹管以水竹为佳,竹管的长短,以瓮的大小而定,无节者为最佳,遇有节,则事先打通。饮咂酒时,在场者沿酒瓮围成一圈,由年长者先饮,然后再由左而右,依次轮转。因名“钩藤酒”。
明成化 沈瓒 《五溪蛮图志》描述了五溪苗民的生活,此为钓酒
日期:2017-07-28 10:59:12
五溪纺织也得以兴起。丝织“苗绢”,行销遐迩,并且是“岁赋”的贡品。除了丝、棉、麻的纺织品外,还有以木本植物纤维纺纱织布者,其木“桑味苦,叶小,分三叉,蚕所不食,仡佬取皮绩布,系之于腰”,“红纬回环,通不过丈余,名圈布”。五溪地区出产的纺织品有土布、粗布、金布、溪布、斑布、葛布、麻布、皮布、竹布、娘子布以及袖、绢、织带等各色品种。
五溪的特产则有蜡、象牙、犀角、兽皮、麝香、茶、蜜及中药材等。
五溪地区是国内丹砂、水银的主要产地之一,其中尤以“辰锦砂最良。…砂目析至析十,皆颗块,佳考为箭簇。结不实者为肺砂,碎则有趢趗末则有药砂。砂出万山(属铜仁)之崖为最。吃仡佬以火攻取。”根据《通典》等历史文献记载,唐代五溪等地区进贡朱砂的数字是:灵溪郡十斤,卢溪郡十斤,黔中郡十斤,溪州十斤。思州亦贡朱积但无具体数字。贡光明砂的有卢阳郡一斤、辰州、锦州贡光明砂无具体数字。进贡水银的有辰州、锦州以及五溪以南的古州。咸平元年(998年),“古州刺史向通展以芙蓉朱砂二器、马十匹、水银千两来献”。
明成化 沈瓒 《五溪蛮图志》 烧水银
日期:2017-07-28 13:44:23
五溪地区盛产木材,又拥有航运条件的优势,“蛮地多楠,有极大者刳以为舟”。五溪大部份地区都可以木船航行至洞庭湖。史籍载五溪蛮中的仡佬、下溪口茨冲“从洞河中放木筏,架小船,滩容甚熟,不畏波涛,故其人习水多也”。五溪的河道航运给商品流通提供了方便。
这样,在五溪蛮中也就出现了从事贸运活动的商人。《宋史、蛮夷传》记载:淳熙十一年(1184年)“沅州生界仡伶副峒官吴自由三人,货丹砂麻阳县”,还有“熟户之徭,既纳款听命,纵其出入省地”。在商品交换中,以粮盐为市场交易的大宗。例如咸平五年(1002年)“溪蛮入粟实缘边砦栅、顿息施、万诸州馈响之弊”,宋代地方政府便以食盐交换五溪的粮食,这样的调剂有无,自为当地群众所欢迎:“天子济我以食盐,找愿输与兵食”,“自是办谷有三年之积”。当地食盐运销由政府统一经营,地方官吏从中作弊,以至“税场互市之利,又为守官边吏所私”,盐价过高,扩大了粮盐比价的剪刀差,因而在庆历时期( 1041-1048年)常宁一带曾发生“蛮众数百人盗贩盐”的事件。慑于五溪各族人民的反抗,宋王朝不得不于乾道三年(1167年)八月,“昭平溪洞互市盐米价,听民便,毋相抑配”。
明成化 沈瓒 《五溪蛮图志》 通交易
市场交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军需品同农产品的交换。宋王朝在五溪地区驻军数千,其军饷是从内地运来的货币和实物。为辰州驻军“靖康( 1126-1127年)前,辰州每岁当朝廷赐钱七万贯、绣、绢、布共八千一百疋,绵一万七千两”,而在沅、诚二州,“创建以来,设官屯兵,布列砦县,募役人,调戎兵,费巨万”。这些作为军晌的物资和货币,大都用来向当地各族人民交换粮、肉和蔬菜等等。对于商品交换中的某些民族歧视的现象,宋王朝曾明令制止,《宋会要辑稿、藩夷》记天祜三年(1019年)下溪州“洲民(指汉族商人)多在市侵凌,知辰州张徐上言,望委洲将觉察”。这对发展民族贸易无疑是有利的。
五溪地区地区间贫富差距也很大。在边远山区仍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而这里恰恰苗徭等民族居多,生活可谓是饥寒交迫。
日期:2017-07-28 14:22:11
七、挺进沅水上游—熙宁开边前后
恩威并重—宋朝前期对南北江的政策
后周广顺元年,南唐大将统兵攻入湖南,楚王马希崇投降,自此结束了马楚政权50多年的统治。其后,这一地区处于一种政权不稳定的状态,先后有王违、刘言、周行逢统治。宋乾德元年(963年),宋太祖“遣山南东道节度使慕容延钊率十州兵以讨张文表”,开启了以武力统一湖南地区的征程,基本上恢复了对原马楚政权汉族传统地区的统治。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分宋朝全境为十五路,湖南隶于荆湖路。咸平三年(1000年),荆湖路分割为荆湖南路与荆湖北路,湖南地区所辖有潭、衡、道、永、郴、邵、鼎、澧、岳、辰、沅、诚12州,桂阳1监,领52县,辖于荆湖南路的为6州1监32县,辖于荆湖北路的为6州20县。五溪一带划属荆湖北路,又称为南北江。
南江地域,大致是今湖南西南部以及与贵州相邻地带,这里是南江蛮、诚徽蛮活动的地带;北江,大抵在今湖南西北部酉水流域以及醴水上游一带,部族以彭氏土司为最大,管辖溪州,分上、中、下溪三州,下溪州刺史为其首领,称“都誓主”,统掌二十州之地。除下溪州外,余十九州称“誓下”。
北宋王朝政权确立之后,方着手统一工作。但在北伐辽朝战争中屡屡受挫之后,要进一步扩大统一范围,已深感力所不及,所以初期采取“崇文抑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武将兴兵作乱的可能性,但也造成了宋王朝“积贫积弱”局面。宋王朝对于境外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不愿再识“金戈铁马”之苦;另一方面,利用自己良好的经济优势和强大的人力物力,通过赔款、赐物、构筑防御措施等方式获得暂时和平。
日期:2017-07-28 16:18:02
宋王朝对五溪地区实行不同的统治策略,在少数民族杂居的蛮地,实行的是羁縻制度,设置羁縻州,“树其酋长,使自镇抚”;与蛮地相对应的即是省地,也就是实行州县制度的区域。为了加强对沅水中上游地区的控制,宋朝严格划分“省界”、“蛮界”,区分“省地”与“蛮地”,限制羁縻区与州县区居民之间的往来,并派土兵戍守边界。
北宋前期宋廷对南北江边地的政策,简言之,就是恩威并重。其“恩”体现在“不纳“蛮土”、树其酋长。所谓纳土和归附,都一个意思,就是归附朝廷,也就是由蛮地变省地;树其酋长,就是让土酋继续统治。
这一时期,宋朝廷一般会拒绝南北江“蛮人”纳土或内附为省民。 (天禧三年)十二月,富州蛮首向光泽曾经上书希望纳土。宋真宗曰:“得此何用?必其亲族不相容尔。当令转运使察之。”遂不许。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