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鬼事》
第35节

作者: 貔貅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5-14 16:04:47
  夏天的夜晚,黑的晚,但也黑的快,这不,还没走个十几分钟,除了西边天空还有一圈白,东面的天已经全黑下来,幸好那时大气质量超优,加之这里是乡村山野,这天上的星辰是又大又亮,山脊道路还是能辨认的,不至于跌下山崖。要不是山风太大,这里颇有些“夜静春山空”的诗情画意。
  老宋看看表,不到十分钟就是晚上8点,远处的烈士塔笼着一层蓝光,勉强能看到个轮廓。就以那里为导航标志,老宋径自快步向前。哪里会知道,前面会有让他终身难忘的“恐怖特写”………………
  日期:2017-05-14 16:22:39
  又过去十几分钟,烈士塔矗立的小丘已近在眼前,老宋松了一口气,只要回到广场就有下山的台阶,下山不难,此刻的他正想着回去最难的倒是那七八里乡路,如果道看不清,就推着回去算了。

  正想着,已来到通往烈士塔的台阶前,这个地方倒是窝风,风势减轻不少。老宋深知上山容易下山难,刚才站了1个多钟头,又走了近半个点,是该慰劳又麻又酸的腿脚了。
  老宋解下画架,想支在台阶上有个靠背舒服舒服。
  就在面对着台阶支画架的时候,老宋不经意地看了一下烈士塔,就这一瞥,立马定住了他的目光………………
  烈士塔在星空的映射下,轮廓清楚,下面的围栏也历历在目。不过,围栏里面站着许多人!老宋绝没有看错,是一群人,虽然黑乎乎的,但光影投射过去,人的头、身子轮廓非常清晰!老宋闭上眼使劲摇了摇头,再看去,这绝不是树,绝对是人!
  日期:2017-05-14 16:49:19
  这些人看来都是面朝着烈士塔而背对着老宋,诡异的是一动不动,像是在悼念先烈。可这么晚了,谁会来这里举行这种仪式?
  老宋去过不少地方写生,从没见过如此怪事。当下就觉得全身发冷,可人在遇到不明事物的时候往往“犯贱”,为了证实确实是人好一解心中惧怕,他竟然扯着嗓子来了一句:喂,上面有人吗?颤抖的声音伴着回响久久不散,可那群人还是一动不动,根本没有回身查找声源的意思。
  这一定不是人!以前看小说时,他还对人遇到极其恐怖的场景时,腿发软走不动的描写当做是艺术夸张,此刻他真是信了,因为他的全身开始不可抑制的剧烈颤抖,腰以上部位似乎变得异常沉重,正在压垮他的双腿。好在人年轻“火力”壮,饶是如此老宋还是哆嗦着拿起画板,挡在自己的身前。此刻这个陪伴他上山下海、创作不辍的“伴侣”,竟然被老宋当作“避邪牌”。

  日期:2017-05-14 17:14:50
  本来想收回目光不看,可那时的老宋深怕上面那一群“人”会突然冲下来,做出不利于他的举动,腿又走不动,只能是不眨眼地盯着,心中默念:不关我事,快快消失吧!
  这时候,更恐怖的一幕发生了!小丘的两侧出现了更多的人!这本来不是常人能办到的,老宋白天时看的分明,烈士塔两侧非常陡峭尽是岩石,而且角度近70度!可这些“人”竟然是在向烈士塔移动!
  只见小丘两侧的“人”排着队,身子却是直立着;老宋看得清楚,他们并没有做出任何登山的姿势,不是爬而是斜上地飘向烈士塔!并且源源不断。自下面往上看,由于灰黑天光的投射,小丘像极黑白艺术照片,而两侧不停攀登的“队列”中有老有少,高矮不一,还能看出有的是女人,因为头发的长短也能看出来!
  这真是一幅世间难得的“艺术场景”,可老宋绝不会有勇气“侧写”。此刻,求生的欲望使他的腿脚勉强能动弹动弹。老宋就这么用画板挡着前胸,望着烈士塔不断聚集的“人群”,一步一软地向后挪去………………
  日期:2017-05-14 17:39:08

  幸好小丘下通往纪念堂的是一条石铺甬道,当老宋后背触到一面冰冷的墙体,他知道到了纪念堂的后身;依旧是怕上面的“人”下来弄他,老宋后背贴墙向一侧平移着挪动,也不知过了多久,一个腚蹲后仰在地上,他已经到了纪念堂的侧面。老宋奋力站起来,又后退了几步,由于建筑的侧角作用,看向纪念塔的目光被截断了…………。
  老宋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失魂落魄”,刚才的所见仿佛抽干了他的精血,不仅腿脚再一次虚脱,“白毛汗”也从身体的每一个毛孔冲了出来,刚才见鬼是“汗不敢出”,现在是“汗出如浆”;纪念堂的前面广场山山风可是肆无忌惮,老宋的衣服瞬间变成“冰甲”,真真“铁马冰河入梦来”。
  靠着墙瘫坐了一会儿,老宋恢复了点气力,总不能在这呆着冻死吧,他勉力站起来,背起画架,摇摇晃晃地向扶着墙向前走。
  挪了几步,觉得体力又恢复了一些,老宋离开墙壁朝着纪念堂前面的台阶缓行。而就在这个时候,他再次犯贱,直接“击碎”了他脆弱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
  日期:2017-05-14 18:07:20
  正在极力调动浑身的每一个细胞“逃出生天”,老宋忽然听到背后传来一阵“兹兹”的声响,像是刮挠玻璃的声音;可能是本能反应,他不自禁回头看去,这一眼不打紧,大脑就像被急速行驶的火车撞到,老宋一下就昏晕了过去,在失去意识那一刹那,他听到了两种声响,“铛”的一声是画架触地,“咚”的一声是自己的脑袋碰在画架上。
  不知过了多久,感觉自己被急速的摇动,睁开眼发现天已微亮,身边围着老邓、三姨夫和几个不认识的爷们,应该是老邓三姨村里的邻居。看到老宋醒了,三姨夫问他是否能动弹,看到他无力的摇头,三姨夫叹了一口气,把他背起来下山。
  在三姨夫宽阔的后背上,老宋觉得倍有安全感,再次昏死过去。
  等再次醒来,屋子里一片灰暗,越来他一直昏睡到黄昏,旁边是“病情加重”也在大睡的老邓,对面的屋子里传来不迭的打鼾声,料想是三姨夫也没“起床”。
  事后,老邓告诉老宋,那天,三姨夫一帮人找他找了半夜,因为发现自行车在树林里,以为他被不法分子“劫道”,一干人等先在树林里搜寻到大半夜,终无所获才上了山发现老宋躺在烈士纪念堂的台阶前不省人事;几个胶东大汉轮流把“死狗”一样的他背下山,到家已经是早晨;因为折腾了一整夜,采石场今天没开工………………

  日期:2017-05-14 18:15:38
  看到老宋醒了,三姨叫醒三姨夫做饭,特地为他们做了排骨补补身子;吃下几块,老宋才“重返人间”。
  三姨夫吃饭时一声不吭,等大家吃完,他大手一挥让三姨和表妹到外面去,问老宋昨晚在山上发生了什么?老宋虽然不想再回忆那恐怖的“一夜”,但心有疑惑,还是一五一十地“交代”了经过。
  听完,三姨夫的眉头皱得更紧,沉默了半响,方才轻声说了一句:以前,这山上被日本鬼子杀了许多人,自那时,村子里的人谁都不敢天黑往这山上跑………………

  日期:2017-05-14 18:26:47
  好在“走南闯北”身体棒,老宋经此大劫竟然无事,第二天就告别老邓回家。
  等到开学,怀着对这刻骨铭心的“际遇”之真相的探知欲,老宋来到学院图书馆,先在地图上找到这山的名字,唤作“马石山”。再查找地方史志,发现如下一段记录:
  “1942年冬,日本侵略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合围"大"扫荡"时,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由于日军的围追烧杀,合围网迅速地向着半岛的中心推进、收缩。到11月23日傍晚,四面八方的敌人就一齐集拢到了胶东半岛的中心地带马石山四周,"网"即将在此收口了。穷凶极恶的日寇实行三光政策,杀害抗日军民3000多人…………”
  看到这儿,老宋什么都明白了,他所看到的“人群”应该是屈死在日军屠刀之下的冤魂。
  日期:2017-05-14 18:46:35
  让我们再把故事讲述的场景拉回黄沙漫天的北京,那天,窗外也是狂风怒号。
  讲完的老宋神色变得沉闷,我问他:“当你听到刮玻璃的时候,回头看到了什么,把你吓到在地?”
  老宋点上一颗烟,沉默了几分钟,改用北京话缓缓道来:“真不想再说那个情景,现在有时想起来还会晚上睡不着;那天,我听到声音回头一看,纪念堂的前窗里站满了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眼神凄厉地望着我,都把手附在玻璃上,好像要出来,那一双双手白得吓人…………。”
  说完,老宋好像如释重负,陷入沙发来了个“北京瘫”,眼睛盯着淡淡上升的烟气,又不做声了。
  为了打破这沉闷的气氛,也是安慰他,我对他说:“怪不得那群冤魂要到烈士塔那儿去,听说当时为了解救被围困的老百姓,八路军在马石山上与日本人玩命,也战死了不少,前几年有个电影《马石山十勇士》就说的是那事;你那晚看到是那群被杀的人是去悼念八路军烈士的,他们就是死了也要和“保护神”在一起”。”
  “有道理!”老宋灭了烟头,露出了笑容…………。

  “烟台鬼话——山中冤魂”完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