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8年灵异记录集-“吹万楼日记节钞”白话试译》
第27节作者:
渝州一江春水 问:你念佛功课多,今日何时到沈家去?
答:念完佛即去。
这是在六点钟过后了。
问:你于四时又将行,那么你今夜仍然念佛吗?
答:少念。
我问:你于四时即往,当天能回来吗?
答:说不定,不知应即回否。
大概这种规矩,女儿自己也不知道,须要到哪儿看了才知道。
女儿又说:诗作得两句。
其母说:作诗寻找字太麻烦了,既然你还没有写完一首诗,你今天又还有念佛 功课,就不必写出来了。
而乩还是在动,接着就写出:
骄姿明媚赛秋华, 艳夺山茶信足夸。
女儿又说:尚有二句亦已成,惟怕极,故勿告。
遂去。
日期:2017-08-01 11:51:06
十五日即八月二十日 晴
晚上四孙与大女儿扶乩,我不知道女儿从城隍庙回来了没有,就试着问她。
则说:六时方回。
问:你昨天约沈慰花一起到这儿来,不知来没有?
答:不来。
问:你们到城隍庙都干了些什么呢?
答:弗干有罪无罪,照例要问姓名年岁乡贯居住,他无所话。(不管有罪无罪,照例问问姓名年岁居住,没别的话)
问:这也很简单嘛,怎么会四时去直到六时才回来呢?
答:冥使等人全。(可能去或者来的时候,冥使要凑齐了人才走)
其母问:你看见你黄家大姨去了吗?
答:大姨不见。
问:林家杏姐你见到了吗?
答:杏姐见。
经查证,黄姑太太是今年正月去世的,想来清明节已经去过了,林姑太太是三月去世的,所以应该是这次去城隍庙。
问:你昨天说约沈慰花四时到我家与你同行,为什么没有来呢?
答:儿待至四点半仍未到,冥使催行。
问:你到城隍庙后,见到她了吗?
答:堂亦勿遇,迟日去问。
女儿又说:昨下二句先写出:
折供佛前沾法露,青衣移作上林花。
女儿接着说:幸移何字好,父择。
我问:“青衣”是指什么?
答:婢。
女儿说:今字韵诗亦成两句。
大女儿当时在旁边,她就问女儿写诗为什么这么快呀!
女儿答:在途得句:外物空时生即灭,性真重处昔犹今。
写到这儿女儿说等一下。这可能是她想把这首诗写完,所以说要等一下,她好构思。我们就修息了十多分钟又扶。
女儿接着写出:法华妙旨勤参究,问字娱亲学苦吟。
女儿又说:此两句要父改。此诗无色彩,第二句重字本是字,因所寻处,故用重。
于是我就为她改为“挚”字,问她可不可以?
乩碟仍然盘旋不止,我就想到可能是“笃”字,我就将“笃”字添加到乩图上,女儿马上就指出“笃”字。
女儿又说:惟总觉无甚好处。
乩停了后我就到卧室准备睡觉了,看见月色很好,我就灭灯赏月。又想到女儿写的诗句,看见女儿小疏香室中,月光满室,我就与夫人到小疏香室中坐一会儿,我就对女儿说了我准备将“青衣移作上林花”这句改为“青衣化作上林花”,你看好不好?我话刚说完,就听到我坐的沙发发出“嘚嘚”的声音,夫人最先听到了,当时我还没有觉察到,接着我也听到了响声。我还在怀疑是不是女儿的响声时,“嘚嘚”的声音又响起来了,而且响声就在身边。我说这肯定是女儿的响声,我就马上与夫人拿出乩图扶乩。
问:刚才的响声是不是你?
答:是。
我问:我改得好不好?
答:改化字极好,儿本有此意,一时想不出化字。
女儿又说:儿又成诗。
我惊喜的说:是吗?怎么这么快又写好了诗哟?
于是女儿写出:
小窗待月独徘徊,花影重重覆绿苔。
遥念鸽原分异地,为祈佛佑保平安。
此诗应该是刚刚得到的,也必定是因赏月时有感而发!她想到几个哥哥分处异地,上海的战事又吃紧,所以求佛保佑大家的平安!女儿的兄弟姐妹之情可说是生死无间了!
女儿又说:有两首后夜总可成。
其母问:你前次说要多念二个小时的佛,不知你什么时候念?
答:晨多念二时,超度战死孤魂。
说到这儿就走了。
日期:2017-08-01 17:46:03
十七日即八月二十二日晴
今晚我知道女儿必有写好的诗要告诉我,于是就由夫人与大女儿扶乩,我专门记录。按了很久乩才缓缓而动。
其母问:你今天怎么来的这样迟呢?
答:儿正作生字韵诗。
问:你今晚到你父亲书房去没有?
答:去,出即作诗。
原来刚写好诗,所以来迟了一点。女儿随即写出:
浩劫都从积业生,杀机充塞绝和声。
狂澜苦海慈航引,飞度灵山夙果明。
又说:声字韵押不好,儿他日再作一首。
其实我觉得声字押得极悲悯沉痛,这是具有佛心之言也。
女儿说:魂字诗亦成,怕极恐不堪用。
十余分钟后又扶,女儿又写出:
愿皈佛国莲花座,更访汾湖仙子魂。
同是受恩深未报,空明静处着微痕。
女儿又说:今夜两诗皆不妥,要父多改。前夜诗父改后即见平稳。
其母说:今夜你所说的都是诗,没有一句闲话,我想随便问问她,一会儿又扶而女也即来。
问:前中元日,你往卫城城隍庙,你说照例一问姓名年岁乡贯居住,是否由城隍神亲自询问?
答:胥吏。
问:你见到杏姐后,你跟她说话了吗?
答:在堂上,勿相话。
问:你知道城隍姓什么?
答:不知。
我说:怎么会不知道城隍的姓名呢?
答:前是姓方。即如佃户,不换姓名。
问:你这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答:冥使告。
至此乃无所问。
补记:金山卫城隍庙为吾中国之首都城隍庙,方城隍之究为何人,见后记乩语。
女儿又说:从卫城隍庙归途中看见一破庙,入少坐。因将所见欲作一诗,惟不知能作得七古否?庙名已落尽,看不出。
卫城途中有没有破庙,我也没有注意过,所以也不知道情况。女儿能随时随地都在思考作诗,真是专心致志呀!现在将女儿这几天写的诗录于下:
奉和 父午睡诗两首
夏日惟宜午睡长,梦回小坐伴疏香。
炉烟手注花亲供,折取新莲更赐尝。
其二:
睡起焚香意适然,长空云净月将圆。
六时课罢浑无事,学和亲诗不碍禅。
咏凤仙 敬次父韵
娇姿明媚(赛?)秋 华,艳夺山茶信足夸。
供养佛前沾法露,青衣化作上林花。
答 父赐诗谨步原韵
外物空时生即灭,性真笃处昔犹今。
法华妙旨穷参究,问字娱亲学苦吟。
对月有怀二三四哥松江及沪上时中日在沪战事方亟
小窗待月独凭栏,花影重重静夜看。
遥念鸰原分异地,为祈佛佑保平安。
女儿到城隍庙归途中所看见的破庙,我不知道,也问过乡邻,他们都说没有破庙,我就怀疑是不是阴间的路和阳间的路会有所不同。我就没有再过问此事了,过了几个月,在我家的一个老家是卫城附近的老妇人,说的确有一座不知道名字的破庙。(戊寅年八月二十五日附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