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读懂『水浒传』》
第27节

作者: 红孩儿00001
收藏本书TXT下载

  真正心眼多的,比如遇到百姓间的矛盾纠纷,往往是两面刁难,在甲方那边胡说甲方的种种不对,在乙方这边又胡说乙方的种种不对,要让原告、被告都以为是对方使了银子,这样才好榨出更多的油水。官吏对当事人的刁难程度往往决定着当事人需要付出多大的金钱代价,这里面暗藏的是魔鬼的经济账。

  【正值有个当案孔目,姓孙名定,为人最鲠直,十分好善,只要周全人,因此人都唤做孙佛儿。他明知道这件事,转转宛宛,在府上说知就里,禀道:“此事果是屈了林冲,只可周全他。”】
  这里的孙孔目如何解读?真是个善人?首先要看读者相信不相信作者的描述,然后看你对当时的官场环境如何评价,再有就是书中另外的例子需要拿来参考(这个发现是我从四平烟火那里看来的):武松故事里有个叶孔目,作者也是把他吹的多么多么清廉,但是下一段文字却又安排他受了贿……【只有当案一个叶孔目不肯,因此不敢害他。这人忠直仗义,不肯要害平人,亦不贪爱金宝,只有他不肯要钱,以此武松还不吃亏。】、【施恩相别出门来,径回营里,又寻一个和叶孔目相知契的人,送一百两银子与他,只求早早紧急决断。那叶孔目已知武松是个好汉,……今来又得了这一百两银子,亦知是屈陷武松,却把这文案都改得轻了】,不要只看作者对人物的介绍描述,作者记述的故事里分明又把叶孔目写成了受贿的人,先是【得了这一百两银子】,才【把这文案都改得轻了】,所谓【亦知是屈陷武松】,他早就知道的,怎么不早改文案?还不是因为那一百两银子才是真的?此处叶孔目的故事分析是别人的发现的,我在网上看到的。

  所以,作者对人物的介绍不能轻信。孙孔目做事的原因究竟为何还是多一点怀疑比较好。
  “转转宛宛”,明白的文字写的孙孔目的话直来直去,话中锋芒直指就是高府乱来,作者却说“转转宛宛”?我们通常认为官场上的对话往往是暗藏珠玑的风格才对,孙孔目这样说话的真是少见,……“转转宛宛”应该说的是孙孔目想办法给府尹暗示了高府的真实目的。

  “此事果是屈了林冲……”,这算仗义执言的特征,“只可周全他”,这两句中间少了环节——受冤屈的人多了,开封府却只有一个包拯是出了名的。看官你说说,因为是冤案所以就“只可”周全他,这种说法现实吗?一点儿都不现实。孙孔目“只可周全他”是有排他性的,不是和府尹商量,而是命令的口气,正常的话应该是“最好还是积德行善吧”,商量的口吻,有倾向性就可以了,孙孔目的话却说“只可”,应该是另有原因才会这么说——高府本就不想在这里害死林冲才是真正的原因,孙孔目用“只可”这种命令性的字眼暗示这是上面的真实意图。

  日期:2017-03-11 15:43:32
  【孙定道:“这南衙开封府不是朝廷的,是高太尉家的?”府尹道:“胡说!”】
  怀疑了孙定的动机,再看这正气凛然的话,分明是人嘴两张皮而已。高府的目的是要发配林冲,孙定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搬出大道理给林冲开脱,甚至还可以损一损高家,也没有关系,大家都是厚颜无耻之徒,不必说什么谁比谁更厚颜无耻,谁也不会计较对方的厚颜无耻,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同路人,才是真正的“物以类聚”。
  看官牢记这一点:最正确的大道理被魔鬼利用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不要以为说出“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的话的人就不是最厚颜无耻的人。
  作者设计出孙孔目和叶孔目表演了两出不易察觉的厚颜无耻的戏,是要给读者展示真正的、最高水平的厚颜无耻是怎么回事。

  或许有看官已经想到,本人是不是想说这里的“孔”字和前面的某个例句有联系?本人不会没有根据地瞎联系,也不会用本书中的线索攻击另一本书中的人物,看官别急慢慢看,记住此处话题就好,在本书中涉及这个话题的故事还有好几处,到了关键处会给读者一个明确的交代的。
  【……滕府尹也知这件事了,自去高太尉面前,再三禀说林冲口词。高俅情知理短,又碍府尹,只得准了。】
  孙定说了他的建议,我故意省略那些文字,为了突出这里复制来的文字,“滕府尹也知这件事了”,滕府尹知道什么了?知道林冲是冤屈的?前边已经知道了为什么还不轻判林冲?还要罗哩罗嗦?逻辑不通,说明这里说的“事”不是滕府尹知道林冲冤屈这件事,那这里说的就是滕府尹知道了孙定对林冲一案的态度的真正原因,但是被作者隐去了,也有可能,不需要孙孔目明确告诉滕府尹高府真正的指令是什么,滕府尹只要看孙孔目的不正常表演,和林冲一案的疑点,或许还有官场上若有若无的一些关于高府的新计划的传闻,就会明白林冲一案的鬼事究竟是怎么回事了。作者用一句“滕府尹也知这件事了”给了前后文一个交代,读者只有发觉了这些话语的怪异,再联想前后文的情况,才能明白“这件事”说的不是林冲冤屈的事。

  “某某也知这件事了”这种例子后面还有,也是乍一看逻辑不同……到后面咱们还有领教的时候。
  我们读书的习惯,通常是认可作者的交代都是真实的。像水浒传这样的,书中遍布作者的谎言的作品,读起来首先是极其不习惯的感觉,然后就是经验障碍,想思考一下作者文字中的问题是怎么回事感觉非常困难,慢慢习惯,习惯了就好了。
  滕府尹“也知这件事了”,于是,滕府尹才敢去高俅那里直言林冲口词,目的是要求证孙定的话是不是真实——都是戏,并不是说开封府一定怕高太尉,只是滕府尹一定有要有一个顺当的道理才可以去高俅面前直言林冲的口词,看官不要说林冲冤屈的道理,这道理在官场上行不通,等于没道理。
  “高俅情知理短,又碍府尹,只得准了。”都是戏,双赢,两下里表演了一下,府尹不敢不通过高府判决林冲,高府又给了府尹的面子,多好,都充分利用了资源。
  日期:2017-03-11 15:45:04

  【就此日,府尹回来升厅,叫林冲除了长枷,断了二十脊杖,唤个文笔匠刺了面颊,量地方远近,该配沧州牢城。】
  “量地方远近”,作者骗读者的。发配沧州,首先是因为高府在沧州的人脉通。
  【差两个防送公人监押前去。两个人是董超、薛霸。】
  看到过有人说山东方言里“超霸”的读音接近“傻瓜”,仅供参考。董超、薛霸在水浒传中的两段故事中出现,他们的任务还挺重的。
  【二人领了公文,押送林冲出开封府来。只见众邻舍并林冲的丈人张教头,都在府前接着,同林冲两个公人,到州桥下酒店里坐定。林冲道:“多得孙孔目维持,这棒不毒,因此走得动掸。”】
  林冲的厄运告一段落,尘埃落地,重见天日,大伙来看林冲,林冲也给大家个交代,说孙孔目是好人,意思是都靠了大家的疏通。林冲的话也意在说破这一切都是高府的指使,还是不合作的态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