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历史的人性——宋金战史》
第12节作者:
梵刀 日期:2017-03-14 14:22:05
李纲行事雷厉风行,他言行中一贯彰显的“政治正确”,决定了他无可替代的具有笼络民心和稳固皇权的作用,但他对财政的危害也正如宋齐愈所言。
李纲是旗帜鲜明的“坚守派”,但赵构已不可能坚守,金国政局动荡难测,谁知道什么时候再打过来,他不会蠢到再去步他父兄的后尘。
赵构确立了皇权,借李纲之手初步整顿朝纲之后,需要一个团结稳定的局面,以实现他自己的政治意图。
这时便有明白人出来弹劾李纲了。
殿中伺御史张浚向皇帝上疏:李纲以个人意志滥杀大臣,利用军备扩充中饱私囊。
李纲府中排场巨大,一些指控无需证明而有目共睹。当时赵构政权的不少官员都是张邦昌时期留下的,李纲的做派令人胆寒,朝中倒李之风盛行。
李纲承受各方压力,提交辞呈。
1127年8月18日,赵构下旨罢免李纲的宰相职务,改任文学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李纲担任宰相75天后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如同张邦昌,李纲也是一个在南宋、北宋皇权衔接中,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的人物。
当然,皇权的确立还需在民间立威。
当时京城有两位激进的民意领袖,太学生陈东和布衣士子欧阳澈。他们的主张代表了大多数民众的立场——驱逐金人,保家卫国。李纲被罢免后,抗议的浪潮愈发汹涌。
赵构深恶痛绝——打得过,谁愿意割地赔款四处流窜?
但这道理不能讲,讲了也白讲,在父母妻儿和身家性命前,百姓都是拼老命的。当初赵构和王云出使金营的途中,或许就因为讲了太多的道理,才烙下他一辈子挥之不去的噩梦。
1127年8月28日,陈东、欧阳澈被押往应天府东市问斩,罪名是裹挟百姓,妄议朝政。被杀时两人分别42岁和31岁。两年后二人平反,家人被赐予田产抚恤,赵构表达了“追痛无已”的心情。但此一时彼一时,这是出于不同时期的不同政治需要。
罢贬李纲,斩杀了陈东、欧阳澈,赵构重用最早聚拢在他身边的一些“旧臣”,比如宗泽、汪伯彦、黄潜善等人,这是赵构最原始的班底。
当初,康王赵构出使金营割地议和,到了磁州(河北磁县)被磁州守臣宗泽救下,然后退到了汪伯彦所管辖的相州(河南安阳)。
在相州赵构设立了兵马大元帅府,前期拥有一万多人兵马。
《宋史》:时康王开大元帅府,檄(通告)兵会大名。(宗)泽履冰渡河见王(赵构),谓京城受围日久,入援不可缓。会(这时)签书枢密院事曹辅赍蜡封钦宗手诏,至自京师(自京城来),言和议可成。(宗)泽曰:"金人狡谲,是欲款我师尔(行缓兵之计)。君父(徽宗、钦宗)之望入援,何啻(何等)饥渴,宜急引军直趋澶渊,次第进垒(而后推进),以解京城之围。万一敌有异谋,则吾兵已在城下。"
汪伯彦等难之,劝王遣泽(劝赵构派宗泽)先行。
于是,赵构派当时的兵马副元帅宗泽率部分兵马南下勤王。
宗泽是个文臣,博览群书,胸中韬略无数,据说,有一次宗泽以兵书阵法考较岳飞。岳飞不以为然:排兵打仗哪有按书本来的?宗泽有些生气,但此处显示了他的宰相气度,并未因此加以责怪,相反作战英勇的岳飞受到他的多次提拔,岳飞后来能成为威震一方的大将,宗泽是他前期最重要的贵人。
宗泽与李纲虽然都是文臣,但他是比“坚守派”的李纲更为激进的主战“鹰派”,主张主动出击。
当时东京开封周围聚集了有百多万人马,但“人马”跟“兵马”具有本质的区别,“人马”指的是人和牲口,是心怀绝望,流离失所的北地民众,以及由这些人自发组成的义勇。
宗泽率领的军队,虽然人数不多,但那是代表朝廷正朔的王师,起着温暖和凝聚人心的作用,那股久违的豪气,在屈辱与悲愤并存的北地极得民心。很快宗泽归拢了大部人马,并在开封外围组织了多起骚扰战。
金军撤退后,宗泽进驻开封,以砍头、挖眼、剁手等雷霆手段治理物价和偷盗,战后京城的社会秩序迅速平稳。
日期:2017-03-15 14:09:57
这一段作为正文之外的补充。
张所简介:
靖康元年(1126),金兵第一次围汴京时,他以书信招募河北兵民,应者17万众。
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军撤军后,受康王赵构派遣按视陵寝。赵构即位时,为兵部员外郎,曾上书劝上还都汴京,收复河北、河东等地。力陈还京有五利,曾言:“国之安危在乎兵之强弱,将相之贤不肖,不在乎都之迁不迁。”所言与赵构及其幕僚的政见迥然相反。
李纲罢相后,张所被谪居广南,再无出头之日。后北还,入潭州界遇害。
张所与李纲持相同政见,于南宋的政治走向,几乎没什么影响。
岳飞身居高位后,特意寻访,找到张所的儿子张宗本,“教以儒业,饮食起居,使处诸子右”。并上奏朝廷,追复张所,将张宗本荫补为官。由此推断,岳飞对张所甚为感念,但仅此而已。在赵构政权中,张所自己都未受待见,他对岳飞仕途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至于杜充,后面会讲到,这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
日期:2017-03-15 14:12:31
当时活跃在北方的较大规模的武装主要有两支:
一支是五马山义军。前面说过这是支由马扩领导,赵构的弟弟信王赵榛坐镇,明显带有完颜宗望痕迹的实力派武装。凭借着险要地形,聚集了十多万兵马,但因其复杂的政治背景,显得相对独立,在完颜宗望的突然暴毙之后,这支武装处于相对迷茫之中。
另一支便是太行山上著名的八字军。这支部队集中了北地最为彪悍的热血义勇,领军人物王彦。这是一支对金军真正有威胁的武装,金军曾重金悬赏王彦的首级,因担心被不坚定者出卖,夜里睡觉王彦常换地方。部下为打消其顾虑,表达抗金的一片赤心,都在面上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以明志而断变节之退路。“八字军”的名头便由此而来,并逐渐扩散。两河义军纷纷前来归附,鼎盛时队伍扩大到了十几万人。
中兴四将之岳飞曾是早期“八字军”的一员。八字军被宗泽收编后,个性叛逆而作战英勇的岳飞得到赏识提拔,逐渐崭露头角。
宗泽还收编了另两支规模相对较小的义军:红巾军和水泊梁山张荣率领的农民军。
就在宗泽开赴京城的当时,赵构与汪伯彦率主力部队,打抗金勤王的旗号,由北向东迂回,经大名(河北大名),至东平(山东东平),后到达济州(山东巨野)。赵构大军打勤王救驾的旗号,以开封为圆心画半个圈。
但这是一次重要的战略迂回,是宣言书和播种机。
日期:2017-03-15 14:16:30
期间,河间知府黄潜善率兵到东平,赵构任命他为河北兵马副元帅,汪伯彦升任元帅。
信德(河北邢台)知府梁扬祖率大批兵马,在大名府加入赵构的大军,他的手下聚集了后来在南宋历史上逐次登场的一些重要人物,如:中兴四将之张俊(此张俊为武将,前面提到的张浚是文臣,两人都是南宋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以及苗傅、杨沂中、田师中等。
中兴四将之刘光世、韩世忠也是在济州率兵加入了赵构大军。至此赵构的兵马已接近十万,这些兵马组成了赵构南京(商丘)即位时的嫡系枪杆子。
凭借枪杆子的底气和威慑,赵构承继大统,用李纲平稳朝野,清洗张邦昌余毒,随后罢黜李纲,再以高压手段控制民意。做完这一切后,赵构改用“自己人”,建政初期,赵构身边最重要的两个幕僚,也是政令实施的具体操盘手,便是汪伯彦和黄潜善。
现在,有宗泽顶在前面稳住民心,赵构决定巡幸东南,临行前发诏:连年战争,国事不强,为长远考虑,将巡幸淮河一带。若有造谣妄议,动摇朝政者处斩,知情不报者同罪。
“巡幸”东南的途中,赵构派使者前往金营接洽,试探动荡中的金廷对他的态度,但这更多的只是一种拖延战术,一个政权的建立都离不开军队和财政,这需要时间聚集。
赵构不同于赵恒,有了父兄的前车之鉴,他深知凶险,已放弃了对金国所有的幻想,在他的心中,未获得确凿安全的立足地之前,一切和议都是空中楼阁。
赵构一路“南幸”的过程中,就是收编各方武装的过程,完成这一工作最得力的干将就是被后来称谓“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
后世史书对刘光世多有贬责,理由是他所率部队毫无战斗力,只会一味的逃跑。事实上刘光世的部队组成极为复杂,军队中夹杂着何种成分,有收编的流寇,甚至还有混杂家属。这样的部队面对长刀大马的金军,当然只能算盲流,但调转枪头,面对南方的百姓那就是绝对的流氓。不管怎么说,对赵构南宋初期政权的建立,刘光世可谓功不可没。
就在赵构一路向南之时,在金廷斗争中取得了较大优势的完颜粘罕见到了南宋派来的使者,收到了赵构模棱两可的示好讯息,于是完颜粘罕采纳副手完颜希尹的建议,派遣牛庆昌等八人带着假装写给张邦昌的信,以出使大楚的名义(表示他此时还并未承认南宋),南下中原打探赵构的虚实。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