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驿道和两个省的诞生》
第19节作者:
ahada 明军边墙沿线有严格的防守制度。夜晚,不分雨夜寒冬,游兵头目都要带哨兵巡逻。白天,“哨官将本哨兵除分守小营外,通计在营兵数,编以什伍法,分为三大队,每日轮一队守炮楼,伏路把隘,一队游巡接应”“二队中有一人偷闲在营者,即捆责贯耳”,遇苗“传炮为号,游巡兵即驰往截杀,哨兵亲赴督战。”又在要害处,增险为守,砍棘漫布涂土,削竹签木桩,暗埋订土中,以陷其来。边墙近处的林篙,纵火焚毁,避免苗人潜藏。又实行奖惩制度,规定“堵截无损,得三首级以上者,府动银库,造花红,送哨官,鼓吹涟奖,加以纪录。如本哨失事及纵苗越哨…头目兵丁捆责。抛开边墙对苗民的不良影响,对明土朝而言,设置边墙是一项有力的治理苗疆的军事措施。“人恃为金城,以故苗患遂鲜,民皆乐业。可见,边墙是“御苗之藩篱”。
边墙修筑的结果。朝廷从此暂时放弃对腊尔山红苗区的统治,苗民也让出沅水以北,酉水北、东、西,武水南等自己辛勤开垦出来的肥沃土地,甘居于山区。明朝所筑的“千里边墙”,实际就是沅水西北、酉水南、东的包围圈;北边以酉水沿岸山崖为主,只沿酉水修城、堡、岗、哨守卫,靠土司防卫。南边无山崖可守,只得另筑山、水、崖、石、土墙相间的“苗疆边墙”。
有了这样一道设施,就把苗族围困在腊尔山地区。直到改土归流后的清康熙年间,“生苗”不得越过“边墙”谋生。即便在“边墙”之外,也受种种约束。
日期:2017-06-11 17:10:54
需要值得一提的是,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湘西旅游大潮兴起的时候,曾经想找一段苗疆边墙作为旅游景点,作为苗疆边墙主要修筑地的凤凰竟然已经找不到一段像样的遗址,于是在拉毫重新修建了一段城墙,以“南方长城”命名展出。这一做法受到著名苗疆学者伍新福的猛烈抨击:游人所见的“南长城”,乃为今人新筑的数百米石头城墙,而非修复的古“长城”。因为现今所筑“长城”,位置是在明清乐壕汛即今都里拉豪遗址所在地。明代蔡复一的土墙是从其西北部边沿地段经过,但清代以来早已难觅踪迹,现在更未能见到任何墙体遗址。所以今天的’“长城”完全是经过劈山削岭、挖基砌墙,创制和新修而成的,同当年明代“边墙”已无任何直接关系。至于清代傅鼐的墙壕,就根本没有修筑到拉豪一带地区,与新筑的“南长城”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了!
而且将原有的明清汛堡遗址搞得面目全非,确实令人遗憾。乐壕汛堡和碉楼遗址,年代虽不太久远(石墙是清嘉庆初年建筑的),但在湘西是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作为当年苗族血泪史的见证,只要加以维修而保持原貌,是有一定历史价值的。
日期:2017-06-11 17:45:52
这些都是关于湖南建省的铺垫,朝廷和腊尔山红苗在湖广西部的激烈搏杀,最终引出了明朝廷在湖广西部建立了偏沅巡抚,而这正是湖南建省的前奏
日期:2017-06-11 20:11:01
湖广分出的“区域巡抚”—偏沅巡抚的设立
湖广苗疆的控制引起了明朝廷的高度重视,但这里处于“湖广”的西南边沿, 湖广那么大,治所在武昌,而湖广西部苗疆麻烦不断,显然难以进行有效控制,要想些办法。于是地区区域性的防苗军事机构和衙门也都相应地设立起来了。
首先设立了辰沅兵备道。
明朝各行省地区辽阔,省以下设道,于各省重要地区设整饬兵备之官员称兵备道,掌监督军事,并可直接参与作战行动。清沿明制,在省以下,府及州以上设分守,分巡道,是统辖数府、州的高级行政长官。均以所辖各府的头一字联起来为道名,或以道治所在命名。
最先是明宪宗成化十五年(1479年)湖广巡抚吴诚奏设“辰沅兵备道,驻沅州,以控八卫”。这八个卫只有辰州卫、抚州卫、靖州卫在湖广境内,其余五开、平溪、清浪、镇远、偏桥五卫都在贵州省境内。事涉两省六府(州)议论了一年多,至成化十七年(1481年)才派出第一任兵备使冯俊到职理事,辖湖广的辰州府、沅州、靖州,贵州的黎平、镇远、思南三府。都是“苗蛮”聚居的地方,是当时中央王朝最感棘手的军政特区。
日期:2017-06-11 21:06:17
最重要的是,最后导致湖广省分为湖北湖南的关键一步—偏沅巡抚在湖广腊尔山苗疆附近的沅州徧桥设立起来了。
以巡抚命名官职,“起于懿文太子巡抚陕西”,时为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得名于“巡行天下,安抚军民”的特殊使命。一开始并不是常设衙门,而是临时性差遣,“事毕复命,即或停遣”。
总督巡抚制度是明清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一环。晚明至清康熙四年的巡抚数量, 超过了当时的省或布政使司的数量, 一些省内驻有多员巡抚。按照巡抚官衔中的地名构成, 可以将巡抚分为两类:第一类与布政使司同名, 如山西巡抚、浙江巡抚等,因明代亦称布政使司辖区为省,可以简称“省域巡抚”;第二类由府、卫所名称的简称组合而成, 如南赣巡抚、偏沅巡抚等, 或是与某个府、卫名称相同, 如顺天巡抚、宁夏巡抚等,这类可以简称“区域巡抚”。
日期:2017-06-11 21:38:59
偏沅巡抚一开始就是所谓“区域巡抚”,始设时间,大概为万历二十七年。偏沅巡抚一职中的“偏沅”,是偏桥和沅州两地略称的组合。偏桥在今贵州省施秉县境内,“县北门外故有桥,名偏桥”,地以桥名。明朝时施秉县属镇远府所辖,朝廷在此既曾设有作为行政机构的偏桥长官司,也曾设有作为军事机构的偏桥卫。关于偏桥,贵州巡抚彭而述在他写的《碑记》中说:“沅居楚西隅,隶楚。偏桥居黔南孔道,属黔而兼隶楚,往有偏大沅抚军之设,取名于此。以为滇、蜀、黔、楚要枢,故抚军驻节两地,从中持缓急。”
沅州,在今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宋置,元朝升路,明朝时先改为府后降为州。宋代沅水中上游仅只有辰州一地及附近地区为中央所控制,而中上游的溪、锦、奖等州县则都为蛮酋所据。因此,章惇熙宁开边时以辰州为据点向南推进,并在中上游纵深地区开设一州,已经成为必然。沅州就是这么成立的。
沅州设置后,宋朝采取招纳其他州峒、授予官职、修筑城寨堡铺、设立屯田务、罢免役法、鼓励邻州人户请耕本州荒闲田地、建立沅州厢军、推行汉法、重视教化等一系列措施,以期“永息边患”。
偏桥与沅州同时与苗区错杂,“夫楚南密迩荒服,故设偏沅巡抚,挚一州一卫,以命幕府重其地也”。
该辖域的行政、军事管理机构以“偏沅”命名,表明“在明清时期,该地域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军事战略地位”
日期:2017-06-11 22:30:23
很遗憾,沅州和偏桥巡抚的旧址都不在了,我只能找两张两地的旧照
民国时期的芷江(沅州)龙津风雨桥
民国施秉(偏桥)西街河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