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记忆之一——苗疆》
第54节

作者: ahada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老司城上游五华里的灵溪河西岸射圃还设有土司兵器库。射圃作为兵器制造厂,从各地招募引进了数十名铁匠师傅,打造各类兵器,并建造了地下兵器库。射圃内砌有数十座炉台,配有风箱、铁镫。造出的兵器有羊角叉,大刀、长矛、火铳、钩镰枪、短刀、三角刀、弩箭等兵器,另外,这里还能制造出500—1000斤重的铁锚等等。
  除了打造兵器,射圃还是演兵场。沙洲之上,土兵进行骑射、搏斗,练习“旗头阵”布阵法及各类刀枪排阵拼杀演练。长潭之上,土兵们利用30—50只小船作为水上练兵,近船刺杀。船上搏斗,焚烧攻破敌船等训练。
  日期:2017-08-06 16:55:02
  弘治到正德年间,彭世麒及其弟弟彭世麟率土兵大举应命从征,并获得朝廷褒奖之时,并先后被软封为“昭勇将军”、“昭毅将军”。

  “八月里来是中秋,堂前点兵下苏州。右手举起刀一把,左手提起倭人头。”这首流传于当地民间的抗倭民谣,记载了永保士兵“烧不死的芭茅蔸,杀不尽的土家兵”抗倭的神勇。
  明嘉靖年间,在我国东南沿海边境,日本封建割据造成大批武士流亡,与海商和中国境内反海禁的私贩集团结合成武装力量,侵扰浙江、福建一带,即称“倭寇”。由于种种原因,倭寇问题屡禁不止,十分严重。明朝廷明军在抗倭不利的情况下,于嘉靖十三年(1554)冬,征调永顺、保靖土兵赴前线抗倭。永、保土兵参与抗倭后,战争局势很快转向对明军有利的一面,并取得了“王江泾大捷”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再次大规模进犯,前线总指挥张经急调湖南永顺土兵等地方部队协助征剿,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土兵首领彭翼南也成为明代著名的抗倭英雄。
  作为永顺土司的继承人,彭翼南(1536-1567)从小除了饱读诗书,还受到了严格的军事训练,极为熟悉战争攻防之术。1554年,年仅18岁的彭翼南接替病逝的父亲出任永顺宣慰使,即永顺土兵的最高军事首领。不久就接到朝廷征召的命令,即刻部署兵力,筹备粮草,誓死歼灭倭寇。
  日期:2017-08-06 19:19:42
  出征之前,彭翼南对倭寇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倭寇强悍,战斗力强,便精心挑选了一支3000人的队伍,进行严格训练。他挑选士兵时,重在不怕死,有胆量。祭祀时,他把牛头放在桌子上面,牛头下面放有银两,然后对士兵说:“有不怕死敢冲锋的人,就来拿这些银两,吃这些牛肉吧。”这样,彭翼南挑选出来的士兵都不是贪生怕死之人,战斗力极强。
  经过周密部署后,彭翼南率领土兵跋涉3000余里,开赴苏州府松江地区(今上海松江)抗击倭寇。一到抗倭前线,就投入了战斗。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正月,倭寇聚集在浙江胜墩,彭翼南领土兵包围,倭寇迅即败退,斩三百余级,首战告捷。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五月,聚集在江苏奉贤老巢的二万余倭寇,不断侵犯嘉兴地区。彭翼南所率领的永顺土兵与各路官兵协同作战,水陆三面夹攻。倭寇受到严重的创伤,改走王江泾。土兵乘胜追击,倭寇腹背受敌,陷于重重包围之中,损失惨重,被斩、俘一千九百八十余人,溺水死者甚从,只剩少数突围逃回老巢柘林。王江泾大捷,史称“东南战功第一”,是平倭战争中最伟大的胜利。这次战斗的胜利,彻底扭转了抗倭以来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狠狠打击了倭寇的嚣张气焰。英勇善战的土兵在王江泾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彭翼南率领的土兵因表现卓著,受到了朝廷的嘉奖。彭翼南被授昭毅将军,后又擢升为右参政。

  仇英《倭寇图卷》明军出征,描绘的是当年发生于浙江王江泾的一场抗倭战斗,史称“王江泾大捷”。彭翼南率领的永保土兵在王江泾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日期:2017-08-06 20:23:27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七月,松江柘林倭寇一千多人侵犯苏州一带。彭翼南率领土兵与官兵跟踪追击,围倭寇于苏州的陆泾坝。由于各路土、汉官兵英勇作战,擒其枭帅,斩首五六百级,水溺死者不计其数。
  嘉靖三十五年(1556)五月前后,倭寇和大海盗徐海等贼万余人聚集在浙江的乍浦,焚舟以示死战。八月,彭翼南再次奉调参与抗倭,八月二十日彭翼南与官兵配合,发起了对倭寇的总攻击,直捣巢穴。二十五日,官兵四面包围,土兵手持火把,鼓噪而进,冲入敌阵,火烧倭巢沈家庄,连战数十合,贼寇大败。擒斩倭寇一千二百余人,焚死其数不计。徐海没水自杀,被土兵割取首级。自此,浙江地区倭患平息。

  1567年,年仅31岁的彭翼南病死于老司城。虽然英年早逝,可是他作为一名抗倭英雄得到了后世的肯定。1935年,当时的湖南省政府拟定30位湖南历代乡贤,彭翼南与发明家蔡伦、理学家周敦颐、思想家王夫之、军事家曾国藩等并列其中。
  永保士兵也得到明朝廷的高度赞扬。《清史稿》载:“湖广土兵,永顺为最,保靖次之,其兵甚强”,张廷玉等撰《明史卷十武备志兵志》:“永保诸宣慰,世席富强,每遇征伐,辄愿荷戈前驱,国家亦赖以挞伐,故永、保兵号为虓雄。”
  日期:2017-08-06 21:52:42
  永保士兵战斗力为什么如此之强?
  首先是经常征伐,说身经百战也不为过。明中以后,卫所的颓败,使得土司所领导的土军,不仅成为平定本地苗乱的主力,同时也在平定包括贵州播州杨应龙之乱、水西安邦彦之乱,四川奢崇明、蓝延瑞之乱,广西田州土官岑猛之乱、大藤峡瑶乱,甚至沿海的香乱上,都扮演重要的角色。正如《明史湖广土司传)所言,“嘉、隆以还,征符四出”,土司的土军越来越成为王朝“赖以挞伐”的重要力量。从正德元年到明末,湖广土司平均每隔三四年就被征调一次,而嘉靖以来的征调常常长达两三年。土司对土兵的训练十分严格,土兵长时间是处于战备状态的。这样的军队当然有战斗力。

  浙江所在地区,以丘陵居多,明中央军兵源多来自北方,只擅长平原作战。而日本国土大部分属于丘陵,倭寇对于山地作战十分熟悉,故遇明军而胜之。与明军相反,永、保土兵生活在山高林密,水激堑深的丘陵地区,土兵适应山地作战,所以能够有效的应对倭寇。
  永保土兵的武器能够对倭寇的倭刀现成有效的遏制。明代永顺土兵的兵器一般有四样,既“钩、镰、枪、弩”。由于永顺土兵制度是一种兵农合一的特殊制度,所以土兵的兵器均是从土民的劳动生产工具中提炼加工而成。钩,又称钩刀,战斗时可用来砍杀、钩割,今天仍在土家族地区的农户中有所使用,既长把砂刀;镰,就是镰刀。农事时用来割草、割谷,战斗时根据需要可加长,用于砍杀敌人的头颅或四肢,也可钩马腿;枪,既长矛标枪,用于刺杀,是土家族狩猎的主要工具;弩,即弓弩,是土人射猎的主要工具之一,宜用于远战射杀。“这四样兵器在明代永顺土兵进行的战争中,尤其是嘉靖朝对抗楼寇的战斗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明代永顺土兵除了以上四种主要兵器外,还使用蛮刀来进行战斗,蛮刀是永顺土民平时随身携带的一种兵器,“其俗…常带刀、弩为威”,所以到了土兵手中便成为了使用最为顺手的兵器之一。

  而经济收益也是永保土司积极参与征战并乐于搏命的因素。明中以来,土司不仅在王朝扩张的名义下扩张,同时其随征也会得到相当的军响,而且湖广土兵所发之晌银往往会高于其他地方狼兵或者土兵的饷银,大量的白银通过军响这一类的渠道,流进了湖广土司辖内。一方面是土司对王朝的“世忠”,另一方面亦有军晌、封赏等,这样便不难理解为何永顺保靖土司往往会主动请缨出征,并且还往往会在请缨出征的“官数”之外,又“私加”不少土兵名额。如明代为征倭寇而编定的《筹海图编》中便提及:湖广土兵永顺为上,保靖次之。其兵天下莫强焉。近尝调三千人,后调六千人。此在官之数也。实私加一倍,共一万二千人。按其所述,在这次征伐中,湖广土司其实私加土兵多达一倍。重要的是,这些私加的土兵,同样是计算军饷的。

  在明朝,仅是大木与土兵征调就使得大量的白银流进了武陵一带。这些白银进人苗疆一带后,其中一部分成为财富的象征,被储藏或者成为饰品戴在身上。清代的士大夫在叙述苗疆风俗时,总会强调当地女性身上往往有大量银质饰品。
  日期:2017-08-07 03:15:48
  一线道—“入湖广道”艰难的护卫和贵州建省
  元代开通的这那条云南通湖广的西南驿道,到了明代也十分重要,甚至生死攸关。明代由于沿这条驿道一线重兵护卫,通常称“一线道”。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
  明朝初年,朱元璋也十分清楚历史上云南对朝廷统治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明朝收复四川以后,云南仍为元梁王和土著各民族上层所把持,元朝逃亡到蒙古的“北元”政府经常派人经过乌斯藏潜入云南,元梁王把匝刺瓦尔密自恃云南路遥地险,非但不肯投降,还多次杀害明朝诏谕云南的使臣,暗中与北方元朝残余势力多有来往。因此,武力平滇便成了朱元璋唯一的选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