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说过的话,今人谁能懂》
第15节作者:
渤海二行 日期:2017-04-26 08:30:41
八仙桌。
农户家里,哪怕再穷,一般也都会有一样家具缺少不了,这就是八仙桌。
八仙桌之所以叫八仙桌,大概因为比普通饭桌大一些,可以坐下八个人吃饭。因为农户自家用来吃饭的,是那种桌面只有一米见方,腿只有二十厘米左右,只适合放在炕上吃饭的炕桌。而八仙桌,不但比普通吃饭桌大,腿也要高不少,大概达到了一米左右。这样的桌子,一年到头,大多数时间都放在堂屋里,当祭祖的供桌用。虽然没什么贡品可以摆上去,最低限度可以放个香炉,高一点,香烟就会离族谱近一些。
古书当中,对于灭绝了的贵族,一般会用“不火食”,或者“不血食”来代表。意思是,没有人再摆放族谱和供桌,没有人烧香祭祀,祖先们在阴间,只能自己找一些生的素食吃。
相对于普通家庭的吃饭桌,八仙桌不管是用料,还是做工,都要精致不少。哪怕家里没有任何一件像样的家具,也会有一张做工精良,切平时一尘不染的八仙桌。中国人的祖先崇拜,具体表现在祖先祭祀方面,从八仙桌,可见国人对祖先的重视之一斑。
日期:2017-04-26 09:44:07
贡献 。
八仙桌放在堂屋里,族谱的下边,桌面上需要摆放供品,这贡品,就叫贡献。
几十年前,书面语当中,非常流行“贡献”这个词。为**贡献力量啦,为****事业做出贡献啦,等等不一而足,几乎全国所有人耳熟能详。
大家熟悉的这个贡献,来源就食贡品。在村民的口语当中,贡献,即可以所谓名词,也可以做动词,两者随语言环境来回变化。敬祖宗,上坟,需要摆上“贡献”。平时家里做好吃的,包饺子炖肉什么的,家人吃之前,都要先用干净的碗筷盛出来一些,对祖先和神灵“贡献贡献”,然后家里人才能吃。
大家耳熟能详的这个“贡献”,其来源,应该就是这个八仙桌上摆的“贡献”,意思是一样的。古人认为,自己有了劳动果实,不应该忘了为自己提供这些果实的祖先和神灵。所以,贡献,反映了人们对于上苍和祖先,为自己提供所赖以生存得一切物品,和给了自己生命的祖先的感恩之情,不应该全部归于“迷信”一说。敬畏天地敬畏祖宗,常怀感恩之心,做事才不会无底线。从这个意义上说,“贡献”,是真的贡献了我们很多,为我们的生存和生活做出了很大贡献的。
日期:2017-04-26 13:51:55
五服 。
五服,是几十年前的农村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经常跟这个词一起出现的,是“当家子”。
当家子,按现在的说法,是本家。不过,现在的本家,经常会被上溯到五百年前是一家。我小的时候,所谓的当家子,基本上都是指亲缘关系比较近,没有出五服的,才能算当家子。也就是说,有血缘关系的,才能这么叫。
五服,最早源自周礼的大小昭穆制度,既可用于已经去世的祖先,也可反映活着的人的亲缘关系。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
昭穆制度,和五服的具体规定,十分复杂,很少有人能说的特别清楚。随着现代废除封建礼制,和城市化的脚步加快,对于一般人来说,弄清楚那些繁琐的制度礼仪,意义不是太大。
一般农村人,还是能从葬礼上所穿的孝服的不同,大概分清楚穿者跟逝者的关系远近。至于活着的人之间的亲缘关系,一般农村人大概知道的是,统一高祖,或者曾祖父为兄弟的,属于没出五服的关系较近的当家子。
当然,现代人的婚恋观念跟以前有了很大区别,人口的代际之间岁数相差很大,“五服”的当家子,在关系的处理上,跟大家族世代,不可同日而语了。
日期:2017-04-27 09:43:20
板凳子。
农村人吃饭,如果没有客人,冬天会在炕上,其它时间在堂屋。吃饭桌子总共20厘米左右高,吃饭的人需要坐板凳子,要不就蹲着。
板凳子,也叫小板凳,一般高度在20厘米左右,凳面长20厘米,宽10厘米或者稍多一点。一般来讲,板凳子的做工还是比较精致的,四条短腿,和连接四条腿的四根横木,做工还算精致,估计是用做家具剩余的木材做出来的。
估计不少上岁数的人,小时候都听过,或者哼过这样的儿歌:
小板凳,四条腿,我给奶奶嗑瓜籽。
奶奶嫌我嗑得慢,我给奶奶下挂面。
奶奶嫌我下得稠,我给奶奶浇点油。
奶奶嫌我浇得多,我给奶奶蒸菜馍。
馍馍里头揣点菜,大大小小一锅盖。
板凳子的特点是小而轻,方便携带到处走动。尤其夏天,不少农民,喜欢端个大碗,拎个板凳子来到家门口,跟其他人边吃饭边闲聊。大人一只手拎板凳,不影响拎板凳这只手再抓个窝窝头或者饼子。
由于板凳子做工相对精致,家庭里的小板凳通常都不会太多,通常大家庭吃饭的时候,板凳子都不太够用。小一点的孩子,会找其它东西替代,一块砖,一块方木(我们村叫墩子)。如果再不够,一般家庭主妇,就会用到蒲团。
日期:2017-04-27 11:21:36
蒲团。
前些年,网上曾流行一部电影《肉蒲团》,让已经消失了许久的蒲团这个词,又一次走进现代人的面前。
百度百科查到如下资料:蒲团是指以蒲草编织而成之圆形扁平坐具,又称圆座,乃僧人坐禅及跪拜时所用之物。蒲团后来有以绫锦包包成者,种类颇多。在没有蒲的地方,也有用稻草编的,名字也叫蒲团。在北方,也有用玉米棒子皮来编制的,除了蒲团的称呼外,又称蒲墩。
其实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家的蒲团是用高粱叶子编的。相对于蒲草编成的蒲团,玉米叶子和高粱叶子编的,要薄很多。坐蒲团,是需要一些专门训练的功夫的,年轻人,尤其小孩子,坐上去很不舒服。这是因为蒲团过于低矮,坐下以后需要把腿盘起来,而这盘腿,对于小孩子来说,实在显得有些困难。
编蒲团,根据所采高粱玉米叶子的时机不同,会让编好的蒲团颜色稍有差别。在庄稼还没有成熟的时候,一般高粱地里,农民会把下层的高粱叶子披下来,估计是为了利于庄稼地的通风。这时候的叶子,干了之后是青绿色,跟自然长成树的叶子的土黄色不太一样。长老了的叶子,干了以后的颜色接近黄色,让人看上去自然一些。不过,提前披下来的高粱叶子,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是韧性更好一些,更有利于编织。
因为在生长期内,高粱需要披叶子而玉米不用,所以,百度百科所说的“在北方,也有用玉米棒子皮来编制的”,这一句应该是有误。在外行人看来,晒干了的高粱叶子和玉米叶子,实在是没啥区别。
日期:2017-04-27 16:29:50
杌子。
杌子,百度百科有多种说法,不过让人越看越糊涂。其实我这里所说的杌子,就是稍微高大一些的板凳子,有圆的有方的,做工比普通板凳子更精致一些。
在我的记忆里,普通的农户家里,杌子是比较少的。我的印象当中,杌子大多数是有学生的家庭才会有的,每个家庭不会多,大概属于奢侈品范畴。只有上中学的学生,才会在每学期开学的时候,自己扛着杌子走几里地去上学,小学生因为扛不动,没有自己带的。
之所以说杌子比板凳子更精致更贵重,因为板凳子大都是没有刷过油漆的原色,杌子却大多数刷过油漆。因为大,用的木料,也更贵重,需要专门做,而不是板凳子那样,随便用做什么家具剩下的下脚料就可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