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绘山海图——推理胜于雄辩!》
第39节

作者: 琴心剑胆何足道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9-01 11:48:07
  海外西经
  海外自西南陬西北陬者。
  灭蒙鸟在结匈国北,为鸟青,赤尾。

  大运山高三百仞,在灭蒙鸟北。
  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
  三身国在夏后启北,一首而三身。
  一臂国在其北,一臂、一目、鼻孔。有黄马虎文,一目而一手。
  奇肱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女祭、女戚在其北,居两水间,戚操鱼【鱼旦】,祭操俎。
  【上次下鸟】鸟、【詹鸟】,其色青黄,所经国亡。在女祭北。【上次下鸟】鸟人面。居山上。一曰维鸟,青鸟、黄鸟所巢。
  丈夫国在维鸟北,其为人衣冠带剑。
  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之,女丑居山之山。
  (未完待续)

  海外西经是仿山经定位,缘山大致走向而述地望,有如何疑问请耐心往下看,我也曾推导至北极,但整体拼图对不上。灭蒙鸟北是大运山,高三百仞,照我之前的换算法,四百米高吧,该是指山列尾段丘陵。大乐之野分跨今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九代是一种舞。大荒西经“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夏后开即是夏后启,天穆之野该指汗腾格里峰所在,此处的赤水是指塔里木河。禹,姓姒,名文命,尊姓是夏后,尊名是禹。姒启的尊称是夏后开,但后人不大用尊称称呼启,因为…我说过,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后世说“益代禹立,拘启禁之,启反起杀益,以承禹祀”;或说“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还有说“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那都是以己度人的瞎说。更不要说建国后某大学究迎合阶级斗争的需要昧着良心说话,将启塑造成阴险暴戾之人,流毒至今。

  从《史记》和《竹书纪年》的记载来看,启并不阴险,更不暴戾,相反,他应该脾气很好,温文尔雅,还挺有作为。他不好的地方在于耽于声色、贪图享乐,没个王样。人说《竹书纪年》有“益干启位,启杀之。”的文字,我反正是找不着。我又要讲个故事。女娇生下启不久因禹的寡情郁郁而亡,启可说是从小没了娘,遂由涂山氏众女照顾,备受怜惜和溺爱,他是禹的儿子,禹没发话,自然也没个男人教导他,禹又似乎忘了启的存在。因禹的关系,启是不会受人欺负的,他要欺负别人也不大可能,要成为野孩子更不可能,他被善良的女人们包围呵护,相对别的男孩便…严重缺乏阳刚之气。禹在外一心投入治水,女娇去世后,禹受到良心责备,治水业已大功告成,禹遂抽身回到启身边,想弥补启缺失的父爱,尽父亲的教导责任。启领禹的情,但对禹生分。启更愿意躲在女人堆里,唱唱歌跳跳舞,而不是去打猎,更不是去做工,禹身上的肃厉之气亦让启很不习惯。禹也看不惯启,想了种种手段想减灭启的娘气,无奈启秉性已成,可怜巴巴相又勾起禹内心之愧疚,到最后也只能徒呼奈何,听之任之了。

  禹有两个得力的伙伴,皋陶和伯益—乃为父子,三人同为尧舜倚重的治理天下大臣,有着深厚的友情。后来帝舜向上天荐了禹做自己接班人,即是禅让,再后来帝禹向上天推荐皋陶做自己接班人,亦是禅让。但我说过禅让制一个可斟酌处是,只要现在的帝还没死并想继续为人民服务,后备的帝就得挂着摄政头衔候着,这点便和后世帝王的太子制度差不多。结果皋陶候着就先死了,据说他活了二百岁…禹再向上天推荐伯益做自己接班人,他当然不会将天下交给娘炮儿子启来治理,但他拳拳爱子之心总是流露人前,诸侯爱屋及乌,对启的娘气渐渐由反感转为一丝欣赏。禹南巡暴病而亡,临终时托孤于伯益,希望伯益能严格教导,把启培养成可用之材,毕竟禹对启心太软,他有向女娇赎罪的心理,故极力扮演着慈父角色。伯益是个高风亮节的人,他觉得自己若做了帝忙起来便没工夫顾启,万一启有个偏失自己岂不愧对禹愧对天下,倒不如让启来当帝处理政事,自己从旁指导,启这孩子秉性善良,性格柔弱,定会从善如流,自己也习惯了做幕僚,两人配合着治理天下岂不为妙?况且禹登帝在位不过十年,一强盛夏国初见雏形,人心向夏,自己资历尚浅,登帝势必要改夏国号,恐惹夺人之功的诟责,还可能引起祸乱。

  思量再三,伯益找来启,一番沟通商量,启是个无可无不可的。益叔叔说什么就是什么,我全听你的就是,只要别太为难我。伯益便在三年居丧期间联络诸侯,说明了自己意愿,诸侯中大部分都觉得他想法很合理。为了国家稳定强盛,伯益你不计名利、大公无私,我们都愿意配合你。于是都不去朝见伯益而是去朝见启,对外大说“吾君帝禹之子也”,三年丧毕,伯益便理所当然的让启登了帝位,自己跑去偏僻地儿隐居,我估计去隐居的是替身,真身秘密藏身在王宫中。有人欢喜就有人忧,支持伯益做帝的人不干了,娘娘腔怎能做我们的帝!也可能是有居心叵测者借机作乱,反正是一伙人攻进王宫把启给拘起来了,意思还是要伯益出山做帝呗。伯益躲也躲不了,后面事情怎么解决的我不知道,反正是启毫发无损做回了帝,宫里宫外也像没发生什么事。

  日期:2017-09-01 11:49:23
  启史上最有名的作为是平有扈之乱,《史记》写“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於甘。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启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维共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女不共命。御非其马之政,女不共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僇于社,予则帑僇女。”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此时的启很有男子气概吧!《史记》没写启更多的事,连上述也是抄《尚书》的,但《竹书纪年》写了蛮多,因不甚长,我都放出来“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丧毕,天下归启。帝启。元年癸亥,帝即位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诸侯从帝归于冀都。大飨诸侯于璇台。二年,费侯伯益出就国。王帅师伐有扈,大战于甘。六年,伯益薨,祠之。八年,帝使孟涂如巴莅讼。十年,帝巡狩,舞《九韶》于大穆之野。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观于西河。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帅师征西河,武观来归。十六年,陟。”

  其中使孟涂和舞《九韶》海经里都有提到。我想你已经从文字里读出味道了,伯益暗中辅佐,伴随着帝启的成长,关键时候挺身相助,启终于成材,伯益欣慰而逝,启立祠纪念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