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看一段赵奢对赵括的评价: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这段话也是后人给赵括安上纸上谈兵的理由之一。这句话说的是赵括兵法谈得非常的溜,赵奢这样的名将都难不倒他,可没有说赵括没有实战经验,只是赵括还没有经历过那种生死局,没有过那种鬼门关,因此看待战争问题还是比较轻浮,不够持重。但反过来,这段话又恰恰说明赵括很聪明,军事天赋极佳;这很正常,很多天赋极高的人,在没有经过生死局的历练,往往就是这种表现啊。我们想象一下,赵括这家伙军事天赋异禀,而他爸又是赵军统帅级人物,人缘还特别好,赵括能得到立功、晋升的而机会简直是不要太好,他的升迁就像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在当时的少壮军官团的眼里,赵括就是偶像级的新生代将领。你看,蔺相如在反对启用赵括时不是讲:“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尔”,这不正是说明赵括在长平之战前就很有名气吗?
我们再看赵国庙堂的那些重臣,赵胜、田单、乐毅、蔺相如、虞卿。用赵括换下廉颇,只有蔺相如一个人反对。我们中国历史书写方式是:如果打败了,之前那个反对的人的话就会记录下来,因为这样能显示他先见之明嘛,那些赞同的意见就不重要了,所以没有记载,官渡之战时,田丰反对,反对的话就赫然出现在史书上。从这个层面上分析,赵胜、田单、乐毅、虞卿是不反对启用赵括的,这些人可是当时的风云人物的,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赵括怎么可能没有实战经验,又怎么可能被派往那样一场关乎赵国命运的战争里。
最后还要获得赵孝成王的信任,这个也很重要,这样的大决战几乎是把赵国的全部身家性命全部交出来了,中国历史上手握兵权而弑君的人可不少,并不是只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帝国制度里才出现的,在战国以前就大量出现过,齐国田氏就取代了姜太公的一家子,而他们老赵家也是从晋国中分出的。
对于赵括如何获取赵孝成王信任的,我们只能猜测。在中国古代一个王子走向王的这条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险异常的,并不是你爸是王,你将来就理所当然的是王,你的命运其实比所有的人都要苦,在这条通往王的道路上,你身边没有几个扛把子,是根本走不过去的,因此我们就猜测吧,在赵孝成王还是太子时,赵括就是围绕赵孝成王这个太子党的几个核心扛把子之一。
综上分析,赵括是从胡服骑射这里系统里,通过不断军功累积出来的,出类拔萃的新生代高级军官,是获得少壮军官团认可的偶像级人物,他的能力、才华获得赵国庙堂重臣的肯定,还有他能得到赵孝成王的信任。
日期:2016-12-01 19:13:05
可这还只是具备成为一场大决战赵军主帅的条件。
临阵换帅还要符合本场战役的战场形势才行,因为临阵换帅,换上去的新主帅一定是能够弥补掉的一个风险大于临阵换帅的带来的风险才行,否则干嘛要换上你啊。
我们再看长平战场情形,赵国最高决策层发现大战已经不可避免,可赵国的实力又远远的弱于秦国,这个时候你是赵孝成王,你该怎么办?当然是先发制人,趁秦国大军还未完全集结,主动出击,击溃秦军,获取战争主动。
可是这个时候赵国最高决策层一看,不对劲啊。由于前面在绝对优势下采取防守策略,军队中老将阶层和少壮军官团的矛盾正在激化(前面胡服骑射里我们就分析过少壮军官团和老将阶层),这两股力量正在撕裂开来,秦军实力在我们两倍以上,如果我们这两股力量还不能合一,那我们还有胜算呢?
史记虽然没有直接记载当时赵国少壮军官团与老将们的矛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李牧戍边的例子来比较一下。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从这个例子我们清楚的看到,李牧在开始采取的也是防守策略,避免与匈奴决战,既保存了赵国边境百姓的财产和土地,没有什么失策,也没有什么败仗。居然就被撤职了,这次该不是中了匈奴人的反间计吧?还有这里说什么赵王不满意,赵王有什么不满意的呀,所有的指标不是都完成了吗?而且你修建赵长城不就是完成这些任务的吗?显然不是赵王不满意。
而这段史料里明显记载了“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这几个字眼,可见真正不满意的是赵国少壮军官团,因为这些人,他们要打仗啊,要出去砍人头立功晋级啊。而这个阶层为什么具备这么强的实力,居然就可以让主帅撤职。是在战国后期相互征伐的不断加剧,各国都在生死线边缘上,这些中下层军官为了军功而拼死搏杀是赵军战斗力的根本来源,作为赵国最高统治者赵王也不得不俯下身段,去聆听这些人的诉求。
从李牧戍边这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赵国的少壮军官团是多么的难以驾驭,长平之战前期,赵军那么大优势,一直被动防守,仗打成那样,赵军少壮军官团与老将阶层之间的矛盾是可以想象的。
为了弥补这个风险,赵国最高决策层才不惜换下身经百战的廉颇,可为什么换上的是赵括,这里我们就得分析赵括的爸爸赵奢了。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