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8年灵异记录集-“吹万楼日记节钞”白话试译》
第6节作者:
渝州一江春水 今天又说父亲去多住几天,她会去陪伴我。刘家的嘉业藏书楼,我早就慕其名而想去看看了,女儿又说哪儿古书有很多,女儿生前就知道我很喜欢古书。
真的好像是与活人对话一样,太神奇了!
日期:2017-07-12 09:39:03
问:你在南浔刘家祠堂中,必然会见到你刘家父亲,他和你说了些什么?
答:喜,儿业完,嘉儿明慧慎淑顺。
又说以前的很多事她都知道了。只希望长久的陪伴在父母身边不想再去投生了。父母亲,哥哥嫂嫂侄儿侄女们只要平安健康,就是她最高兴的事了。
乩即移入中间去。
刘家迎接女儿灵柩到南浔的时候,我和女儿约定,秋天要到南浔看她,女儿还非常高兴。希望陪伴我去多住几天,还有很多我喜欢的古书等话。从这些话可以看出,她完全把自己当成是一个没有去世的活人一样。我满以为准备秋天凉快一点就去看女儿灵柩,并一游嘉业书楼,岂知到了七月份,上海遽遭空前之祸(日寇入侵),道路多梗阻不通,就没有办法到南浔去了。到了十月间,江苏浙江两省又相继沦陷而落入日本人手里。我老家和南浔等处无一不化为瓦砾之场。刘家的藏书楼虽然还没有听说被毁坏,我也没有办法再去看了,刘家祠堂和房屋是否毁坏了也不知道,我女儿的灵柩也不知道还在不在?总之,我想到南浔看女儿灵柩的愿望恐怕终难实现了。人事沧桑谁能料到!惟有我女儿之魂至今仍无一日不相依于患难困苦之中,对我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安慰了。我反而觉得有一种万事皆空,惟一真实存在的就是一个灵魂而已。(戊寅中元日又记)
日期:2017-07-12 11:34:17
廿三日即五月三日,晴
夜八时许,内人又与大女乩召亡女至,我们啥子事都没有问,看她自己说什么。
女儿说:母毋哀思,尘世本多苦境,儿安乐无灾,明年业缘了。父母慈爱,天高地厚,不离身心,此后常虔诚求佛佑,永留众福。
说完就走了。
她说的这四十四个字,无语不真,无字不炼,竟是一篇绝好文,这是几个月扶乩以来所没有过的。
只是她所说的明年业缘了,不知是啥意思?侄儿君平等日间曾说要来看一看扶乩,晚上九点过他们就来了。于是又扶乩召女儿,当时室中有我与内人,圭儿夫妇及君平(即天文学家高平子原名)君定君宝诸人。女儿来了就喊父母兄嫂,寿,小,川,她所说的寿小川,即君平君定君宝之小名。我女儿生前是叫的某哥,而这儿是说的小名简称,女儿来了我们也没有问她的问题。
女儿说:寿哥亦爱妹,信乩诚心有见,性勿迷,望哥劝母勿苦忆。父尙可看书写字,母无法少悲.念儿小时,哥爱尙记得,秋间哥亦南去,祠清幽境爽,同二哥来。
她说的“哥爱尚记得,及哥亦南去”这两句都是说的寿哥,她所说的“二哥来”殆指小哥及济川哥,意思也很明显,秋天我同意他们到南浔去。
女儿时刻不能忘记的是父母亲,所以预见到寿哥他们要到南浔去了,就想要几个哥哥劝慰母亲不要牵挂苦恼。父亲有书可看,又可以借写字来排遣郁闷的心情,而母亲却没有什么爱好,所以无法排遣忧愁,就只好请几个哥哥劝慰她。哎!这是何其入情入理呀!
以下因扶者手软,当由我与君平更换。乩略顿,复动感觉有异,好像有其他人乘机而入,乩碟旋转不停,所指的字又不论不类。后指一“送”字,我马上叫人在窗外焚烧了一些冥钱,又指一“走”字而去。对这忽发情况大家都很惊异。后又重召女至,问她刚才怎么忽然就走了?女儿就说害怕有其他闲人来要钱。
原来刚才是一个要钱的,真是好笑。
济川问:我最后一次见妹妹是那一天?
答:在上年八月同嫂。
济川又问:后来还有一次相见呢?
答:后见忘日,不记。
后来的零碎问答很多,就没有全部记录了。
廿四日即五月四日,晴,
由于嫁到林家的一个侄女去世了,就作了一幅挽联给她:衰年同本无多,看女姪行中,到此晨星亦寥落,隔岁沈哀尤未已。顿忆明珠掌上,难禁老泪又纵横。
晚上我在书房内,知内人又与大女二人扶乩,马上乩就动了。
女儿说:母常苦念,儿心亦苦,儿无法能免前因,魂魄常在母侧。求父母快乐少哀,以娱老境。欢爱深恩,百世不能复慰。勿思前事,最可悲伤。
嗟乎!我女之言真可谓痛哭流涕矣!
其母问:你嫁到林家的姐姐去世了,现在要到四七了,你去看没有?
答:现未(现在没去)。
其母又问:明日你大哥将往朱泾吊七,你要一同去吗?
答:母要儿去,可去。
她又说希望姐姐,哥哥嫂嫂要常常劝慰母亲,妹妹将念佛,求佛保佑你们来作为报答。
廿五日即五月五日,阴晴
晚上,内人又与大女扶乩召,女没有来而作罢。
廿六日即五月六日,晴暧,夜雨
是日立夏,晚上,内人大女又扶乩,大媳在旁写录。
日期:2017-07-12 16:57:40
我与幼孙皆在观看,女儿很久才来,呼父母姐嫂,继又称小侄儿可爱。
其母问:昨夜你怎么不来呢?你在家吗?
答:不在。
问:你到哪儿去了?
答:沈。
我们都不知道“沈”是哪儿?
女儿又说:子母地。
夫人和大女儿还是不知道,我看了这几个字才恍然大悟,原来女儿昨夜到她同学沈慰花女士家去了。
沈女士所住的地方,小地名叫子母地。她们都不知道这个小地名,而我却知道,但是没有去过。女儿虽然生前与沈女士是同学,但也没有去过她家。不料昨夜她竟然到沈家去了。
因问:沈慰花去世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答:父写对联,方知,去望。
奇哉!奇哉!昨天在小疏香室之外间,我写了两幅挽联。原来女儿已经见到了,也知道了沈慰花之死,随即前去深望,从这儿可以知道,我女儿也很重视同学之谊。
其母问:你去时,看见沈慰花了吗?
答:见。
问:在哪儿看见的?
答:家。
问:去见后,昨夜就回来了吗?
答:回。
你嫁到朱泾林家的堂姐哪儿,你去过了吗?
答:去。
问:去后,啥时候回来的?
答:今夜回。
问:见到你林家堂姐了吗?
答:见。
问:你们说了些什么?
答:言不忘子与众人,家事常忆,勿忍抛小女哭,儿劝虔诚信佛。(大意是林氏姊年轻去世。灵魂仍不忘家里的人和事,更不忍心抛下年幼女儿独自哭泣,然后韵芬就劝她信佛念佛)
问:你到林家后,看到有我们家的人吗?
答:哥宽。
昨日圭儿至林家七吊,确系带宽余同行也。
问:今日你遗象前有什么东西?
答:青梅茅针香蛳。
的确均无所误。其母所问的事也无一不灵。
问:你能给预知未来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