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历史的人性——宋金战史》
第36节

作者: 梵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4-27 12:10:27
  绍兴元年(1131年),岳飞被编入在张俊麾下,期间征讨流寇李成、马进、张用等,屡立战功,被任命为神武副军统制、都统制。
  绍兴二年(1132年),岳飞又进军湖广,平定流寇曹成,被授中卫大夫(从五品)、武安军承宣使的职衔。
  多次剿匪过程中,岳飞军通过收编扩张,迅速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军事力量。

  当时南宋各战区的主要将领及其兵力大致是:张浚部兵力三万,中央卫戍部队,有装甲万副,刀枪弓箭齐备;韩世忠部兵力四万;岳飞部兵力二万三千;王躞部兵力一万三千,都是有编制的正规部队;刘光世部兵力四万,但是夹杂不少混吃军饷的老弱家属,可以参战的兵力大约二万。
  绍兴三年(1133年)二月,虔州(江西赣州)的陈颙,聚集了乡丁数千人起兵造反,先后占据雩都、信丰、循州、龙川和武平等县,势力逐渐扩大后,并围攻潮州。
  岳飞军发兵选虔州征缴。
  岳飞部将王万、寇成、徐庆等首先攻破虔州陈颙所占据的固石洞,生擒陈颙等首领。
  于此同时,在吉州(江西吉安)原淮南流寇刘忠的副将彭友吸纳当地农民,重建武装,对分宁、武宁两县发起进攻。彭友此时的兵力已达十余万,并占领了一百多座山寨。
  岳飞分兵,派部将王贵、庞荣、张宪等分头攻打吉州等地各个山寨,历时两个月,捉拿了大小首领五百多人。彭友和李满被张宪擒获。当年四月,彭友的农民武装被彻底平定。

  在对待虔州百姓的问题上,有一个能反映岳飞形象的记载。
  故事的起因源自于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当初金兵南下时,耶律五马部曾追击孟太后所带领的南宋后宫从湖北逃往江西。史料记载,孟太后一行最后落脚虔州(江西赣州),并在此居住了4个月,护送他们南逃的卫队缺吃少喝便明抢暗夺,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于是数万民兵围城。
  据《宋史·岳飞列传》的描述,在平定陈颙起义后,赵构为了报复孟太后在虔州遭受的惊吓,曾密令岳飞屠城。“飞请诛首恶而赦胁从,不许;请至三四,帝乃曲赦。”岳飞再三恳请,赵构才收回成命。据说事后当地的民众为感谢岳飞的恩德,专门修造生死祠以供奉岳飞的画像(如韩世忠例)。
  但另据《宋会要辑稿》所收录的赵构对捕捉虔州盗贼的御批:“此虽盗贼,本吾赤子,必不得已而后杀之,况为将者自不可多杀。”赵构后来还发布诏书,给虔州叛民20天时间自新,答应赦免以前的罪过。
  两者说法显然矛盾,对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我只有一个问题:赵构给岳飞的“密旨”是被谁传出去,最终搞得满城皆知的?
  建州百姓给韩世忠立生死祠的逻辑是,韩世忠先欲杀生而后立地成佛,故而百姓感激。最终韩世忠把人情卖给了李纲。
  整个过程逻辑线条很清晰,韩世忠一开始放风屠城具有震慑效用,之后听取李纲的建议,并告知百姓,顺坡下驴,既做了人情又留足了威势,这叫恩威并举。这事干得漂亮。
  虔州百姓为岳飞立生死祠的逻辑是,岳飞顶住杀人魔王赵构的压力,救出全城百姓,于是众生感念。整个故事只有一个反角,那就是赵构。而最后屠城未遂的原因,居然是第一反角赵构被打脸后的妥协。不知有谁能想通这逻辑。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宋史》的岳飞部分多取之于岳珂的描述,岳珂眼红于韩世忠的风头,于是照猫画虎地往他爷爷脸上贴金,只是没想到用力过猛。这是我能想到并认可的比较合理的说法,至少符合岳珂一贯的做派,也不至于过分贬低岳飞的为人以及智商。
  六月,岳飞从虔州班师。

  七月中旬,赵构诏令岳飞“赴行在”。岳飞率长子岳云自九江出发,九月九日到达杭州。
  十三日岳飞平生第一次入宫觐见,赵构赐亲笔御书“精忠岳飞”的锦旗,并任命岳飞为镇南军承宣使、江西沿江制置使。
  至此,岳飞进入南宋武将的第一阵列。
  日期:2017-04-28 13:09:45

  在南宋初期大规模的征缴中,影响力最大的是爆发于湖南洞庭湖一带的钟相、杨幺起义。
  而最终平定此次叛乱是岳飞军事生涯中,极其重要的一处战功。
  起义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钟相主导。
  钟相早年提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政治理念。信徒众多并形成教派,民众遵循钟相的理念,并膜拜于他的各种“神迹”,方圆几百里掀起了一场“拜爷”的活动。随着规模的逐渐扩大,形成具有合作共济特征的大型社团组织。
  钟相的组织最早成立于大北宋时期,开始以合法社团的形式出现,所以希望得到朝廷的认同。
  靖康二年,金军围困开封,在北宋皇室“北狩”之际,钟相组织民兵三百多人,由其长子钟子昂率领北上“勤王”。
  此时还在河北元帅府的赵构得知消息后,即令遣返。此时各种矛盾千头万绪,对于这种极易失控的民间组织,赵构本能的排斥。
  钟相并不气馁,改以防盗的名义继续结集人马,在其所居的天子岗一带,建立了大量碉堡类防御体系,一些南逃的商贾大家为避祸乱,纷纷前往投靠。
  建炎四年(1130年)初,南宋朝廷任命范宗尹为相,推行各路诸侯自筹军费的运行模式,军队土匪化成为普遍现象。沿江招讨使孔彦舟聚集溃散兵马,圈定钟相的家乡一带作为其活动地盘,并假借“钟相民兵”的旗号四处作乱。
  二月,钟相率众起义。鼎州、澧州、荆南一带的十九个县的愤怒百姓群起响应。
  起义军建立国号大楚,钟相自称楚王,立老婆伊氏为皇后、儿子钟昂为太子,年号为天战(或作“天载”)。并焚毁官府、寺观和豪门;屠杀官吏、儒生、僧道、巫医等“精英阶层”。这是一次阶级革命,原有的体制一律摧毁。
  来势迅猛的钟相起义,震惊了南宋朝廷。权湖北制置使(代理湖北军事长官)傅雱奉命集结孔彦舟部,任命其为荆湖南北路捉杀使,对起义进行镇压。

  孔彦舟首先破除钟相的“神道”。捕获钟相士兵后,孔彦舟把他们的手指及耳鼻割掉,然后放回,对他们说:“你们爷有神通,定能为你们续上,等你们的手指耳鼻续上了再来较量吧。”
  钟相不想降低“神格”,便把这些士兵藏匿于隐秘处。但随着人数越来越多,高逼格很难不露馅。
  孔彦舟见时机成熟,一边做出懈怠的姿态,散布停战言论:“爷若休时我也休,依旧乘舟向东流”;一边暗中派人混入起义军内部分化瓦解。
  三月二十六日,孔彦舟里应外合,一举攻破军心涣散的钟相大营。
  钟相、钟昂父子逃入山谷后被擒,二人在押送途中遭到斩杀。
  钟相被剿灭后,他的余部仍然在慈利、松滋、澧阳、龙阳等县活动,其中以龙阳的杨华、杨广、杨太最为知名。
  这时孔彦舟因为剿灭钟相有功,被授利州观察使,前往辰州(湖南怀化)担任知州。新任命的知荆南府程昌禹担任鼎澧路镇抚使,负责征讨。程昌禹成功地诱降了起义军首领杨华。

  绍兴二年(1132年)二月,杨华投降,杨广被手下所杀,杨太成为起义军中的首领。杨太在众首领中年龄最少,所以被叫作“杨幺”。幺是小的意思。
  于是,起义进入以杨幺为主导第二个阶段。
  杨幺起义军以洞庭湖为基地,采集木料,打造战船,训练水军。除了战败官军,缴获了大批战船以外,他们还打造了多种样式的车船。有的大船每船可载兵千人,用人踏车,可进可退。船上还设有动力驱使的拍竿,敌军船近,可以拍竿发石,将其击碎。
  绍兴三年(1133年)四月,杨幺的队伍发展到数万人之多,洞庭湖沿岸各州县的广大农村全部被起义军占领。杨幺自封大圣天王,并拥立钟相的另一个儿子钟子仪为太子。其势力扩张比钟相时更为迅猛,严重危及南宋初期的政治生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