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记忆之一——苗疆》
第53节作者:
ahada 日期:2017-08-06 08:45:08
武陵山脉腹地,崇山峻岭,沟壑纵横,山路崎岖,鸟道羊肠,梯蹬层叠。明清时期,这里与外界相连的陆路只有3条狭窄的释道分支,主要交通依靠酉水沅水水道。土司王亲运楠木至京,唯一通道就是走酉水一沅水一洞庭湖一长江一京杭大运河水道,长达3000多公里。从全程来看,一批大木自砍伐直至运抵京城,费尽周折,耗时甚长。明代贺仲轼《两宫鼎建记》中曾言:“照得楠杉大木,产在川贵湖广等处,差宫采办,非四五年不得到京。”
明成化 沈瓒 《五溪蛮图志》採楠木
日期:2017-08-06 09:22:20
久居大山的土人与生俱来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蛮劲。在积年累月的采木中,溪州土司和土家族民众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采木转运之法:找厢拽运,筑坝泄运,扎筏流放。“找厢之法”堪称土民拽运大木的绝技,“找厢”先由石匠开采巨石,形成简易路基;架长空中地段,做好支架,然后以2列杉木平行架设在路基和支架上,形如当今铁路。明嘉靖时辰州同知徐珊在卯洞驻扎2年监督大木运输,所作《卯洞集》生动描绘了厢架的宏大景象:“木栈开重险,参差万壑长。乍看娱百足,忽拟雁干行。”
后来的清代四川巡抚张德地在考察这种拽运方式后,在奏章上作了详细介绍:
“查采木旧例,斧手架长俱出湖广辰州府,其斧手砍伐穿鼻,架长寻路找厢,皆其贯习,各有定法,若不得其人,木料必致扑损。”清朝在四川历次大规模采木时必须靠上司行文从辰州府招募能手主导采伐—找到的能手大多来自永顺土司区,明初辰州府一度代管过永顺土司。
日期:2017-08-06 10:31:03
尽管采木转运执法在不断改进,采木转运效率有所提高,但采伐楠木仍是一件生命不保、凡人避之不及的难事。“木夫就道,子妇啼号,畏死贪生如赴汤火。”时人对采木之惧令人不寒而栗。明人归有光曾记载采木惨状:“而吏民冒犯瘴毒,林木朦胧,与尬蛇虎豹错行。万人邪许,摧轧崩幸。鸟兽哀鸣,震天岌地。”万历年间工科都给事中王德宪谈及采木时说:“楚蜀之人,谈及采木,莫不梗咽。”徐珊《仆夫谣》云:“掌住脚,留住索,抬起老杠莫放落。下有干初壑,万一不谨防失错。仆夫肩头皮尽剥,宫府轿上时发恶。呼磋乎!皇天赋命何厚薄?吞声忍气行摘蹋”。一曲山歌道尽历代木夫的生命忧患和愤怒呼喊。
“采采皇木,人此幽谷,求之既得,奉之如玉。”溪州土司坐拥优越的楠木资源,虽有干般礼制膺越的顾虑,却禁不住楠木的诱惑,在大采楠木以效忠诚的同时留有余地以备己所需,扩城、修殿、造景、筑墓…处处都有楠木的影子,楠木广泛使用于老司城扩建和功能完善等方面。
日期:2017-08-06 11:05:46
因过度滥用和生产性破坏,湖广西部苗疆楠木资源大幅锐减,大面积成林的盛况已成历史记忆,“干百成群,蔽山罗野,斧斤如雨,喊声震山”的砍伐场景已成遥远的绝响。乾隆《永顺府志》有记:“(楠木)今府属稀有,积岁砍伐良材尽矣。”
仅正德、嘉靖年间彭氏献给皇帝营造宫室的大木就超过七百根,这些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符合朝廷严苛规则的楠木。它们从永顺经酉水进沅水而人长江北上。在当时,将这些巨木从武陵山区砍伐并顺利运出来,绝非易事。明代皇木采办的经费浩大,仅嘉靖二十六年在湖广一省的费用便高达339万余两白银。而明代湖广最重要的采木区就是在永顺等土司所在的湖广武陵山区。
日期:2017-08-06 12:33:17
永保士兵—土司的一张好牌
除了木材,土司财富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土兵。由于是来自苗疆,史籍上称苗兵或土兵。
永顺彭氏土司拥有自己的军队,用来维持正常统治秩序。
在明代,永顺土兵的军事建制的基础首推“营兵制”。明代永顺土司设有五个“营”,这五个营是永顺土司的常备军,又称“存城兵”。这五营分别为前、后、中、左、右,每营一百名土兵,共五百名土兵。又以中营兵为重,是永顺土司应袭子的嫡系部队,其他四营则由永顺土司区内土舍、大姓或土司心腹为首领,存城五营兵的常驻驻所是在土司寝宫对面西北的察闹院。民国《永顺县志》对永顺的营兵有着详细的记载:“土司有存城五营兵丁,每营一百名。一以备捍卫,一以供役使。其兵丁每名领工食银三钱六两,米三斗六升,皆民间派。”
从该段史料可以看出,永顺营兵的职责有两个,一是捍卫永顺土司寝宫和周边的安全,一是供土司役使,为永顺土司口常办事提供方便。而且他们是一定可观的粮俸,这些粮俸都是由其他土民上缴税务来摊派的。存城五营的土兵实为永顺土司的亲卫军和敢死队,并且有一定的待遇。当然,并不是永顺土司区辖内每一名土民都能进入“存城五营”的,土司辖下土民必须经过严格地筛选才能被选为营兵。民国《永顺县志》对土司挑选营兵亦有详细记载:
“其调法:初檄所属照丁拣选,宣慰签天祭以白牛,牛首置几上,银付之。下令曰:有敢死冲锋者,收此银,吃此牛首。勇者报名,汇而收之。更盟誓而食之,其节制甚严,止许击刺,不许割首,违者与退缩皆斩,故凡战必捷,人莫敢樱”
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永顺土司在选营兵时十分严格,只有勇敢无畏的土民才有被选中的机会。而且严格的选兵只是一个开始,营兵招满后土司还要让众营兵盟誓共食牛首。在这样的仪式下,各个营兵就产生一种土司赋予的纽带关系,这种纽带关系使永顺营兵紧密地团结在了以永顺土司为核心的军事建制之下。
日期:2017-08-06 13:24:12
五营土兵虽然勇猛,但数量很少,如果遇到大型战争显然不够调用,所以永顺土司在存城五营这一常备军下,又设立了“旗兵”这一预备兵建制。旗是军事组织机构,战时用于征战,平常为小区域里行政管理单位,兵则散处为农。旗的多寡,与土司的大小,强弱有关。永顺土司势力最强,拥有的土兵旗也最多,达75旗(用于军事的只有58旗,其余17旗隶属于行政后勤编制)。其他如保靖土司、桑植土司,分别只有16旗,14旗。
“旗”在永顺土司区内并不是单一的军事建制,也是一种地方行政建制,凡是永顺土司区辖内的土民都要编入相应的旗内,这就扩充了永顺土兵的兵源,使得明代的永顺土司区“全民皆兵”。
永顺土司又设有经制把总三十一人,分管五十八旗随堂办事。此外,“旗各有长,管辖户口”,并分别隶属于各州司,最后统领于总司。
旗兵较营兵来说数量更多,但没有俸禄,自备粮饷,所以平时未有战事时“散处于民,以习耕凿”,一则可以筹备粮草,二则可以解决平时生活的温饱。土兵真正具有战斗能力的是前五十八旗,后十七旗实为永顺土司的行政和后勤保障。但是,战争时进行军事作战的不仅仅只有前面冲锋作战的部队,行政体系和后勤体系是军事体系能够顺利运转的保证,所以说永顺土兵的七十五旗是一个有机的军事整体,各个环节都在军事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明代永顺土司区的所有土民。他们以“旗”为单位,散居于土司区内,平时辛勤农作,供给土司贵族消费的生产资料,有事时则“调集为军,以备战斗”;永顺土司的常备军,也是禁卫队。他们选自于预备兵也就是广大土民之中,是最强壮和最勇猛的土民。他们有一定的收入,所以不必农活,但任务重大,承担者永顺土司的保护任务,也是军事战争中的主力军。而永顺土司,他是永顺土兵的最高军事统帅,享有一系列军事特权。
日期:2017-08-06 15:16:50
据《永顺县志》记载:“永顺司治西北五里,有教场坪,皆昔土司演武校射之处,…土人常于此处演武,又西北五里有搏射坪,又北五里有曰射圃,地势均宽敞,土人每于此博射。”在搏射坪,士兵的训练,除了正常的体能训练,还包括军事技战术训练,如钩镰枪弩之计,短兵相接战术,战斗阵法等等。搏射坪建有搏击场、跑马场、人与牛搏击场等等。正中间有一个凸出平地约三十米高如篮球般的圆形山堡,人称之为“官亭堡”,土司时,上面建有观阵台、付银台、牛首案台等等。历代土司现场比武挑选兵源时,土王与大将亲临现场,督阵挑选。很多良将奇兵都是从这里挑选加演练,然后筛选出来的。可以不夸张地说,搏射坪是土司时代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黄埔军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