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一下西魏的太学:
靠武力执掌天下的宇文泰在得到名臣苏绰之后更加坚信:能在马上打天下,却不能在马上治天下。手下这帮文盲将军,拿砍刀比拿毛笔顺手,杀的人比认得字能多出好几倍。有的混到大将军了,还只会写自己的名字,这让掌权大哥宇文泰很受伤。为了避免对手笑话自己手下这帮人的素质,宇文泰专门开了扫盲夜校,让这帮手下都恶补文化知识。夜校的效果不理想,我估计老师连作业都不敢留。这帮手下要把没文化进行到底,觉得能认自己的名字就行了,还指望写字把敌人写死?
宇文泰意识到:教育,得从娃娃抓起。这帮大老粗手下是没治了,这帮大老粗的孩子,不能再出现不学无术之辈,于是宇文泰就照前代的经验办起了太学。简单来说太学是一所专门培养贵族子弟的官二代学校。这是一所门槛很高的学校,别说普通老百姓,就算是当官的或有钱人,只要级别不够,也没戏,想多交借读费的机会都没有,只能拼爹。这么严苛的拼爹条件,杨坚都能上,说明杨坚他爹够牛。
府兵制
杨忠到底有多牛?我们再说一下西魏的官职,别嫌啰嗦,早点说清楚,后面看着省劲。
东、西魏都讲究枪杆子里出政权。谁有兵权,谁说了算,所以西魏文武不分家,领兵打仗的将军同时也兼着中央各部的部长。皇帝没兵权,就是个傀儡,说了不算,在西魏说了算的是权臣宇文泰。宇文泰跟他的黄金搭档苏绰商量,在西魏弄了个八柱国制度,差不多就是说西魏由这八根柱子支撑着。八柱国地位极其尊崇,就跟现在的政治局七常委差不多。
八柱国当中,宇文泰是西魏扛把子,总管天下兵马,在西魏说一不二。排行老末的元欣是北魏宗室,皇帝的本家。皇帝都没实权,元欣就是凑个数,所以名义上的八柱国实际上就是六柱国。
西魏军队用的是‘二二制’原则。六柱国就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每个柱国下有两个大将军,一共十二大将军,相当于军分区司令;每个大将军下面有两个开府,一共二十四个开府,相当于师长;每个开府下有两个仪同,一共四十八个仪同,相当于团长;(再往下西魏官职就没有记载了,隋朝时期的记载是大都督、帅都督、都督,分别相当于营、连、排长。)一个仪同领兵约千人,倒推回去,一个开府领兵就是两千,一个大将军领兵四千,一个柱国大将军领兵八千,六柱国合计四万八千人左右。
这种兵制,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府兵制。
府兵制是世兵制的一种,发明专利权归宇文泰,但是发明原因却很让他脸红---被逼的。
543年,杨坚两岁时,邙山一战,西魏输的一塌糊涂。宇文泰一战被高欢打回了解放前,损失太大。西魏惨到,哪天被灭都不稀奇,奇才苏绰研究出一个反败为胜的绝招--府兵制。我把苏绰评为南北朝第一名臣,苏绰有三大发明沿用很广,影响极其深远,分别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府兵制就是三大发明之一,剩下两样回头再说。
其实古代兵制非常多,之所以府兵制出名,是因为它最突出的两大特点:来兵快、不花钱。
‘来兵快’是政策好。现在的‘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口号叫的响,不实在。府兵制是‘一人参军,全家不交税’,实实在在感受当兵的好处。府兵制一经推出,百姓当兵踊跃程度很高;
‘不花钱’是制度给力。府兵制是兵农合一,士兵平时种地,农闲训练,战时打仗。府兵吃的自己种的、用的自己打的,什么都自备。
打仗就拼两样,人数和钱粮。府兵制要啥有啥,皇帝人见人爱,在隋唐时期一直很火。后来唐末取消也主要是制度问题,那是唐朝的事,咱们暂且不论。
日期:2018-02-26 13:57:54
校园生活
杨坚不用考虑带着大红花,去参军的问题,因为他爹杨忠此时是十二大将军之一、军分区司令员。有着这么牛的老爹,杨坚在拼爹的时代很占便宜,顺利进了这所官二代的贵族学校。
虽然是主角,但是杨坚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一入太学就跟同学打成一片,老师喜欢,学生拥戴,迅速成为孩子王。事实上可能正好相反,杨坚同学刚进太学时,绝对是个异类。你想想,别人都是公子哥,京城四少,西环十三郎什么的,杨坚是个和尚。别人聊天,聊聊什么酒好喝,哪家衣服做的不错,哪家车装的好,这些杨坚都听不懂,杨坚只会背佛经。贵族公子哥们在一起喝酒吃肉时,杨坚只吃斋菜;人家插科打诨、泡吧、逛夜店的时候,杨坚都在打坐。
用一个词形容杨坚刚进太学的状态非常合适:不合群。
无心插柳柳成荫。虽然杨坚同学不太合群,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杨坚同学很受尊重,一部分原因是杨坚同学有点略显忧郁的气质,更重要的是南北朝上层社会都信佛。杨坚的成熟稳重、身上那种无欲则刚的气质让同学们对杨坚肃然起敬。《隋书·高祖本纪》上记载:就算关系不错的同学,都不敢轻易跟杨坚开玩笑。
虽然杨坚同学不像其他公子哥那样的瞎闹,但是杨坚同学的成绩也确实不怎么地,估计是打坐打多了,而且打着打着睡着了。成年后的杨坚跟人聊天,别人引用个典故骂他,他愣是听不懂,可见这学习水平实在不敢恭维,也就是个半文盲。不过这也不能全怪杨坚,当时三国鼎立,边境冲突不断,年年打仗。这帮学生呢,他们的爸都是李刚2.0甚至3.0版本,家里不是军区司令,就是皇上他二大爷家的孩子,这些人就是在家坐着都能当官。
上太学?谁会当真。
西魏的太学先天畸形,时间又短,杨坚觉得一年的太学生活还不如智仙师父教的东西多。杨坚同学最大的收获是有了一帮同学,关系好不好另外再说。至少能在用到的时候,讲讲那些年的同学友谊,攀攀老同学的关系。
现代社会,想成功,在你爸不是李刚,你们村也不拆迁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靠别人的肯定来积攒自己的人脉,才有戏。过去也一样,能力和人脉缺一不可,这些贵胄子弟就是杨坚自己的人脉,杨坚这一年太学先把人脉关系压瓷实了。等这帮二代们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带给杨坚的好处是他没有想到的。
初入仕途
一年的太学生涯,走过场一样,学分修没修完,杨坚同学都算正式毕业了。
平常的官二代毕业之后就是花天酒地,遛狗飙车,欺负欺负老百姓,当个招人骂的衙内,像杨坚这样的高层二代,根本没那空。
忙什么?
忙着升官,啥也不干,坐在家里都能升官。
14岁的杨坚被首都市长薛善看上,辟为功曹,虽然相当于这个市长助理的职务,对于杨坚这样的高干子弟来说其实没什么大意思,但却是杨坚仕途生涯的“第一次”。由于杨坚他爹杨忠过于生猛,杨坚受荫职自此一发不可收拾。15岁,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爵成纪县公。16岁,晋升骠骑大将军,加开府。虽然这些都是虚职,但是想想十四岁就开始做官,16岁就有了大将军这么威风的名号,我16岁的时候还在考虑报哪所高中呢,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