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6-14 09:16:42
第十三章 不得不反了(二)
为了继续迷惑朝廷,吴三桂向朝廷在云南的钦差折尔肯,傅达礼表示,自己已经决定将于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正式迁藩辽东。听到吴三桂的表示,折尔肯和傅达礼立刻就上奏给了朝廷这个大好消息,自己呆在云南总算把差事给做好了。但使他没想到这一切都是吴三桂放的烟雾弹。
暗地里,吴三桂已经动作了起来,他下令秘密关闭云贵两省通往各地的通道,道路严加控制,只能进,不能出,让朝廷无法察觉云贵的动向。云南各路大军正在秘密集结,粮草也在秘密搬运,如今缺的就是一个起兵的名号。
可别小看这起兵的名号,这是一门很高的学问,用得好就可以得到天下响应,用不好,不仅没人会理你,甚至会有人跟你对着干。想当年李自成凭着“均田免粮”四个字就聚齐了数十万之众,所以说广告宣传也是一门学问。
吴三桂手下有一大帮谋士,其中一个谋士叫刘茂遐的说道:“明亡未久,人心思旧,宜立明朝后人,奉以东征,老臣宿将无不愿为前驱。”
他的意思是让吴三桂立明朝后人,因为明朝灭亡没多久,很多人念旧,如果以此为名号进行东征,定有更多的老臣老将跟随。
可是这时候方光琛却说话了,当初永历帝是谁杀的天下人都知道,这你是无论如何都解释不清楚的,等到大业得成之后,真的能立明朝后人为帝吗,这事你已经做了第一次,还要做第二次吗。
吴三桂听此深以为然,他已经被天下人狠狠地骂了一次,难道还要再骂第二次吗,于是决定自立名号“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并秘密铸造“大元帅印”,以备后用,当然“复明”这面旗帜还是要立的。
可是吴三桂秘密铸印的事不小心被云南同知刘昆知道了,他把这件事秘密告知了云南巡抚朱国治让他暂缓撤藩事宜,让朝廷密调大军在云贵边境,以防不测。
朱国治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写了奏疏要密报给朝廷,可是这份奏疏还没出去贵,就被吴三桂的人给截住了,再到吴三桂的地盘上,一点风吹草动,还能不知道!
当吴三桂看到被截住的奏疏,不禁大惊,知道事情已经泄露,既然如此,那就早点反了吧!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钦差大臣折尔肯,傅达礼以及云南巡抚朱国治面见吴三桂,催促他快点准备起行,因为吴三桂先前告诉他们十一月二十一日正式北迁,可是眼看日子快到了,根本就没看出吴三桂要走的意思,于是赶快过来催促一番,朱国治就说:“三位大人候久,王若无意搬迁,三大人自回京师复命。”
吴三桂听了这句话气不打一处来,他本就看不惯朱国治,听他说了这话,立马就跟朱国治吵起来了,大骂朱国治是贪污小吏。
见此情景,折尔肯赶紧出来打圆场,说:“王请息怒,搬迁事与巡抚无关。
折尔肯之后与人商议,说:“我等奉旨而来,现在就此而回,怎么向皇上交代呢。”决定傅达礼先回京,折尔肯等先留下。可是傅达礼行没走多远,就被吴三桂的人给拦住了,傅达礼无奈只好返回。
这时吴三桂又再度召集麾下将领,他说:“行期已经逼近,朝廷严谴,我们是不能逃脱责任的。如使臣这样驱策、催逼,老夫不意至此。诸君走吧,不要白白受使臣之辱。”
这句话让所有在场的人群情激愤,怒斥朝廷,甚至有人直接劝吴三桂反了,而这正是吴三桂想要的效果。
吴三桂接着说道:“这也未必都对。当年我曾受先朝(指明朝)厚恩,待罪东陲。正值闯贼构乱,我计不能两全,被迫乞师本朝,以复君父大仇。后来平定滇蜀,得以栖息于此。今日之福贵,都是托先朝的余荫啊!故君(永历帝)的陵寝在这里,我们将离开这里,能不向他告别吗。”
刚说完,众将再次像上次一样,表示一切惟吴王之命是从,愿意跟吴王干到底,望着底下这帮亲信属下的再度表态,吴三桂知道,起兵已经成熟了。
十一月二十一日,云南昆明的平西王府弥漫着一片肃穆的气氛,吴三桂今日身着戎装,稳坐大堂,召集了云南各部将领,包括云南四镇和十营的总兵,如夏国相,胡国柱,马宝等人。吴三桂对他们正式宣布,自此脱离清廷,驱除鞑虏,恢复汉人江山。
而底下的这帮将领也立即附和响应,表示愿誓死追随平西王,完成恢复汉人江山的“大业”。(难道他们忘了当初的汉人江山是怎么丢的吗?)
这时云南巡抚朱国治奉命来到这里,他一进府就感觉有些不对,只见吴三桂身着戎装坐在首座望着自己。
吴三桂也懒得跟他费口舌,直接告诉他,老子我今天造反了,自立门户,你自己看着办,是降了我还是怎样。
朱国治虽然不是什么好人,是个典型的大贪官,连大文人金圣叹都将他冤杀,但是在吴三桂面前还算有点骨气,宁死不降,吴三桂暂时也懒得理他,先将他给押下去,又下令胡国柱等人抓拿其他人。
不久,云南按察使李兴元,云南知府高显辰,云南同知刘昆也被逮捕。为了笼络人心,吴三桂下令暂时不要伤害他们。
只可惜这道令晚了一步,云南巡抚朱国治早已经被胡国柱给砍死了,砍死朱国治之后,准备干掉其他被捉拿的官员,可是这时命令已经到了,胡国柱便作罢。于是就对他们这些人好生劝降,可是李兴元他们宁死也不低头,胡国柱只好将他们先看押起来,对其严刑拷打。
当吴三桂查抄他们的衙门之后,发现他们身无长物,也对他们生出敬佩之情。真是希望能让他们为自己效力,但他们宁死不屈,始终不从吴三桂,坚守着自己的气节。
吴三桂无奈将刘昆,高显辰杖责充军,李兴元投入监牢,而李兴元后来则死于狱中。
云南按察使李兴元,云南知府高显辰,云南同知刘昆,宁死不屈,忠于职守,他们的名字让我们永远铭记吧。
至于朝廷的那两位钦差大臣,礼部侍郎折尔肯和翰林学士傅达礼则被吴三桂给直接软禁了起来。
而这时一个妇人却来烦他了,她就是吴三桂的妻子张夫人,知道吴三桂要谋反之后,立马过来问他为什么要谋反,也怒斥她面前的女婿夏国相,胡国柱等人,朝廷待我们不薄,为何要反。
其实张夫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她的儿子吴应熊还在北京,吴三桂谋反,他的儿子还有活路吗,于是一个劲的质问吴三桂自己的儿子该怎么办。
吴三桂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直接叫人将张夫人扶了出去,而自己还要去见另一个女人,她就是陈圆圆。
吴三桂将事情说了一遍,吴三桂问道:“爱妃也认为此举不妥吗?”陈圆圆回答:“世事难料,妾已享尽荣华。愿王爷赐一净室,容妾吃素修斋,得终天年!”吴三桂说:“我正想创立帝业,册你为后,你却想净室修斋,我不明白。”
陈圆圆也劝吴三桂说到:“从古到今,为了一个帝位,扰得民不聊生。就算是做了皇帝,日理万机,。为王爷着想,不如自卸兵权,和我退隐山林,做个范大夫泛舟五湖,难道不是很快乐吗?何苦争城夺地,再费心力,再扰生灵?”
吴三桂默然不答,陈圆圆继续劝说,但吴三桂决心已下,说:“不能流芳百世,就要遗臭万年。”陈圆圆知道什么也改变不了,她在城外弄了间居室。陈圆圆在吴三桂败亡之前病逝。吴三桂命人将她葬在商山寺旁,相比吴三桂,陈圆圆的结局至少是好的。
在吴三桂正式出军之前,他做了这么件事,他率三军去拜陵,而拜的那个人竟然是被他所杀的永历帝。
在永历帝陵前,指着帽子对着他们说道:“我先朝曾有此帽子吗。”又指着衣服说道:“说:“我先朝曾有此衣服吗。”意思是我都易服了,你们要不要你们自己考虑吧,而众人听此都表示愿意易服。
要知道,在清朝建立初期,凡是治下的汉人都必须剃发易服,表示对清朝的忠心,如果不从则被视为大逆不道,一直到清朝灭亡也是如此。
吴三桂的再度易服,无异于与清朝彻底决裂。
吴三桂跪在永历帝墓前,痛声哭泣,与其是在哭永历帝,好不如是在哭他自己。
为了生存,他背叛了天下所有的汉人,成为满人争夺天下的杀人工具,他指挥着他的刀剑攻占汉人的城池,屠戮敢于抵抗的汉人,甚至他还杀死他的皇帝,亲手埋葬了最后一个汉人政权。
最后他得到了荣华富贵,得到难以企及的权势,拥有了一个人应该能拥有的一切。可是如今,这一切将要被夺走,他不甘,为什么会是这样,他牺牲了那么多,到头来却只是一场空而已,不得不将他逼上反叛的道路,他真的不知道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
如今在永历帝墓面前,他真的想哭。也许,吴三桂在这个时候心里有了那么一丝忏悔吧。
而吴三桂的哭声也感染着周围的将士,对朝廷的恨意越来越明显,一想到他们为朝廷鞍前马后,如今却将他们随意弃之,岂能就如此罢休,他们知道如今只有跟随他们的王爷,才会有新的出路。
第二天,吴三桂集结大军,视察军容,并亲自演武,操弓射箭,三矢三中,全军大声叫好。吴三桂以此是想告诉他们他们的主子虽然年迈,但依然雄风健在,依然有能力带领他们取得胜利,自己就是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在战场上,有我必胜。
演武完毕之后,吴三桂拿着朱国治的头颅祭旗,宣告全军,正式脱离清廷,自立门户,自号“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并发布檄文,打着“兴明讨虏”的旗号,正式出兵东进。
公元1673年,大清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平西王吴三桂正式起兵叛清,历时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就此拉开序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