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8年灵异记录集-“吹万楼日记节钞”白话试译》
第30节作者:
渝州一江春水 如何生命贱,不及一微尘。
阴毒妖兴崇,癫狂兽扑人。
肉飞天亦泣,血染草难春。
浩劫今方始,填膺一痛辛。
初七日即九月十一日 睛
夜间又与内人扶乩,女至云:父和诗,做得痛切悲愍,比儿佳,地藏诗儿亦成,总不能胜父。
即写诗云:
度亲先度众,至心谨三熏。
寂灭诸经旨,真诚本愿文,
甘泉消饿火,业海放祥云。
拔救无间苦,人天咸乐闻。
我说:此诗凝重极了。
女儿说:儿见父诗好,极意作,仍不及,总不老到。
我说:写得很好了,没有什么不及的!
其母问:现在形势很急迫,你四哥等连连来信,要我们赶快出去避难,不知你怎么看?
答:儿意出去唯有至申,可住法藏,再思它去尚易。
问:那么,你知道我们这儿也要遭劫难吗?
答:不知,方闻父母言,南尚平静,八月中,父本思去,何妨即行往游,儿无论何处,自必随去。
今天接到四儿的来信,说 这几天湖州等地还比较安全,可以去暂避,夫人刚给我说起这个事。这些闲话女儿就都听到了,所以才说了这些话。
当时,女儿听说南浔尚平静,劝我往游。我因为怕乱,裹足未去。其后过了两个月,而南浔已经遭遇劫难,刘家也被燬。女固然未必能提前知道,她说惟有到上海,再思他去尚易。当时我都没有听她的话,如果当时就听女儿的,则路途还可通,我之藏书或能陆续运出,亦未可知。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到南浔遭遇劫难的时候,为时还远,此时不往游,逐不复能游矣。这样看来,女儿又好像能够提前知道一样。(戊寅九月初二日附记)
女儿又说:至申后见许多残余劫灰,可作古诗。其母大笑!说:你真是书虫呀!
其母又问:一方祸劫,你虽然不知道,只是大劫将临,我们家祖宗肯定担忧害怕,你看见他们了吗?
答:不见。惟父母不出去,诸兄心勿能安,此是天性,万勿过拂。
女儿说的话,真是酌情酌理呀!
女儿说:中秋月好,可十八九去,中秋夜儿与父聊句,父喜否?
我大笑说:我怎么会不喜欢呢?你能够如此承欢,就是再乱的世道我都能够忘记。
答:今夜话多,父母吃力。
遂停。
日期:2017-08-04 18:48:46
初八日即九月十二 晴阴
晚上又与夫人扶乩,女儿今晚所说的都是经旨,很有意义。我怕吃力而影响女儿,就没有多问,否则女儿就可以滔滔不绝的说过不停。
女儿说:本愿经,儿极爱看,宗旨最诚孝,与儿所志正同,儿幸父母肯持善念,故能一心无累,此经再要看,勿藏,金刚经提要亦勿藏。
凡是把书关锁在橱里面的女儿就不容易取出来,女儿喜欢看,所以叫我不要把书放在书橱内。
女儿又说:此等经,母亦看得懂,不比妙法,法华等深,可常看,父读法华经第二次,觉能多懂否?
我看见女儿学佛非常诚心,我也就常常取出所收藏的佛经来读,几个月来,读过《法华经》一遍,虽然不能全部理解,但还是觉得很有味道。现在才开始读第二遍,不知女儿怎么又知道了?
女儿说:父现读何品?如有不明,可与儿言,此等经义,不能如四书五经明白,惟有真实信心,自可得其真实经意。若每句作解,竟是不可晓。
女儿说我不懂的地方可以问她,那么女儿对这部经应该是精通了的。
问:你前次说在读《华严经》,不知你现在读完没有?
答:未完。《华严经》与《法华经》旨同,意义更深澈,初读复杂,细看愈精,字面与诸经大同小异,清心静性,容易悟释。
我原来就没有注重佛经,但我的藏书中有几种佛经,《华严经》我却没有。所以《华严经》如何?我不得而知,女儿读的《华严经》是佛所赐,其中如有不认识的字就能够得到菩萨的指点。
日期:2017-08-04 21:03:29
十一日即九月十五日 阴雨
夜间夫人与婶婶二人扶乩,我开始也没有看。女久不至,到了就说:祠去方回,小哥同。见土地灶神,尚有一似公差,写家宅册,儿欲看,不许。只见每本面上有松江金山四乡祸口册,有长方圈,圆圈,三角圈。
问:祸口是不是户口的意思?
曰:非。
问:你所见的三项之图,金山作何圈式?
则说:三圈并行,不在地名上。
问:灶神穿的什么衣服?
则说:惟灶神红衣,想总好。
至此,我才出来看,看见女儿写的话不觉大骇。难道我们这儿也要遭难了吗?于是叫婶婶走开,由我和夫人扶之。
女又说:儿晨看父写信,见父母至书房,随出,遇士地灶神公差。儿问我处有难否,不肯告。故与小哥同去问祖母。祖母亦勿知。
所谓土地灶神公差云云,女乃重说一遍。她说“见父母至书房”,即白天我与夫人到北书房整理书籍。
女儿说的小哥,一定是说的高丰。女儿以前就说过丰儿常在家中,常与她在一处。女儿一定是因为见到
此公差所拿的祸口册,又问不出我处有难与否,故不得已而往祠堂以问祖母,但祖母也不知道。女儿所以极为担忧。
又说:父信太消极,四哥等孝念真至,坚求外出,望父从之为是。且此间是否能勿遭劫,儿亦不知。
其母问:你既然不知道,可以问佛吗?
答:佛面未见过,往时诵经,字不识或义不明,即觉有佛指点,所谓一念至诚,心即是佛。即上升佛国亦尚勿能见金容。如何可问。
其母说:出去也未必便可以免灾,就是途中怕也有危险。
女儿说:儿再去问祖母走得否,儿意速行,总尚可通,住法寺少烦,以安诸兄心。
至此乩逐停。
女儿这是去祠堂问祖母去了。
约半小时许,复扶女至,说:儿即去问过祖母,一无主意。儿又问祖母,闻上代祖先有无言说?若有大难,想祖先亦必忧惧,会议如何。祖母言未见会议。祖母亦念佛保家人免难,儿今日曾向佛天菩叩求,保佑父母兄嫂免遭大劫。将儿一切念佛功德尽数移作免诸人罪业之用,儿自愿入轮回,勿使父母遭劫。惟儿所念无多,虽顶礼具名发愿,不知能感动佛天否?儿以后不作诗,亦勿参经义,一心念佛望菩萨鉴此愚诚,免家人难,纵有祸患儿愿承受,父心勿急,镇定保重。
至此乃去。
女儿数月以来所说的话或推敲作诗或参究佛旨或家常闲话,无不从容愉乐,以冀承欢。即近来听闻乱事也没有急速仓皇之色,没有过如今日之言之惶惧者也,然其所惶惧无非由于孝念善心。
她还想将一切念佛功德,全部移作免诸人罪孽之用,更愿自入轮回而不使父母遭劫。尤其是她愿一人承担大家的罪业,这真是慈悲救苦的菩萨心肠呀!看到女儿说的这些话,真是感动不已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