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鬼事》
第34节

作者: 貔貅光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老邓的三姨夫向来三脚踢不出个屁来,今天这么啰嗦着实令人费解。于是,老邓问三姨这山怎么回事?三姨倒是个大咧咧的人,告诉哥俩:这山风大,越到晚上越凉,爬山弄一身汗,叫风一扑对身子骨不好。显然,三姨的话不具备什么说服力,风凉加件衣服就是了,大不了伤风感冒躺几天。老宋呐,在一旁问老邓的表妹,女孩对他爹的过激反应也大惑不解,想了一会儿道:俺爸告诉过俺,不能到那山上去,那儿长虫多,有的还有毒,村里有人被咬过,还没送到医院就完了。表妹的话倒有些道理,老宋经常去山上写生,知道胶东这地儿三面临海,中间山地气候湿润,所以产一种剧毒的蝮蛇,属于神经毒,被咬了如果离医院较远,时间长了真有可能一命呜呼。尤其晚上,那可是蛇虫活跃的时候。

  想到这儿,老宋心下释然,幸亏他带了一双“解放鞋”,长虫咬不透,再说穿上长裤再用绳子把裤腿扎住,也能防蛇咬。于是,他又开始大吹特吹,说自己到过胶东以毒蛇众多的昆嵛山、还去过烟台崆峒岛北面的“小蛇岛”,因为自己会防范兼熟悉长虫的习性,从来没被蛇咬过。那时的庄户人家世面见得不多,听他这一顿胡诌,自然不阻拦老宋的“创作之路”,三姨找出两条长裤,吩咐他们早去早回,别让山风冻着了。

  日期:2017-05-13 16:00:44
  谁知老邓临时掉链子,上午来的时候贪凉快,用井水擦了上身,中午又热汤热饭的一冲出了一头大汗,被小风一吹就伤风了。这喷嚏一个连着一个,鼻涕一把泪一把,只能回屋躺着了。
  老宋心里把他骂了一万遍,虽然一人上山总有些寂寞和恐惧,去还是要去的,这老邓不去,谁知道上山的路,再说,今天推明天,总不能老是赖在外人家里白吃白喝。于是,老宋就让老邓
  日期:2017-05-13 16:16:59
  说话间,三姨就出门到三姨夫的采石场帮忙。哥俩看时间还早,先回屋睡了了午觉,下午快四点的时候,谁知老邓临时掉链子,上午来的时候贪凉快,用井水擦了上身,中午又热汤热饭的一冲出了一头大汗,睡觉开窗被小风一吹就伤风了。这喷嚏一个连着一个,鼻涕一把泪一把,只能继续躺着了。
  老宋心里把他骂了一万遍,虽然一人上山总有些寂寞和恐惧,去还是要去的,这老邓不去,谁知道上山的路,再说,今天推明天,总不能老是赖在外人家里白吃白喝。于是,老宋就让老邓告诉自己上山的路,自己要单刀赴会。可老邓病了脑子也不好使,说了半天也说不清楚。老宋这个气呀,只好去问表妹。
  老邓表妹领着老宋出了院门,拐出胡同来到打麦场,这里开阔,可对北面的山一览无余。表妹说:这山有几条路上峰顶,但近道都是土路,野蜂子、山蚊子多且不好走,再说家里一般不让她进山太深也怕说不对,就给老宋指了一条远一点但有台阶的好道。
  这山的山顶延绵,面积较大,表妹手指着山顶一处道:看见那个烈士塔没有?你顺着村边这条路走大概2里路,就会看见一个石门,石门那儿就有石头台阶,顺着台阶上到烈士塔,再沿着山脊走到西头,看林寺山最近。
  日期:2017-05-13 16:45:32
  这山上的烈士塔在村里看,只是个小白点,老宋上午来的时候并没注意。他望了一望,估摸着距离不近,但夏天黑天晚,得7点多钟,上了山时间应该正好。二话不说,老宋背起画架,蹬着老邓的自行车就去。
  表妹的话有对有错,对的是这条路是远,颠颠拉拉地骑了半个多点,错的是这可不止二里地,这条路绕着山脚曲曲弯弯,足有七八里。看到的那个石门也不是什么简陋的破东西,而是一个颇有些雄壮的石牌坊,上面刻着四个大字“烈士陵园”,牌坊入口倒是真有石阶,层层叠叠直通山上。
  胶东地区原是抗日根据地,抗战8年八路军同日伪顽大小战斗不计其数,所以烈士陵园、烈士塔比比皆是,并不少见。老宋“纵横”烟台大地,也见了不少。心下没有多想,眼看四下无人,把自行车往树丛了一藏,抬脚就上了山。
  此时的大山,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偌大的山间谷底,只有老宋一人奋力攀登。越往山上走,风越冷,怪不得三姨说这里风狠。也幸亏拿了一件上衣,倒也能抵住这“高处不胜寒。
  谁知这老宋兴奋过了头,一开始走得急了些,不消一刻,他那“外八字”外加偏平足就受不了了,又麻又痛,好在山不太高,赶到黄昏前侧写林寺山应该没问题,老宋走走歇歇也好保存体力。
  日期:2017-05-13 17:13:13
  当石阶变成了石铺甬道,老宋感觉离山顶不远了。果然,拐了一个弯,景色豁然开朗,面前是一个足可容纳千人的广场,正对着他的是一幢白墙黄顶的建筑,大门横一块牌匾,上书“烈士纪念堂”。
  广场不见一人,倒是很干净,看来是强劲的山风扫除了一切污垢。老宋环顾四周,发现这山也是山上有山,纪念堂正是倚在山上的小丘前怀建的,即所谓的“山脖子”处;而小丘最高处就是老邓表妹所指的纪念塔,小丘高不过几十米,还有通往纪念塔的石阶,可这小丘两面都是陡坡,往这山西头的路在哪?路在这里似乎到了尽头。老宋觉得这里应该有管理人员,想问个路,可转了一圈,所有的屋子都是空无一人…………。

  老宋抬腕看了一下他在地摊买的冒牌“东芝”电子表,已近6点,上山时树木遮挡倒不觉得,此时抬头看,日头已收敛了刺目的光辉,明显西移好大一截,西方的林寺山能看到山尖,还正如他所料,斜阳给那山披上一层朦胧的光晕,端得是神秘又峭立。
  这里地势虽平坦,但只能看到林寺山一个山顶,局部写生可不是老宋的此行之愿。无奈之下,只能自己寻路。老宋想还是登上纪念塔,居高望远找路;于是,他绕过纪念堂,不料,柳暗花明,天遂人愿,当他到达通往塔前的石阶,发现路从这里分叉,其中一条正是通往西面的土路。
  日期:2017-05-13 20:42:41
  这条通往主峰西面的路,说白了就是山脊,宽有十几米,两边都是崖壁,胶东一带海拔超过500米的山,一般都这样,山腰以下林木茂盛,越接近山顶石壁越裸露,很有些“面目狰狞”的样子;刚才所说的山上有丘,也是胶东山系的特点,类似鲁中沂蒙山区的“崮”,大概是直线离海较近,风化所造成。林寺山更是如此,只不过风化的更为严重罢了。老宋就这样迎着斜阳,眼望着林寺山一步一步向峰西走去。

  渐渐地,林寺山露出了全部“侧身”,老宋也到达了峰西的断崖处。
  林寺山的峰顶已遮住了一小缺太阳,在这山望过去,恰似一尊观音坐像,头顶的日头就是环绕的圣光。这景色为当时的老宋平生所仅见,一时间他竟产生了要跪拜的无上崇敬,耳边似乎也响起了圣洁美好的乐曲。
  擦去盈眶的热泪,老宋又看了看表,6点半多一点,顶多还有一个多小时,黑暗将笼罩四野;间不容缓,他支起画架开始挥笔创作,可终究是修炼尚浅,笔下所画与心中所想差距太大,此刻的老宋深深体会到“眼乌亮手拙”这句胶东谚语。
  正烦恼着,风却越来越大,吹得画纸哗哗响,画架也颤颤悠悠,发出一种奇怪的嗡嗡声。当老宋的思绪回到凡间,太阳已被林寺山遮得严严实实,那怪山变成青黑色,看上去很有些阴森难测;山下的村庄模糊一团,只有零星水库泛着微光。
  唉…………只怪自己技艺不精,辜负了“良辰美景”。当老宋想起可能在这山上只有他一人,孤单恐惧还是战胜了艺术追求,于是老宋背起画架匆匆向着烈士塔的方向走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