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宝鉴解红楼:红楼梦背后所隐藏的故事》
第12节作者:
正气歌声 《明史辑略》这样的赤裸裸的反清悼明的史书,那自然是逃不过清廷的魔爪的。在这里,笔者不得不向庄允诚和庄廷鑨父子以及参加编纂这本书的文人志士表示崇高的敬义。他们明知道编纂此书风险会很大,但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了。虽然顾炎武先生认为庄廷鑨不学无术,不具备良史之才,但他的这份志气和勇气还是让人钦佩不已。没有他的艰辛付出以及不计代价的财力投入,这部不朽的史书也不会脱稿。也正是有了以他为代表的正直的文人在,我中华的血脉永不会断绝!
日期:2017-03-07 22:13:42
如果说直接明写历史不行,那么比较隐晦地将其写出来,可不可以呢?
答案是也不行!
明末清初的著名小说家丁耀亢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此路不通。
丁耀亢,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卒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享年七十一岁。 字西生,号野鹤,自称紫阳道人,后又称木鸡道人,山东诸城人。
丁耀亢怀才不遇,倜傥不羁,把这些情感志趣流于笔端,撰写了一系列较有影响的作品,成为一颇具个性的文化人。他一生著述宏富,诗文踔厉风发,情感激越,连写景的诗作也露出倾泻愤懑的风格,不难看到对清朝专制政治的愤恨。
他“雄心傲骨气铮”,又勤恳地笔耕不辍,在那个时代难免会招惹祸端,清初文字狱盛行,他难逃厄运。《续金瓶梅》一出,他便被逮捕,关押120天,经友人营救获释。就在他死后,清廷有多次查禁此书。
《续金瓶梅》究竟是本什么书呢?为什么清廷会如此忌惮这本书呢?
这本书以宋金征战为历史背景,描摹金人南下、汉人受苦之状颇多,甚为动人。
而我们知道,“金”其实就是“清”,丁耀亢身处在满清统治之下,又有“明史案”的前车之鉴,他当然不会直接讲满清的暴行,而是借谴责金人的暴行来影射满清的暴政。
在第五十三回“苗员外括取扬州宝 蒋竹山遍选广陵花”中,作者是这样写的:
那知道金兵分两路南下,一路攻破淮安的是兀术、阿里海牙、斡离不,一路攻扬州的是粘没喝、龙虎大王和蒋竹山。破了淮安,两路夹攻,星夜直取扬州。那城里军民闻知淮安不战而降、已是唬破胆的,那个将官敢来迎敌?城上也预备下擂木炮石,派下民兵守城。那知苗青和王盐商受了蒋竹山的札付,散在城里,内应的坚细预备下献城。听得金兵一到城下,通了暗号,见东门上军兵稀弱,将蒋竹山发来白旗插起来,城下金兵都是掳来淮安、高邮的蛮子,叫他打头阵,趴城墙,挡那炮石弓箭。后面金兵却提刀掠阵,有一个不争先的,先是一刀一个,死在眼前,谁不舍命。明知上前也是死,且顾眼下的命,可怜只得往前闯去,金营里见竖起番字白旗来,就知是坚细接应,又怕内有坚诈,先使王盐商的兄弟王蛮子趴上城去,却用梯子一个个接着上城。那城上军民那个是不怕死的,见了金兵上城,滚的滚,趴的趴,一个价走投没命。城里先放起火来,苗青一干坚细砍开城门,放金兵进来。但见好杀:金珠如上,一朝难买平安;罗绮生烟,几处竞成灰烬。翠户珠帘,空有佳人无路避;牙床锦荐,不知金袕欲何藏。泼天的富贵,堆金积玉,难免项下一刀;插空的楼房,画碧流丹,只消灶前一炬。杀人不偿命,刀过处似宰鸡豚,见死不垂怜,劫到来总如仇怨。自古来滢奢世界,必常遭屠杀风波。十里笙歌花酒地,六朝争战劫灰多。
那时扬州城里不下十万人民,杀的津壮男子、老丑妇人不计其数,兀术太子才令封刀。蒋竹山把苗青开的富民册籍呈上,四太子看了,就叫龙虎大王同苗青搜括富民家财宝货,助饷过江,苗青先把好女子拣选了五十名,打扮的天仙一样,送到金兀术营里答应,次后开出城里富户平日有养好瘦马的人家,并乐户娼籍、出色有名的女戏:一一开造册籍,听四太子发落。四太子就着蒋竹山同阿里海牙拣选三千妇女,送一千上北京进与金主,一千随营自用,一千赏这破城有功的将官军校。
“那时扬州城里不下十万人民,杀的津壮男子、老丑妇人不计其数,兀术太子才令封刀。”金兵的这一惨绝人寰的血腥罪恶,正是“扬州十日”真实生活画面的生动再现!在异族统治者刚刚站稳脚踏的当时,丁耀亢竟然如此肆无忌惮地抨击清兵的罪行,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胆识与勇气!这样的所谓“悖逆”自然是为清廷所不容,作者也因此而下狱,足足被关押了几个月,差点死于非命!
从丁耀亢及其作品《续金瓶梅》的遭遇来看,想要借写别的东西来影射那些血腥的历史,也是行不通的,你必须做得更加高明才是!
那么,《红楼梦》到底高明在什么地方呢?以至于这本书可以堂而皇之地全国范围内得以流传呢?
日期:2017-03-09 00:06:52
扬州十日和黛玉葬花
说起满清征服中国的历史,“扬州十日”都是无论如何绕不开去的一个话题。
南明弘光元年的四月二十六日,清军攻下扬州,清兵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几世繁华的扬州城是时“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城中积尸如乱麻”
。扬州居民除少数破城前逃出和个别在清军入城后隐蔽较深幸免于难者以外,几乎全部惨遭屠杀,仅被和尚收殓的尸体就超八十万具。
这段历史被当时幸存者王秀楚写成《扬州十日记》,明末史学家计六奇的《明季南略》亦有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故名“扬州十日”。
满清夺取天下后,对这段血腥的历史当然是竭力否认,如今也有一些为满清涂脂抹粉的“专家学者”竭力否认这段历史的真实性。某位满学家在央视“百家讲坛”讲座中所言,将“为什么60万人的满族能够征服1万万人的汉族”归结为6个字:“天合、地合、人合”,“在人合方面,其中之一是少杀人”。这是从宏观上来看清军军纪。联系到扬州,阎崇年认为,“攻城、巷战在一天内结束,一般说没有必要大屠杀”;“当时的大炮没有多少杀伤力,由此引起的报复也就没有根据”;扬州十日”屠杀事件不存在。
这当然是这位“砖家叫兽”的胡言乱语的无耻言论,历史上关于“扬州十日”的记载也并非王秀楚的一本《扬州十日记》,在满清大量湮没其罪证的情况下,仍旧有不少漏网之鱼!
明末吴嘉纪《过兵行》:扬州城外遗民哭,遗民一半无手足。贪延残息过十年,蔽寒始有数掾屋。大兵忽说征南去,万马驰来如急雨。东郊踏死可怜儿,西郊掳去如花女。女泣母泣难相亲,城裏城外皆飞尘。鼓角声闻魂欲死,谁能去见管兵人。令下养马二十日,官吏出遏寒栗栗。入即沸腾曾几时,十家已烧九家室。一时草死木皆枯,骨肉与家今又无。白发归来地上坐,夜深同羡有巢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