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记忆之一——苗疆》
第55节作者:
ahada 日期:2017-08-07 07:43:19
1381年,朱元璋调集了30万大军征讨云南。出发之前,朱元璋向诸将指授进军方略和路线:“取之之计,当自永宁别遣一军向乌撒,大军自辰、沅入普定,分据要害,然后进兵曲靖。曲靖,云南之襟喉,彼必并力于此以扼我师,出奇制胜,实在于此。”按朱元璋的战略,这次兵分两路,傅友德率军进入湖广,按预定方略,分遣都督胡海、郭英领兵5万,取永宁(今四川叙永)、南趋乌撒(今贵州威宁)以牵制梁王兵力;自率主力25万经辰州(湖南沅陵)、沅州(今湖南芷江)、普定(今贵州安顺)。相继攻下普定、普安,然后进攻云南东部门户曲靖。
明军主力从南京出发,先从水路循江而上,穿过八百里洞庭湖,溯沅江从武陵擦腊尔山苗疆而过,进贵州,攻曲靖定云南。这条路线以沅陵为界分为前后两段:从南京至沅陵为前段,均为水路,且都是大江大河,水运发达交通便利。自沅陵至贵州腹地为后段,有两条路可走。其中一条为从沅州到镇远,另一条为从辰州到铜仁,最后都往普定(今安顺市)扑过去。这一范围基本上为苗疆,境内为苗等少数族,且水运进入沅水上游和其支流,滩多湾险,交通不似前段便利。
明军征讨云南路线图
日期:2017-08-07 10:37:02
这年十二月,傅友德率沐英、蓝玉攻克普定,复攻克普安,当地诸少数民族势力望风而降,大军进军曲靖。百余天后,蓝玉、沐英率军至昆明板桥,元右丞观甫保出降至此,明军自九月出征,到攻占昆明,仅用去百余天时间。元梁王所代表的残元势力被明王朝消灭。
胜利来得容易,但要保住胜利果实确难了。为确保进军云南的军事道路畅通 , 必须在贵州驻扎重兵 , 保住这条建于元代,东起湖广的辰州 , 从东向西横贯贵州全省的西南驿道“一线路”,以及沿这条古驿道形成了一条穿越数省、长达千余公里,周边面积达十余万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对明朝廷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为了保证这条驿道周边的安全,在其后的几十年里,明朝廷确实是煞费苦心。
首先把远征云南的兵沿驿道驻扎了下来。洪武十五年(1382) 正月,为使征云南大军后继有援,保证驿路畅通,遂建立了贵州都司,随后沿着入滇驿道主干线,实行了“寓兵于农 、 兵农合一 ”的卫所制度 。
明洪武十五年(1382 )正月丁亥(初七),太祖朱元璋设立贵州都指挥使司。“置贵州都指挥使司 ,令平凉侯费聚 、汝南侯梅思祖署都司事 。置云南左 、右 、前 、后 、普定 、黄平、建昌 、东川 、乌撒、普定 、水西 、乌蒙 、芒部 、尾洒一十四卫指挥使司。”七天后 ,朱元璋下诏傅友德、蓝玉 、沐英:“比得报,知云南已克 ,然区画(划)布置尚烦计虑,前已置贵州都指挥使司,然其地去云南尚远 。今云南既克 ,必置都司于云南以统帅诸军 ,既有土有民 ,有必置布政司及府 、州 、县以治之 。其乌撒 、乌蒙 、东川 、芒部、建昌之地 ,更宜约束其酋长 ,留兵守御 ,禁其民毋挟兵刃 。至如霭翠辈不尽服之 ,虽有云南 ,亦难守也 。其从征军士有疾病疲弱者,每卫每限十人百人,可先遣还。”
日期:2017-08-07 11:28:39
朱元璋的安排可谓既细密又深谋远虑 ,在云南建立省级军区和行政区 ,分兵守御 ,控制各地土司酋长 ,对水西土司霭翠, 则特别加以防范 。而远征大军每卫伍千六百人中仅百人以内的遣还 ,足见朱元璋为将云贵永久纳归王土而不放弃随时用兵的决心 。这样的记录在《明实录》中屡见不鲜, 而且朱元璋的谕旨频率很高 ,常常对一个问题反复下旨 。
比如在洪武十五年(1382 )二月的赦谕中说 :“自将军南征,大军所至, 势同破竹 ,蛮僚之地 ,次第底平 。朕观自古云南诸夷叛服无常 ,盖以其地险而远 ,其民富而狠也 ,驯服之道 ,必宽猛适宜,事之委屈 。”
朱元璋并以史为鉴 ,举以汉、唐 、元诸朝平定云南的例子 ,告诫傅友德等人 :“将军观此 ,可熟察其情, 详慎处置 , 今之计非惟 制其不判 , 重在使其 无判耳 。”
朱元璋的谋略和决心 ,使他采取了和历朝不同的力度 ,战事获胜后大军留守 ,设置卫所及屯田留守, 奠定了明清时期西南边陲的稳定大局。卫所是明代最基本的军事组织 , 又是军屯组织 。军屯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为卫所驻军解决军粮的问题 。利用军士就驻地屯种的办法作为了长远之计。
日期:2017-08-07 12:55:42
中国古代屯田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最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有民屯、军屯之分。 屯田可解决路途遥远的边疆地区驻守,又能减少朝廷的花费,一举两得。
洪武四年至洪武二十六年, 明政府凡有卫所之地皆有屯田,每个卫所都划出一个特定区域,明确疆界,与所在府、州、县严格分开,多数的卫有专城,守御千户所亦建城堡。卫所的户口,列人军籍统归卫所管理,赋役由卫所摊派,月粮、食盐由卫所配给。卫所官兵要进行操练,并按规定进行“比试”。除屯田外,还设有军器局打造兵器,设杂造局制造各种军事物资,又有马政所负责养马、买马。多数卫所设有武学或卫学,生员称为“军生”,同样参加科贡。在卫所区域内,也建有寺庙、宫观、祭坛,尤重祭祀城煌、关帝。
卫所的设置 , 只能优先考虑沿驿路主干线布局 ,从东向西依次是清浪 、镇远、偏桥三卫 , 这三卫都一直归湖广都司统辖,但却全部设防在贵州辖地内。在西部却是隶属于贵州都司管辖的清平卫 、 新添卫、龙里卫 、贵州卫、贵州前卫和贵州城。再往西依次又是贵州都司统辖的威清卫 、平安卫 、普定卫 、安庄卫 、安南卫和普安卫。离开普安卫就进入了云南境内。上述各卫所完全顺着驿路安置。此外还有几个卫所 , 虽说没有正值驿路主干线上 ,但距离驿路主干线并不远 , 设置的目的完全是为了从纵深方面强化驿路的安全。比如 ,湖广都司统辖的铜鼓卫 , 贵州都司统辖的兴隆卫和平越卫 。相应地在贵阳设立了全省最高军事领导机关—贵州都指挥使司。这样,贵州建省便呼之欲出了。
一线道沿线的卫所是整个明代逐步建立起来的,这是到清初的“一线道”示意图
日期:2017-08-07 13:42:52
其次朱元璋实行“怀柔”政策,对于前来归附的土司,无论大小给予奖励,或原官授职,或给予提升,使之各得其所。为了便于控制,对沿线的土司势力进行调整,除播州、思州、思南三宣慰司外,将水西、水东合并为贵州宣慰司,设司署于贵州(今贵阳),与贵州卫同城,以便控制。并设置有十长官司属贵州宣慰司。
特别是贵州宣慰使霭翠是势力最大的土司,且与永宁、乌撒、乌蒙、芒部、东川、普定、普安等彝族土司势力地界毗连,声息相通,倘若霭翠等不尽服,势必造成中梗,一旦贵州发生动乱,势必有阻进军云南,即令占领云南,粮道中断,援军不至。所以朱元璋给与霭翠特别的关照,下诏贵州宣慰使司位于各宣慰之上,以示恩宠。
为使这些土司对明廷怀德畏威,心甘情愿地替明廷守边护路。还对沿线的各土司百般优待。务按照明代对土司管理的法规,所有的土司都有义务向国家交纳税粮,但交纳的数额可以协商约定,再形成常规的制度 明初时对驿路沿线各土司,认纳的税粮几乎是一减再减,税粮迟交不仅不追究责任,反而多次减免 贵州宣慰使安氏,辖地范围将近30 000平方公里,上交给朝廷的税粮不过30000石,对明廷最忠顺的金筑安抚司,辖地2 000多平方公里,上交的税粮也才3000石 。
但按明代军制,一卫驻军是5600余人,连同随军家属,一卫的常住人口是25000人左右 。贵州最大的土司水东安氏,一年所交的税粮,还不够养活一卫的驻军及其家属。金筑安抚司每年所交的税粮,还不够维持一个千户所而明廷在贵州的卫所,一直保持在十八卫上下,由此可见,明廷为了维持对贵州的驿道,到底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也就可想而知了。对土司应交的税粮,不仅多次减免,而且交纳的品种,也做出了灵活的变通规定,允许沿线各土司以杂粮交税这些杂粮包括荞子 燕麦和红稗等等,在明代的税收制度中称为折色完纳这样的税粮当然不能充作军粮食用,而是拨给各卫所作为马匹的饲料使用。
日期:2017-08-07 14:37:35
还不上算,朱元璋为了直接控制通往滇黔的交通要冲,并以监控周边土司势力,对一些土司地区便已经军事讨伐,实行改土设流。所谓改土归流,土指土官、土司,一般世代世袭,流指流官,因为朝廷任命的官员,都有任期,所以称流官。也就是把当地世袭的土司给撸了,换上朝廷设的衙门。
朱元璋做这一切的目的,仅在于护卫从湖南经过贵州直达云南的驿道,即是明人所称的 “一线路”
,对于驿道以外的大片土地几乎全由土司 统辖。看来,明代经营贵州的目的仅在于通路。为了通路,又必须沿路密集驻军,大批的驻军没有财政收入支撑,没有应有人丁充役,势必难以持久,也无法协调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