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宝鉴解红楼:红楼梦背后所隐藏的故事》
第29节作者:
正气歌声 相比之下,处于从属地位的女子倒可以堂堂正正做人,心安理得地生活下去,在作者眼里,她们自然也就是“清爽”的了。
这样看来,《红楼梦》中的“褒女贬男”的思想观并不是红学家们所说的历史的进步,而是那段真实历史的写照,是特殊情况下的产物。
日期:2017-03-25 19:09:09
褒女贬男的思想观(二):士大夫的“失节”心态
笔者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提出的“女清男浊”的第二个因素就是士大夫们普遍的“失节”心态。
清初的著名诗人邓汉仪在途径地处武汉的桃花庙时,面对数千年前葬于此的息夫人,不由得感慨万千,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题息夫人庙》,诗中的这两句“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更是脍炙人口。
息夫人,姓妫,春秋时期著名的美女之一,出生于陈国宛丘(今河南周口淮阳),陈庄公之女,因嫁给息国国君,故亦称息妫。
(息夫人的“失节”是不得已。)
息妫归宁探亲时(一说出嫁时),借道蔡国,却被姐夫蔡侯纠缠戏弄。息侯闻知后与楚国设计报仇。楚文王借机俘获蔡侯,又知息夫人美貌,亲征息国欲霸息夫人。危难时刻,息夫人甘以一己之身换息国百姓免遭涂炭,嫁入楚国,成了楚王夫人。
息夫人进入楚宫三年,为楚文王生下两个儿子。然而,息夫人却从未主动说过话,楚王问她是什么缘故,息夫人回答说:“我一个女人,伺候过两个丈夫,即使不能死掉,又还有什么话可说的?”
很明显,按古代礼法,息夫人身为一个女子,却嫁了两次,虽是迫不得已,但已属失节。但因为种种原因,她又不能一死了之,否则之前所有的牺牲就全白费了。但在这种失节的煎熬之中,她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邓汉仪一生终于没有在政治上施展才华和抱负,作为生活在明、清两代夹缝中的文人,最为悲哀的事情莫过于苦守了大半辈子的民族操守一朝丧失!在康熙十八年,也即他六十二年岁那年,他不幸蒙上了参试博鸿词和加授内阁中书舍人衔的污点,从此之后,连做一个完全彻底的遗民也不可能了,个中有多少不得已啊!于是,在途径息夫人庙的时候,联想到息夫人的处境和自己是惊人的相似,不由得感慨万千,心酸不已,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苦守了大半生名节却一朝“失节”的邓汉仪)
持有邓汉仪这样的“失节”心态的士大夫们大有人在,钱谦益即是最为著名的代表。
钱谦益在明末和弘光朝号称“清流”,他是东林领袖,却在南京献城之时立刻加入投降队伍。其爱妾柳如是曾劝他自杀殉国,劝激之下,他步入湖中要自沉。岂料,水刚刚沾湿鞋袜,钱谦益即掉转头往岸上走还,边走边絮叨:“湖水太冷,不好死,等等再说……”
(钱谦益像)
提到钱谦益,不得不提他的爱妾柳如是。在十六岁时,柳如是真心喜欢上松江举人当时已经是复社领袖的陈子龙,两人情投意合,过了一段男欢女爱的甜蜜生活。之前笔者提起过的那首《春日早起》的诗“独起凭栏对晓风,满溪春水小桥东。始知昨夜红楼梦, 身在桃花万树中。”即是在这个时候所写。这里诗充满了温馨、甜蜜和浪漫。
(柳如是和陈子龙)
但很快就因为陈子龙家庭的原因,这段缘分就告终结。(陈子龙后积极参加抗清斗争,并与顺治四年(南明永历元年)被俘、不屈而投水自尽)不得已之下,柳如是只好主动找到钱谦益,嫁给了已经名满天下的钱谦益。
一介女流尚知亡国恨,钱谦益作为一代名士,却贪生怕死。柳如是很无奈,又劝他退出官场,永不仕清。钱谦益再一次让柳如是失望,他选择了低头,入朝为官。不仅如此,他还亲笔操刀,以赵之龙的名义发檄四方,谕命降顺。
自从柳如是嫁给钱谦益之后,表现得比良家女子还“三从四德”,勤俭持家,为钱谦益打理一切。她本指望钱谦益能在国家民族存亡之际保持民族尊严,哪怕是以死殉节,她也会追随而去。然而,钱谦益却一而再、再而三的让她失望。
柳如是悲痛万分,她不愿面对大明故国灭亡的事实,又不得不接受丈夫妥协的态度。为了宣泄对钱谦益降清的不满,柳如是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她和江南的一位郑姓公子私通。钱家大公子知道后,将郑姓公子杖责至死。据史料记载:“当谦益往北,柳氏与人通奸,子愤之,鸣官究惩。”(《荷闸丛谈》)
钱谦益得知此事后,十分惭愧,他狠狠地训斥了大儿子,说:“谓国破君亡,士大夫尚不能全节,乃以不能守身责一女子耶?”从这番话可以看出,钱谦益对自己降清的行为是十分惭愧的。
钱谦益终究和开关叩盗的吴三桂之流不同,他还是有着自己做人的底线的。在柳如是的劝说下,在京城仅半年,他就称病回家,秘密投身于反清复明的洪流之中。
顺治三年冬,好友黄毓祺反清起事,急需钱粮,希望他能慷慨解囊。钱谦益二话没说,马上照办。不料事情败露,钱谦益被捕入狱,经柳如是等人营救方才幸免于难。出狱后,他仍旧冒着生命危险继续秘密抗清,又从顺治七年起,多次冒险赶赴金华,策反总兵马进宝。此间,他多次入狱,但始终不改其志,与姚志卓等人联络东南、西南抗清势力,策划了长江之役。
在行动之外,钱谦益还用自己的笔鞭挞满人,咒骂其为“奴”、“虏”、“杂种”等等,大力颂扬抗清志士的英勇事迹,与之前那个贪生怕死的钱谦益判若两人。
钱谦益的前后的反差实在太大,但追根究底,还是人性未泯灭,良心未尽丧。清廷的嗜杀本性和无数华夏志士的宁死不降,再加上别人对他绵绵不断的羞辱和耻笑,使钱谦益内心所剩不多的良心觉悟了。因此,晚年的他明知有杀头的风险,依然奋力抗争,算是多少安慰了自己的良心。
可以这么说,钱谦益尽管大节有亏,但仍是良知未泯。晚年散尽家财,不顾老病之躯投入反清大业中去,是因为他心里有着强烈的“失节”之叹,想要做些事情弥补自己的过失。我们不能因为之前他有过大的过失,就否定他暮年的这些义举。他的反清活动是出于真心,绝非沽名钓誉之举。人性之复杂,在钱谦益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同样的“失节”的思想也在《红楼梦》这群创作者中尽显无疑,“畸笏叟”的笔名即是明证。由于他们也抱有同样的“失节”心态,身为士大夫却选择了苟且偷生,甚至于做了满清的官员,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他们也必定会内心深入痛责自己的“浊臭不堪”,而认为那些女子“清爽”。《红楼梦》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即是他们用来排遣自己内心的苦闷所作!
日期:2017-03-26 19:47:40
褒女贬男的思想观(三)——剃发易服后的男女对比
笔者认为宝玉之所以褒女贬男的思想观最为根本的还是应该和“剃发易服”有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