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驿道和两个省的诞生》
第14节作者:
ahada 日期:2017-06-08 10:26:49
驿道咽喉—湖广腊尓山苗疆
“一线道”大部分在贵州,入口处却在湖广。
“湖广”作为省始于元朝,当时称“湖广行中书省”。不过元朝的湖广行省管辖着广西大部和广东的一部分(广东大部分属于江西行省)。明朝将元朝的湖广行省一分为三,分置了湖广、广东、广西三个布政司,其中湖广布政司的辖地基本上是现在的湖南、湖北两省地区,辖地虽然有变,但“湖广”的名称未变。
日期:2017-06-08 12:15:50
贵州的问题基本解决了,而这条大通道在起点—湖广的沅水流域和湖广西部苗疆(又称腊尔山苗疆)就更加重要。
沅水上游的腊尔山苗疆地处川、粤、黔、楚交通要道,但因其“不籍有司,且无土司管辖,”而造成“官民自黔之黔、之楚、之粤,皆迂道远行,不得取直道由苗地过”,这样,便阻碍了川、粤、黔、楚等地的交通。从湖南出发,穿越贵州,直抵昆明的三千里援助西南的经济大动脉就处在苗疆“生界”的左境。腊尓山苗疆成为驿道的咽喉,军事战略地位于此可见。
日期:2017-06-08 13:31:30
为了保证西南驿道入口处的安全,明朝廷把用在贵州那一套也用在了湖广苗疆。
首先是建卫所。
明王朝也用了卫所构筑湖广西部驿道的防线。虽然沅州卫、靖州卫已于洪武元年和洪武三年分别设置,但再次大规模的想湖广西部和贵州交界处设置卫所则在洪武十八年以后。洪武十八年四月,“置五开卫指挥使司”,接着又在其后数年内陆续添置平茶、平茶屯、中潮、铜鼓、新化亮寨、黎平、隆里、新化屯等八个二级守御千户所, 然其主体皆在贵州境内。二十二年七月,“置湖广镇远卫指挥使司”。二十三年三月,“置平溪卫指挥使司于思州”。四月,“置清浪、偏桥二卫指挥使司于思南宣慰司之地”。
日期:2017-06-08 15:12:36
在这条入湖广驿道的咽喉上苗疆区域,沅州、辰州、清浪、镇远、偏桥五卫,这五卫都一直归湖广都司统辖,但后三卫却全部设防在贵州辖地内,使得湖广西南与贵州交界地区, 卫所棋布, 重兵列戍。其中, 沅州卫、平溪卫、清浪卫、镇远卫、偏桥卫正处于湘黔交通线上;辰州卫北与永定卫相呼应,西辖镇溪军民千户所而控扼永顺、保靖二司, 南接沅州卫, 在澧州、常德、辰州之枢要位置, 军事位置相当重要;靖州、五开、铜鼓三卫在湘黔交通线以南形成了一个彼此呼应的三角防御态势, 尤其是黎平府, 府隶贵州, 卫隶湖广, 体现出建置管理方面“犬牙相制”
的特点。这些卫所这么密集地沿驿路主干线布局设置,除了便于军需补给,往来调兵应援外,就是充分考虑了拱卫驿路畅通的战略作用。
日期:2017-06-08 15:47:22
其次对于湖广苗疆的土司明王朝实行了安抚和控制的两手策略。
明朝廷首先接受了湖广苗疆的土司的归附,也就是承认土司的统治权,这是对土司的安抚。保靖土司彭世雄最先归附了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得到了朝廷的特别恩赏,将原保靖安抚司升为保靖宣慰司隶属湖广指挥司。保靖土司下辖四长官司:五寨长官司、筸子坪长官司、两江口长官司、茅冈长官司。其中五寨长官司负责汉土民村的管理及少部分苗族村庄的管理,筸子坪长官司负责管理四十八苗寨。洪武二年十一月(1369年)永顺土司归附朝廷,诏以永顺军民安抚司。洪武六年十二月(1373年),诏升为永顺宣慰司,隶属湖广行省。下辖三州六长官司,即南渭州、上溪州、施溶州、腊惹洞长官司、麦著黄洞长官司、驴迟洞长官司、施溶溪洞长官司、白崖洞长官司、田家洞长官司。湖广苗疆北部大部分地区归属永顺宣慰司管辖。
但明王朝也不满湖广苗疆土司对生苗区控制的不力,力图想直接控制这一地区。
湖广苗疆本归保靖宣慰司、永顺宣慰司管理,但是直接管理机构却属于五寨长官司、竿子坪长官司和镇溪军民千户所。事实上,镇溪千户所管理镇苗,它并没有向永顺宣慰司负责,而是向辰州府直接负责。五寨长官司主要负责苗疆民(汉族)蛮(土家族)的管理,但是其管辖区内也有大量的苗族。而且有部分事不向保靖宣慰司汇报,而向邻近的辰州府汇报。主要是朝廷对保靖、永顺土司并不信任,甚至认为他们有时故意纵容苗族的反叛。我们在《明世宗实录》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这样的记载:“镇筸、铜平苗贼屡抚屡叛,流毒地方,推原祸本,皆各土司故纵漏敛所致”。“永顺、保靖、酉阳、平茶诸司与苗接境,备知彼中要领,宜督率所部为大兵前驱,而土官彭明辅、彭尽臣及其属张文宪等阳奉阴违,莫肯用命,以故师乏财匮而功弗成”。
日期:2017-06-08 16:38:13
所以也是为了监守永顺、保靖两土司,明王朝试图将当时的卫所制度深入到这两个土司辖区。
其实早在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政府在永顺土司境内设崇山卫。崇山即在今天花垣县的吉卫镇,系苗疆腹地。很快明朝设立的卫所就尝到了苦头。因崇山卫“孤悬苗地,转运维艰,议撤”。所以崇山卫没建几年,即降为崇山军民千户所。但这崇山千户所存在的时间也不长,“(洪武)三十年,革崇山千户所置镇溪军民千户所”。镇溪即乾州。洪武二年设置羊峰卫,乾隆《永顺府志》载永顺有羊峰卫,“在县东八十里,贺虎溪发源处,古有羊峰城”运粮不继,召指挥黄裳生至南郡议定,遂迁大庸地,改名大庸卫”,时间是洪武四年。这些卫所因为孤悬苗疆腹地,都没有生存下来。
但明朝廷不甘心,以洪武二十二年镇压夏得忠叛乱为契机, 在湖广西北土司区重新设置了九溪、永定二卫, 增置卫军、修筑卫城, 加强了对永顺、桑植、保靖、茅冈等土司的军事扼制, 并从此前羊峰、崇山二卫堪称失败的设置中吸取经验教训, 完善和加强制度建设, 使该地区的卫所防御格局稳定下来。以九溪、永定二卫为中心, 在州县与土司之间形成屏障, 卫所有明显的防御重点。
这些卫所分布在土司的周围,对其构成了军事封锁网,一有风吹草动,卫所军队马上可以来进行镇压。这些卫所军事设施的设置,对周边土司产生了强大的威慑力,起到了预防其反叛的作用。
当时的史料对凤凰镇筸附近卫所治理下的军屯曾有过详细的描述:“镇筸营哨相距各数十里,土城之内尚有房屋,出城则崇山峻岭,一望苍莽,绝无人跻:然各哨土地膏映,溪洞之水,足资灌溉。宜令各哨之民,不论土著流寓,悉听籍名,照州县保甲之法,一甲五户,一户若干丁,联为乡兵,任其于无主之地,自议开垦,各分疆界,创结茅庐。十年以内,虽有丰收,免科粮税。每岁终,哨官以乡丁某垦田若干一亩,申抚彝官为稽粟,以杜争冒;抚彝官仍每岁于哨官中,择其善能劝相、开垦最多者,详请优奖,以示激劝。久之,桑陌既富,则庐舍栉比,即以此民抽选训练,平居互相守望,有警协为防守,则屯卒募兵之道均得矣。”
日期:2017-06-08 20:03:35
苗疆生地—腊尔山红苗和他们的日子
湖广西部苗疆的问题和贵州有点不同,贵州驿道沿线的问题主要是担心土司的反叛,而湖广苗疆的土司由于与各朝廷打交道日久,对朝廷都比较驯服,甚至经常为朝廷卖命出征“剿匪”。他们的问题是根本没办法实行对腊尔山生苗区实行有效的控制。
在湖广通云南的驿道中,沅江航运的通畅至关重要。腊尓山苗疆正好位于沅江沅陵至芷江段西侧,众多支流均发端于苗疆境内,因而防止苗民顺支流而至沅江,控制沅江进而控制湖广西部交通一直是明王朝关心的问题。
日期:2017-06-08 22:07:59
“苗”和“夷”一样,曾经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族群的泛称之一。此处所称的“苗”,不仅包括今天的苗族,也涵盖了所有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在明代以后随着“一线路”驿道的贯通,汉族和“苗”关系发生了近距离的交往,在对各个“苗种”社会有了更具体认识的同时,“苗疆”这一概念也逐步形成并呈现出扩展之趋势。
可以说元代以前,腊尓山苗疆内部情况到底怎么样真是一片混沌,朝廷的触角根本没有延伸到上游的腊尔山台地,汉文献也就几乎看不见腊尔山苗疆中心区的情况。由于各代朝廷官员和汉族文人根本无法深入苗疆,对苗族不了解,往往也就凭自己的主观感觉,对苗族进行归类。
日期:2017-06-09 00:51:06
首先就出现了两个词:“熟苗”和“生苗”。
何谓“熟苗”、“生苗”?划分主要有这么两个个标准:一是邻近汉区或与汉人比较接近,能讲汉语的苗民,谓之“熟苗”;居住在偏僻山区,与汉人关系疏远,言活不通,生活习俗各异的苗民,则被称为“生苗”。 二是已经被纳入户籍,受地方官员(或土司)直接管辖,纳税赋和徭役的是熟苗;没受管辖,朝廷(或土司)鞭长莫及,保持某种独立自主状态的是生苗。与生苗相对应,他们生活的区域就是“生界”。
另外,地方官员和汉族文人还喜欢远远地看着苗民的衣服颜色来划分苗民的种类,明清的史志中多有记载。陆次云《炯溪纤志》载:“苗人盘瓠之种…尽夜郎境多有之,有白苗、花苗、青苗、黑苗、红苗。苗部所衣各别以色,散端谷,聚而成寨”。黄元治《黔中杂记》云:“饮食起居,诸苗尔相若,惟衣裳颜色则各从其类。如白苗衣白,黑苗衣青是也”。其他一些文献资料中,也多以“白苗”、“花苗”、“青苗”、“黑苗”、“红苗”等,作为苗族的主要支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