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说过的话,今人谁能懂》
第1节

作者: 渤海二行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3-24 16:12:00
  那些年我们说过的话 今人谁能懂
  ---即将消亡和已经消亡的语言
  语言是生活的反映。

  一个人,从三岁到七岁,为语言的学习期。之后,随着生活环境,和生活的内容变化,语言的内容,和所运用的词语会有所变化。不过,三到七岁语言学习期间,所形成的遣词造句的方式,和语法习惯,却有很顽强的生命力,顽强到整个人的一生,都很难改变。
  很难改变,并不意味着,不能改变。随着生活内容变化,时间的推移,很多人在习惯养成时期的记忆,会变得模糊,甚至消失。从媒体报道出来的情况看,有不少小时候被拐卖的儿童少年,七八岁,甚至更大一点的,被拐卖了,会不记得自己的家乡,父母的姓名。对于以前的总总,只能留下模糊的回忆。然而一旦有一个诱发的契机,比如俗语所说的“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之前忘记的几乎所有语言,都能想的起来。

  能够跨越千年,甚至更长时间,而流传下来的语言,以官方的书面语言为主。
  从秦统一中国,到鸦片战争之前,官方的生活,并没有多少实质的内容变化。相应的,官方的书面用语,不管是语法,还是遣词造句,变化也不是太大。除了因为国都地点的不同,都城当地的语言词汇,多少会对当时的普通话,在词句方面形成一定的影响。
  对于民间的普通百姓来说,改朝换代带来的生活内容的变化,可以说是颠覆性的。除了因为生产方式的变化带来的变化,更多的是由于接触的人群不同而导致的。两千年的时间,前有南北民族隔江对峙,中有五胡乱华生民百余一,再有蒙元建国以华夏为牧场,最后有满清入关定鼎中原。随着接触人群的不同,生活的动荡,民间语言也就在这分分合合当中不断被动的变化。上古时期的语言,即使还有一些传承,大多已经面目全非,不被时人所认识了。

  就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而言,以上所举两千年的变化之和,恐怕也难与近四十年所发生的变化等量齐观。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以前,中国很大部分的农村,仍处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农业社会当中。农民的生活方式和内容,与汉朝时期相比,基本上并没有本质的变化。由于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进程,今天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这些巨大的变革,影响到原本以农村为主的民间语言,使其变得面目全非,变得日新月异,变得与时俱进了。

  日期:2017-03-24 16:24:12
  曾经,上中学学古文的时候,为了春秋战国之前的语言晦涩难懂,而大伤脑筋。那时候的书面语言,同样的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字词来表达。比如“我”,就有我、吾、余、予等不同的用法。当时为此大惑不解:为什么古人写文章这样费劲?“鱼我所欲也”为什么不是“鱼吾所欲也”?
  其实,这种现象,大抵是由于当时小国寡民,没有普通话所造成的。
  所以,秦的统一,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虽然对于当时生活在各诸侯国的人来说,是一种文化的入侵,和权利的欺压,但是对于我们今天的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说,真的是善莫大焉。否则,当时各诸侯国使用自己的语言,各地方言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今天的人们看古文,障碍会更多。像欧洲那样,一个一个的小国,到了今天,已经是互相不能理解的外语了。咱们今天出门旅游,从北京到河南,语言的沟通,可能就会变成一个很大的问题。

  秦统一后,以咸阳为都城。书同文的意义在于,从此中国开启了“普通话”时代。虽然秦朝统治的时间只有很短的几十年时间,并不能真正地将陕西话推广到全国,但是随后的汉朝把都城建在洛阳,相距并不遥远。汉朝立国后,并没有把秦统一后的“同文”又改回去的记载,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汉朝的“普通话”与秦朝并没有太大区别。由于汉朝统治的时间足够长,足有三百多年,而且,汉朝在后世被全体中国人所推崇和承认,至今大家都以汉人自居,足见大家对于汉朝的认同。

  这样长的统治时间,足以使当时的普通话,在全国产生足够的影响。这大概就是北方话的基础,不但西北东北,黄河流域甚至包括长江流域的部分地区以及云南贵州四川的人,对话可以做到基本上能互相明白。之所以说“基本上”,是因为前边说过,各地方言的影响很难彻底根除。而朝廷的官话只能影响到书面语言,对于民间语言的影响最大的是词语,而不是语音。这一点,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今的广东人说普通话的发音:如果一个广东人用自己的方言完全说自己老家的生活内容,北方人会如同听天书,不会比英语法语更容易理解。而即使广东人完全用自己的方言,来播报《新闻联播》,或者天气预报,北方人虽然仍然不能听懂,却可以大概了解对方在说什么内容。

  日期:2017-03-24 17:13:31
  所以,尽管秦之后的朝代定都各不相同,以陕西话为基础的官方书面语言,却流传了两千多年,并对整个统治稳定地区的民间语言产生了多多少少的影响。这些地区,基本上包括了北方方言的所有地区,当然,影响最明显的是,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河北湖北,江苏安徽(江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东北西北。

  也许有人会说,西北东北并不是历代中央政府统治稳定地区,怎么语言也在北方方言的稳定地区?这个其实不难理解。东北西北以前虽然并不是以汉人为主居住,但是向来汉人也并不少。由于汉人从生产能力上一直高于周边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需要交易汉人生产的粮食、布匹、农具、兵器、茶叶等物品,而汉人对于他们的产品需求不是很多。所以,汉人会少数民族语言的少,而少数民族会汉语的多,长时间延续下来,造成今天这种情况。

  我的家乡在华北平原上,属于北方方言区。当改革开放带来的大规模工业化商业化还没有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冲击的时候,这里的人们一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生活,生活的内容和接触的外人长时间没有太大变化(战争时期除外)。所以,语言(主要是指语音)相对也没有太大变化。
  日期:2017-03-25 09:39:30
  但是,这种状况在四十多年前被彻底打破了。原因主要是新中国以来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工商业化带给人们生活状况的巨大变化,更由于近三十年来的城市化浪潮。几种情况的集中作用就是,不但词语出现很大的变化,甚至之前一直比较稳定,极少变化的语音,也开始出现被改造的情况。如今的新生代,与父辈祖辈在交流上开始出现障碍。

  其实,这种情况在四五十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六零年代甚至部分五零年代出生的人,都曾经被父祖辈批评,说“你们说话学生腔”,或者“忘本”。一方面,老家方言,甚至整个北方方言与建国后推广的普通话在发音上区别不大,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声调。而推广义务教育的老师大多数是“速成”,高小毕业直接考师范。这些老师本身的语言功底就有限,再加上为了方便教小学生,于是对于两者的区别不加细究,简单的从声调的变化对两者进行一一对应,“学生腔”的形成也就不难理解了。教育的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今天,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扭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