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8年灵异记录集-“吹万楼日记节钞”繁体转录简体版》
第1节作者:
ufo_2003 日期:2017-04-20 17:59:33
古籍介绍:
本书出版于民国28年(1940),当年在上海引起轰动。
本书作者高吹万(高燮)是当时江南三才子之一,南社成员,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 高锟的祖父。
因这类书籍在国内的审查环境下难以公开出版,2003年高吹万的另一位孙子高铦(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译审,原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在任九皋先生的资助下翻印了2000册免费赠送给社会各界,以供相关人士研究之用。
我偶然从孔夫子旧书网购得一册,看后觉得是灵异爱好者、研究者不可多得的资料,书中内容丰富,涉及灵界中下层的多个方面,有关轮回、鬼界等方面也有探讨。
历史上描述灵界的书籍屈指可数,写的详细的更是少见,感叹这样书籍淹没于历史当中着实可惜,所以我利用空余时间把它整理发布出来,内容有所删减,有关诗歌步韵等与灵异关系不大的内容删去。
本书事件起源于高吹万晚年丧女,悲痛万分。于是用扶乩(实际上是类似现在请碟仙的方式,和传统的扶乩方法不一样)的方式召唤到了亡女灵魂,与之沟通。后来又陆续加入了多个不同层次的鬼魂前来沟通信息。所以有了有关灵界中下层相关的庞大内容。
本书1940年出版前当时的编辑人为这可能是人在悲痛过度时出现的幻觉,不足为信。后来编辑曾亲眼见过扶乩沟通后终于决定出版。
关于版权:网上找了没找到高铦和高汐汐的电话或者邮箱所以联系不上(2003版的影印本上有这两位的前言和尾注)。如果版权继承人有任何想法,可以请天涯论坛删除此贴。我和各位志愿者以及灵异爱好者本着共同研究传播民俗文化的目的,并无任何盈利之行为。
有转帖的请加上这个版权说明。
日期:2017-04-20 22:40:00
第一页,上
余自去腊祀灶日,吾女韵芬亡故如晴空霹雳心胆震惊。
越四日返家。觉岁暮天寒阴沉变色,百事俱废。
忽又新年,即日记亦辍不写。今勉理旧业衷怀凄苦手颤泪零矣。
丁丑正月初四日,即国历二月十四日,晴冷
今日为亡女回阳之期,命垿儿在沪蒲石寓延羽士诵经一天。
余在家哀苦不能前去,遥望涕零而已。
沪寓自女亡后,垿儿等即已迁出,唯留数佣人在内。
今自亡女回阳后即将永与此寓脱离矣。是夜用扶乩法请召亡女之魂,久之寂然无所应。
按此为用碟仙扶乩法,在寒舍闲闲山庄请召之第一次,当时余心理上不过于无可如何中聊以试其验否而已,未必能切实深信。其召而不至,宜也。
又是夜沪寓正有法事。亡女或在沪不回,亦未可知。又扶者为三四两孙及僮宽余,两孙或诚不能至。而宽余则后知其为天主教徒。凡此数者,皆无应召之理。
故第二次扶召,便渐有灵验。以后即愈扶而愈明显如生矣。
四月廿五日补记:初七日即二月十七日睛。
今日为亡女二七之期。夜间再试扶乩。默祷后约半小时乩始渐移动,初指父字,又指母字,又指姊字。盖扶而默召者三人,为余与内人及大女。问以数语,答称何知。即又指一去字,乩遂不动。按此次所扶,虽未有期显之语,然称呼已一无所误。可知吾女之魂确已凭之矣。惟其时吾女初亡,或魂弱无所知,故不能成语耳。
又乩图中即通用之字尙缺少,其后随时增入故所指渐便,亦渐渐无穷矣。
初九日即二月十九日晴暖
是日雨水节。夜以碟乩扶召亡女,少顷乩动。便指父母哥字,知亡女至矣。又称父不忘儿,少哀。嗟乎嗟乎,此真女平时对我之口气也。女寄余信必自称儿,而不称女。今女在冥途仍不易其称。且深知余之不忘,而劝我少哀,知我女之死而尤孝,而何忍死耶。
按此次所扶已能于呼父母兄外渐有言语。余亦渐生信心矣。
十五日即二月廿五日阴转晴
夜月其皎,接吴江沈志儒来信慰唁,附挽亡女诗一首。知沈宛君实为其七世祖姑。
日期:2017-04-20 23:20:00
第一页下
宛君为叶天寥夫人。叶氏一门风雅。而其季女小鸾,尤为才貌无双。以于归前五日而死。余近日亦正看午梦堂集中之返生香。聊以宽譬。志儒诗以天寥小鸾父女为比,似矣。惟余之见道,不能及天寥,而亡女更不逮小鸾之才学。然余之痛,则有过之。盖小鸾之病,及二十五日,而我女则欢喜活跃乃逐一夕而殒也。忆当年我友金君松岑见余与内子及儿辈喜学写诗文,会来书举其邑先哲天寥横山父子为比。
意盖以一门风雅祝我也。余虽感颌之,而心恶其不祥。
时在丁巳冬间。山庄落成之后,我女犹未诞生。至翌年而生我女。此十九年中,欢爱之情,当无减于天寥之于小鸶也。而余乃至今日而亦遭此痛,真耶梦耶。其殆有先兆之已见于未生之前耶?我欲无言矣,沈诗未必佳,录之于此,以志厚谊。
诗省略……
十七日即二月廿七日雨
深夜又扶乩,乩勤而所呼之人均无误,又略有琐碎问答数言后更作沈痛之语曰,父如不生,切勿哀思。逐倏然去。
十九日即三月一日阴微雨
是夜又扶乩,招亡女谈话,少顷乩动便指父字母字又连指勿哭念,芬心苦,爷忘儿不孝,父心肺衰云云,玩其意,盖自谓不孝,谓父心肺已衰仍力劝勿哭念而忘之。若谓哭念则芬心更苦,盖我女每来必劝。且愈劝愈力,余痛甚。乃亟以他语问之,问尔死是否寿数已到,答命。
问死后有无罪过?答,不罪。问尔近作何状?答念书。
又连指父早忘儿勿哀,身去心存。自此乩逐不动。
闻亡女灵座之室,如开门声,数人者皆闻之。知女已去矣。所奇者每次所扶必有真切劝余之语,知女虽死而爱亲之心无异生时也。余安得不力为自克,以慰我女于九泉哉。
廿三日即三月五日风阴
是夜九时起扶乩,默祷后少顷即动,便指父字,知亡女已至,时大儿圭在旁。乩旋转连指云:父作文佳,儿心喜,念父心苦。
日期:2017-04-21 10:37:00
写在前面:本书刚开始几页,都是一些家常琐事多,后续会有更多灵界见闻。
第二页上
哥能住伴怡悦父母少哀。嗟乎,我欲为女作一文久矣,而心痛未能下笔。
吾女殆已知之,又知我心之深痛极苦,欲望其大哥能住伴以怡悦父母。
而冀少哀,其无时不心依乎父母之侧可知也。
廿七日即三月九日风阴雨
写小疏香室匾额一道,并跋语于后云:我女韵芬,于嫁前廿日,俄焉化去。
余哀之甚,友人见慰者皆以天寥之痛琼章为比,今以亡女遗像置其生前读书之处,因名其室曰小疏香。聊以永我之思而已。
三十日即三月十二日睛
是夜在申,又与内人扶乩,乩动即指母字又指父字又指儿字,殆先呼母与父而自谓儿来也。随又指称父长哀,儿心苦。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