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历史的人性——宋金战史》
第30节

作者: 梵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4-15 11:07:30
  柔福帝姬从被发现到确立中间经过9个月的时间,历经韩世忠的部将、韩世忠、大内太监、宗室内眷、赵构本人等多道审核。
  韩世忠和他手下或许都是粗人,但都不是笨蛋,随便一个尼姑自称公主都要上报赵构,这不合常识。如果预先没有八九成的直观把握,韩世忠绝不会惊动赵构。
  如果大内太监连她脚的大小都知道,居然从身形颜值上会看不出差别,这也不合情理。而公主原本裹小脚之说完全可以排除,别说裹了小脚,即便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找个不裹小脚的00后美女,让她只身一人,在缺钱少食的情况下“大脚”徒步,突破沿途的关卡盘查,通缉搜捕,流氓歹徒,绝境迷路……行程几千公里,从黑龙江翻山越岭跑到长江以南的湖北,不死就算天降奇迹。可现在除了脚大点,其余一切还都原样ok,要不是童话那就是废话。

  脚大脚小根本不是判断的依据。太监婉转给出“真公主”的判断,而保留“大脚”的说法,只是留个回旋的余地。决策在于圣上,认与不认的考量因素多而复杂,太监和贵妇也都不蠢,哪敢敢擅做决定。
  赵构在宫里长大,在血亲这种事上,其实无需太监,他自己就能确认。就算在古代的皇宫里,兄妹之间真的从不见面,但生活终究充满了细节,只需随便聊些家常,比如说,记得小时候你得过伤寒,很是凶险,记得那次还惊动了皇上,后来听说是周太医给你看好的?
  A,没有这事。B有这事,是太医院所有医生商量的处方。C,其实这不是她,是荣福帝姬。D,宋徽宗儿女众多,压根没关心这事。E不是伤寒是中暑。F……这种边界模糊而充满细节的选择题随便丢个三五道,没有宫中经历的人要想不露馅,除非她是神仙。
  只需要一点点的逻辑判断,如果一个20岁的尼姑历经各种常人无法想象的奇遇,从金营万里逃回,仅靠萍水相逢的宫女一些只言片语的介绍,用性命作赌注而冒充公主,并顺利通过了历经9个月的审查,又以她与生俱来的公主气质,以及生活细节上的品位和见识,赢得了包括宫里长大的赵构和大内太监、宗室内眷等周围人的认可。那么毫无疑问,这“尼姑”就是如假包换的公主。
  从时间和一些事件的节点看,大致可以串接出公主“逃归”的过程。
  柔福帝姬被掳北上时十七岁,为宋徽宗未出阁公主中年龄最大者,金兵因而对她格外重视,准备以处丨女丨公主名义进献金太宗。
  金史记载,1128年8月,“北狩”的北宋皇室终于到达北都会宁,金廷举行仪式,“以宋二庶人(徽宗、钦宗)素服见太祖庙,遂入见于乾元殿。封其父为昏德公、子为重昏侯。宋帝、后均派帕头、民服、外袭羊裘。诸王、驸马、王妃、帝姬、宗室妇女,奄人均露上体,披羊裘。 ”
  所以,1128年的8月柔福帝姬应该刚被收入完颜吴乞买的账中,拉上床幔可以发生很多事,也可以周密地探讨很多问题。
  据说,后来吴乞买对她没了兴趣,转送到了上京浣衣院(官办Ji院)。按正常的逻辑这也没必要,又不是一夫一妻制,用得着大张旗鼓的切割吗?何况还打进献者的脸。做个合理推断,那是为“逃归”所做的铺垫。

  一年后的1129年11月,柔福帝姬出现在湖北蕲州,被韩世忠部剿匪时发现。如果掐头去尾,中间不耽搁,顶多也就一年的时间。这究竟是天降奇迹的逃归还是周密安排的送归,应该不难判断。
  1130年7月,隶属于“吴乞买系”的刘豫当上“大齐皇帝”。同年8月,赵构举行隆重仪式,高调迎接被“调查”了9个月之久的柔福帝姬入宫,这种时间上的对接,代表了一种政治上认同和默契,南宋皇室与金廷“吴乞买系”的沟通渠道正式建立,这标志着宋金政治将迎来一种全新的模式。
  至于孟太后持假公主一说的原由,那是后话,是随着政治局势发展而派生出的另一个问题。此处暂且搁置,留待后叙。
  日期:2017-04-16 12:10:38

  梳理一下可以发现,差不多同一时期发生了这么几件大事。
  1130年7月投降了“吴乞买系”大将完颜昌的刘豫被推举为大齐皇帝。
  1130年8月赵构高调迎接“审查”了九个月之久的柔福帝姬进宫。
  1130年9月金国皇储完颜斜也离世,死因不明。

  1130年10月与完颜昌关系密切的秦桧归宋。
  秦桧回归意味着“吴乞买系”与南宋赵构政权的高层联络管道,打通了关键的“最后一公里”。
  陆游撰写的《老学庵笔记》中描述说,秦桧回宋前完颜昌曾担心,以前金国俘虏的辽将也有逃归,回去之后都被怀疑,你回宋后能确保不受怀疑地被接受吗?常理判断,秦桧与完颜昌的私密对话不可能有记录,陆游只是以文学虚构的方式假设了一个问题。
  但有了柔福帝姬沟通,这“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就在秦桧回归之前,金军东路军大将完颜昌相继占领了楚州(江苏淮安),承州(江苏高邮)等淮河以及运河的战略要地,随后又占领了岳飞把守的通州、泰州。这一系列局部战役初步完成了刘豫的“大齐”与南宋的初步划界。

  秦桧在完颜昌攻占楚州后的某一天,带着全家老少,书童仆人,出现在楚州东北方向60里处的涟水,宋军涟水守将叫丁禩。秦桧自称是前朝的御史中丞(最高检察院院长),躲过了金人的监视后逃回,若有读书之人便可证明其身份。
  丁禩找来一个叫王安道的秀才,那是当地的一名酒监(涟水酒类专卖局局长)。王秀才到场后,当即认出这位四年前在千里之外的东京卞梁担任最高检察院院长的秦桧。当时没电视没报纸,不知他依据什么得出的结论。
  总之,王秀才见到秦桧后,作揖道:“中丞大人辛苦了。”
  于是身份确定,丁禩亲自护送秦桧前往当时南宋朝廷的临时所在地——绍兴。
  事后,护送秦桧南归的所有人都被朝廷加授官职,连船夫孙静都被授予承信郎(九品武官)。丁禩后来成为可以随意出入秦桧府邸的亲信之人。从整个事件的过程以及顺序看,有理由相信这就是预先构架的一个高级别的秘密联络网。
  赵构召见秦桧后,感叹秦桧“忠朴过人”,欣喜于“又得一佳士”,以至当夜失眠。
  睡不着的赵构在想什么?
  秦桧回归后提出的最重要思想便是“如欲天下无事,南自南,北自北”,意思就是北方人回到北方,南方人留在南方,天下才能太平。
  其中,南自南是废话,关键是北自北。
  南宋大量的官员和将领都是北方人,对故乡亲人的情感导致了强烈的北归情结,但他们心目中的“北归”是打回去,是一种主战情绪。
  经历了“苗刘兵变”,张宝的近卫军骚乱后,一路逃亡的赵构时刻担心这种“北归”情绪的失控。而鉴于当下濒于崩溃的国力,这种强烈冲动便是战争因素。

  秦桧带回“南自南,北自北”的政治创意,金国高层与南宋政权终于有了可沟通的渠道,也让赵构看到了停战的希望。只是这方案多少有些一厢情愿。
  如果真能划定界线,让一心重回家园“北人”自由归北,在宋金之间建立一个和平的缓冲地带,这对“吴乞买系”来说获得了一个可以依托的战略纵深,对赵构而言,或能修养生息稳固政权。这貌似双赢,但仅存在于理论之上。
  这条 “南自南,北自北”的“妙计”,只有六个字,其作为政治思路,或能成为长期策略,但短期操作难度极大,而且这“妙计”有个前提——和平共处。
  一旦进入战争状态,回归的北人就是向南的敌人,这“妙计”还靠谱吗?
  还有边界划分终究是军事力量平衡的结果,和平总要有个界限,“南自南,北自北”的另一个重要前提——哪儿是南,哪儿是北?
  此外,金廷权斗胜负未决,种种迹象表明,执掌军部的大元帅完颜粘罕依然主导了金国政治,“吴乞买系”推行的政治主张,在实际操作中是否可行?
  赵构兴奋了上半夜,下半夜有点头疼,早上起来脸色阴沉。

  和谈派的宰相范宗尹力荐秦桧,建议赵构任命秦桧担任经筵官(为皇帝讲读经史的高参智囊),以便双方进入细节化的探讨。
  赵构否决了这一提议,任命秦桧为礼部侍郎,掌管礼仪、祭享、贡举等一些虚职。
  秦桧遭到冷遇,以常年漂泊北方,归家心切为由,申请回老家南京修养。
  赵构下旨“不允”。

  初创的南宋政权在外交上确立了静观其变的策略。秦桧是一步大棋,不宜过早下死,还得观察棋局的变化。
  在内政上,赵构的当务之急是尽力稳住千疮百孔的局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