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人类思想史(真诚、有料、易懂)》
第5节作者:
island 另一位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他提出一种与我们目前的科学看法相当接近的世界图景。他认为,世界是由一些微小的、不可毁灭的基本成分构成的,他把这些基本成分称为原子。这些原子通过不同的方式相结合,就构成了世界上各种不同的元素和一切复杂的物体。这些物体可以改变、可以毁灭或创生,但是原子本身却是永恒不变的。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惊人地表达了现代物理学的观念,虽然我们现在知道原子并不是不可分的,原子之下,还存在更基本的粒子。伟大的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在他的物理学讲义里说过:假如世界明天就毁灭了,只允许你选择一项科学知识传给后世,那这个知识就是“万物是由原子组成的”。
与赫拉克利特强调变化和运动的观点相反,当时出现了一个埃利亚学派,他们则认为变化和运动是不可思议的,事物的原则必定是恒久、不运动、永不变化的。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是巴门尼德,他的家乡是埃利亚,故得名。
巴门尼德向赫拉克利特提出了挑战,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都在变化,火变成水,水变成土,土又变成火,事物开始存在,然后又不存在,变成别的东西。巴门尼德问,这怎么可能?一个事物怎么可以既存在又不存在?一个人怎能思考这样一个矛盾?
无中生有是不可能的,存在只能从存在中产生,存在与其自身是同一的,没有事物能够变成其他事物,无论什么事物都总是已经存在,并将一直存在下去。因此,只可能存在着一个永恒的、不是起源于他物的、不变的存在者。
巴门尼德的名言是:“存在者存在,非存在者不存在。”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怪异,大概翻译一下,意思是:已经有的东西,不管你喜不喜欢,它就在那里,不偏不倚,不会变动。而没有的东西,它是不存在的,任你怎么变也变不出来。
在巴门尼德看来,存在是一,而不是多。变化和运动只不过是我们的幻觉,而永恒不动的唯一,才是真实的。而且,存在和思维是一回事,因为不可能被思维的,就不可能存在,“非存在”就是不可能被思维的。
埃利亚的芝诺,是巴门尼德的学生,他是埃利亚学派观点出色的捍卫者。芝诺提出了四个关于运动不可能的著名证明,即二分法、飞矢不动、阿基里斯和乌龟、运动场,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芝诺悖论”。
阿基里斯是古希腊的飞毛腿、神行太保,号称希腊博尔特,可是他却不可能追上乌龟,咋回事呢?芝诺证明,阿基里斯虽然速度很快,但是当他去追乌龟时,他必须先到达乌龟的起始点,可这时乌龟已经爬了一段距离。等阿基里斯到达乌龟新的起始点时,乌龟又往前爬了一段距离。因此,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
芝诺的悖论在当时是无法解决的,要一直等到后来数学家发展出极限概念和微积分后,才得到解决。芝诺的功绩在于把动和静的关系、连续和离散的关系、无限和有限的关系引人注意地摆了出来,并进行了认真的考察。
日期:2017-08-25 11:46:15
普罗泰戈拉是历史上的第一个怀疑论者,也是相对主义的鼻祖。“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这样教导人们。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东西,对他而言就是真的,不存在客观真理,只存在主观意见。同样一件事,对一个人来说是对的,是好的,对另一个人可能就是错的、是不好的。
相对主义思想就像一剂丨毒丨品,很容易让人上瘾。相对主义在道德和文化艺术领域反映得最多。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觉得好,它就是好的。你觉得这是艺术,那它就是艺术。你觉得自己幸福,你就是幸福的,别人同不同意并不重要。站在你的立场看,你觉得这么做是对的,是道德的,但是站在另一个人的立场看,却是错的。不过不重要,你们都是对的,只是立场不同罢了。
在普罗泰戈拉的准则中,“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而是具体的个人。每个人在知识问题上有他自己的准则,所有的个人观点都是真的。因此,智者的工作并不是去证明真理,而是要说服人们接受自己的观点。在各种相互矛盾、彼此冲突的观点中,人们为什么选择一个而不选择另一个,那是因为人们觉得某一个观点比另外的那些观点更好。
不仅是在道德和文化艺术领域,即便是现代科学这个以求真为己任的人类活动,在对科学的哲学思考(即科学哲学)中,也有相对主义思想的存在。费耶阿本德就是其中一个代表性的科学哲学家,他的口号是“怎样都行”。他认为科学并不比人类其他的活动更有理,人类所有的活动都离不开主观意识的参与和评判,科学并不代表绝对的客观真理,实际上也是某种约定俗成罢了。
伊壁鸠鲁(公元前341—前270),是古希腊第一个接受女学生到校学习的哲学家,他的形而上学理论继承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在伦理学上,他强调快乐是人生的目的,主张好的生活就是对快乐的爱,认为哲学的目标就是要使人们过一种幸福生活。
伊壁鸠鲁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哲学快乐主义者,也成为了享乐主义的代名词,今天,我们仍然把那些终生追求美食和**等享乐的人称为伊壁鸠鲁主义者。可事实上,伊壁鸠鲁教导说并不是所有的快乐都是好的。他提倡简单的快乐、安宁和平静,提倡心灵的快乐和朋友间的友谊。
事实上,我们中很少有人是极端的快乐主义者。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研究,假设有某一种叫做“快乐箱”的虚拟发明,只要人进入箱子中,接通电极,就能体会到一波又一波持续的感官快乐。箱子中的设备可以满足这个人的生物需要,只要他不想出来,就可以永远住在箱子里。唯一的障碍是,一旦进入箱子,你就永远不想或者不会被迫从里面出来。
虽然你在箱子里有绝对快乐的生活,但你将不得不为此放弃你的朋友,放弃运动、阅读、美食、**、电视等。当然,在箱子中呆上几个月后,你的身体就会因为缺乏运动而变形,人显得苍白无力。但是你对此毫不在乎,因为你将过上完全快乐的生活。你愿意这样做吗?研究表明,只有很少的人表示愿意。这说明,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是渴望超越感官快乐的其它方面的满足。感官快乐不能代表一个人精神的快乐,也不能代表幸福。
第欧根尼出生于约公元前412年,是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真实生平难以考据,但古代留下大量有关他的传闻轶事。他认为除了自然的需要必须满足外,其他的任何东西,包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不自然的、无足轻重的。他强调禁欲主义的自我满足,鼓励放弃舒适环境。作为一个苦行主义的身体力行者,他过着乞丐一般的生活。每天白天他都会打着灯笼在街上“寻找诚实的人”。
第欧根尼揭露大多数传统的标准和信条的虚伪性,号召人们恢复简朴自然的理想状态生活。他师承安提斯泰尼,以身作则发扬了老师的“犬儒哲学”,试图颠覆一切传统价值。他从不介意别人称呼他为“狗”,甚至高呼“像狗一样活着”。人们把他们的哲学叫做“犬儒主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