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天也没有地,宇宙像一个混混沌沌。模模糊糊的大鸡蛋,在漫无边际地滚啊滚啊!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窈冥混沌中产生了一个生命,那就是人类的始祖——盘古大神。也许是受了这混冥景象的影响,盘古每天只知呼呼睡大觉,连动也不动一下。谁都想不到的是,盘古这一觉睡得好长好长,一下子睡了一万八千年。在这期间盘古孕育着、成长着。
突然有一天,盘古醒了。他揉了揉眼睛,四周是鸿蒙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呀!他定了定神,还是什么也看不见,四周漆黑一片,黏糊糊的,闷得他心里发慌。他想:总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心里一生气,不知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斧头,朝着眼前黑暗的混沌,使劲一抢。只听得哗啦啦一声巨响,这个大鸡蛋似的混冥被盘古一斧头给劈开了。鸡蛋中一些轻的东西冉冉升起,变成了天,而一些重的东西沉沉下降,最后变成了大地。从此以后,人类有了自己的祖先,有了天,也有了地,一个美好的世界展现在眼前。
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刚刚形成的天总不想在上面好好呆着,它总想与大地再结合在一起。于是,它又慢慢降了下来。盘古把天推上去,天又降下来,反复几次。可盘古不愿意再回到混沌中去,没办法!只好站在它们中间,头顶着天,脚踏着地,随天地的变化而变化。
可就是这样顶着,天与地也还是有一部分相连在一起,气得盘古左手拿个凿子,右手拿着他的大斧头,又劈又凿,好不容易才把相连的部分给弄断了。
这样一来,天与地再也合不拢了,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极高了,地变得极厚极厚,盘古的身子自然也变得极长极长。据说,盘古有九万里那么高。
盘古双手托着天,脚蹬着大地,默默无闻独自一人在开天辟地,真是功德无量。然而,盘古再伟大也总是要死的,当他知道天再也掉不下来的时候,他倒下去死了。他临死的时候,周身突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从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了轰隆隆的雷鸣,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他的手足和身体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四方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他的头发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肌肉变成了田地,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变成了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圆润的珍珠、温润的玉石等,他的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就连他身上出的汗也变成了雨露和甘霖。
以上就是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它既见于上古的记载,也见于民间的传闻。
因为盘古大神厥功其伟,因而得到后世民众的广泛祭祀,盘古的寺庙从北方一直延续到南方,甚至海南都有盘古神祠。例如,桐柏山上的盘古庙就比较有规模,庙中,盘古神像手执太极轮,左右有金童玉女相伴。盘古山上的盘古庙、王屋山上的盘古庙,每年都有大批的人前来祭祀。由于中国古神的衰落,客观地说,盘古神在后来的祭祀中地位并不高,民间常常把他当成一个小神来祭奠。例如,《录异记》“盘古祠”条记:“广都县有盘古三郎庙,颇有灵应,民之过门,稍且致敬,多为殴击,或道途颠蹶。”这个盘古神的所作所为,与他创立的丰功伟绩相差太远了,简直像个无赖。可见人心不古,数典忘宗者自古有之。
我们不要把话扯远了,还是再回头分析一下盘古开天的神话吧。
以上盘古开天的神话,实际上混杂进来了许多的东西。神话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盘古从混冥中一斧头劈出天与地,一部分是盘古用斧和凿,劈断了天地的连接部分。严格地说,神话的第一部分,根本不属于开天辟地的神话。它应该是原始民族对宇宙最初状态的设想,以及突然感知宇宙的一种记忆描述,这个问题以后还要详细讲。
神话的第二部分,即盘古在天慢慢下降的过程中,用斧头和凿劈开天地相连接的部分。通观中国整个神话,开天辟地应有几个神话组成,比如,“天倾西北”、“天维缺”,以至后来的“女娲补天”,它们的内容只和盘古开天神话的第二部分有关。因此,盘古神话的第二部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天辟地,这又与共工的神话相互连接在一起。
盘古的神话是美丽的,因为他是个伟大的善良之神,默默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由于他的“临死化身”,我们才拥有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接下来共工的神话,可就未必美丽了,因为他是个恶神,曾给人类带来苦难。
盘古虽然费了极大的努力开天辟地,可开天辟地的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也许是在盘古死后,那个本来升上去的天,又慢慢降临大地,就悬浮在人们的头顶上,仿佛一伸手就能摸得着。天和地之间有一根大柱子——不周山,它上顶着天,下接着地。从某种角度看,这不周山就是盘古的化身。
有一年,天上出了一个坏神,他就是水神共工。他长着人一样的脸,蛇的身子,红红的头发,简直是只愚顽的禽兽,性情极为残暴。可能是与火神祝融争夺权利,两个神大打出手,战争的结果,根据人间善恶法则,代表光明的火神自然是胜利了,而代表黑暗的水神共工当然战败了。可没想到的是,小肚鸡肠的共工打了败仗,一口气闷在肚子里,又羞又恼,竟一头向支撑天地的巨柱——不周山碰去。只听“轰隆”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不周山倒了。这下子可了不得了,天上立刻塌了一个大窟窿,地的一角也陷下去了,“天残地缺”。天,带着这样一个丑陋的大洞,无奈地向上升去,越升越高。从此以后,天就再也没有回到大地的上空。这就是著名的“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
共工“触山”一事,在上古神话里保留了两个版本,一说共工因与祝融战不胜而触山,一说共工因与颛顼帝战不胜而触山。实际上没有必要深究共工究竟和谁打仗的问题,反正神话“触山”的主干是相同的。同时,共工“触山”的几种说法并存,恰好可以反过来证明“触山”一事在神话中存在甚是广泛。
盘古凿山与共工“触山”,这两个神话有必然的联系。从对象上而言,两个神话针对的都是高山;从目的来看,两个神话都涉及把天柱弄断;从涉及的内容看,两个神话同时讲述天地分离的原因及过程。因此,这两个神话应该是同一神话的变种。
有人认为,共工“触山”的神话属于推原神话,所谓的推原,就是追寻事物的本源。共工“触山”是为了解答“天倾西北”的原因。我们认为,这是根本不对的。共工触山与盘古开天,同属于一个更加古老的神话,它们讲述的主题是同一个:即天地是如何分离的事实和原因。因此,“天地分离”与“天倾西北”是两个不同的事件,以下将有专门论述。
以上两则神话,都涉及一个核心问题——天,从中我们发现,两则神话中的天有三个共同点。
一、我们所谓的“天”,在一个不能确定的时代里,曾经距离我们很近。盘古神话里,天和地挨得很近,几乎就要重合了,害得盘古只好站在中间顶着。共工“触山”的神话里,天与地距离也不远,中间仅仅隔着一座不周山。在其他“天梯”的神话里,天地也是很近的,连凡人都能顺着“天梯”爬到天上,《国语·楚语》说,楚昭王曾问观射父,如果天与地相通,庶民能够顺着天梯登天吗?可见,在神话讲述的那个时代,天离地很近,就悬浮在我们的头顶上。
二、“天”和地是在某一个事件当中分离的,在盘古神话里,天离开地是因为盘古凿断了天地相连的部分,同时也因为盘古在天地中间倒下去的缘故。共工的神话就更明确了,就是因为他碰断了支撑天地的巨柱——不周山,才导致天地分离。
同时,天地分离有十分强烈的动感。在盘古神话里,“天日高一丈”,而且刚刚分离的天空几次想降下来与大地重合,摇摇欲坠。在共工的神话里,不周山倒了,而天连接不周山的那部分竟然“轰”地崩塌了一块,然后才冉冉升起。因为神话的核心是天而不是地,因此,在描述中“天”有了很强的动态感觉。
假如我们承认神话中的描写有一定真实背景的话,那么按照一般性的常识,凡是可以发生空间位移的东西,必定是个有形(至少肉眼可以看见,因为古人没有显微镜)的物体。
三、世界上所有关于天地分离的神话,无一例外地认为:天和地是由同样一种东西——混沌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天和地的结构是相同的,都是由某种有形的物质性东西构成的。比如,中国天梯的神话就隐含了这一思想,有形的物体所连接的,必然也是有形的东西。在共工神话里,天崩塌的那一块正好是与不周山上连接的那一块。不周山是高山无疑,是山就为五土之一,那么,天崩的那一块也应与不周山相同了。再后来,女娲补天的神话也一样。
很明显,神话是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天拟成物来描写,这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就产生了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古人出于宗教的需要(因为任何神话都与宗教情怀有关),确实把虚无的天空拟成有形的物质,因为无形的虚天是很难想象的。如此一来,问题出现了,既然虚无的天空无法想象,为什么还要去想象呢?什么才是产生想象的理由呢?在前两节里,我们曾分析过,无形的虚天没有引人注目,从而产生宗教倾向的特质,因此,由于宗教需要而把天拟成物的可能性不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