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那些年——用俗话讲述一位帝王六十一年的风云变幻,连载中!》
第19节

作者: wen347899271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实这也是康熙对他们的一丝幻想,但是康熙后来还是明白了,对于三藩你对他们的幻想都会被他们无情的打破。
  不久之后,吴三桂和耿精忠就收到了康熙对他们的批复,尤其是吴三桂,见到差点没吐血,自己说撤藩只不过是客气话,没想到皇帝这回还当真了,自己在云南过着好日子,怎么舍得回到孤僻的辽东呢。
  去了那里,他将失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只保留平西王这个空衔,从此,他将由威风赫赫的“云南王”,变成一个毫无实权,随便被朝廷捏在手里闲散王爷。
  曾经的他为朝廷出生入死,而如今朝廷却要将他抛弃,被赶到荒漠,凄凉,鲜有人烟的辽东,充满着荒凉和寂寞,难道自己的余生就要这样子度过吗,就这样从巅峰上就这样子摔下来吗。
  而他用鲜血和背叛换来的荣华富贵,奢华的王府,还有自己那经营多年的底盘,自己手下强大的军队,都将被朝廷全部夺走。
  现在他真是悔恨难当,当初为什么脑子一发热要上那么一道奏疏呢,不管不就行了吗,弄得现在自己骑虎难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可是现在有什么好法子呢,这边吴三桂不知所措的时候,这边朝廷已经派人要来云南了。
  玄烨同志为了尽快落实撤藩的决议,立刻派了礼部侍郎折尔肯,翰林学士傅达礼和户部尚书梁清标,礼部右侍郎陈一炳分别前往云南和福建,监督和催促吴三桂和耿精忠马上拔寨起行。
  九月,折尔肯一行人到达云南,吴三桂知道事情已经不可避免,也就是在这时他真的生出了反叛的念头。
  但是对折尔肯一帮人仍然热情招待,对折尔肯传达的朝廷谕令表示立即遵从,对于折尔肯他们提出的立即起行,却百般推脱,这会说要清点名册,这回又向朝廷多要房要地,始终不愿正式定下最终日期。
  而朝廷这边却积极多了,虽然还没撤藩,但是前期准备工作做得是十分充分,朝廷为了迁移三藩几十万人丁,调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准备,筹集的车,马,船,役夫不计其数,花费巨大,可见当时朝廷的重视程度,可是他们没有想到费了那么大的劲却根本没用上。
  当折尔肯一帮人在云南的时候,吴三桂就纠集着一帮心腹下属召开紧急会议,包括夏国相,胡国柱,马宝,王屏藩,吴应麒,吴应归等人,商量着未来的出路。

  撤藩不仅伤害的是吴三桂一个人的利益,他手下的一帮下属也会跟着他和西北风,在云南那么多年,这帮他手下的将领安了家,扎了根,一切都在这里,让他们去辽东,那岂不是变成一无所有了。
  他们一个个都认为平西王手握大军,何必受朝廷的宰割,干脆自立,反了算了,现在皇帝年少,乳臭未干,以前打天下的一些猛人几乎也全死光了,而平西王的一些旧部在各地也掌握重兵,如果反了,极有可能大事能成。
  可是吴三桂仍在犹豫,毕竟自己的儿子还在京城,自己反了,自己的儿子还有命活吗。
  但是他的属下进言,说大公子已经是建宁公主之夫,是当朝额驸,相信朝廷是不会对他怎样的。只可惜他们低估了我们的康熙皇帝,就是这种低估最终使他儿子命丧京城。
  这句话可以说是吴三桂的心坎里了,听手下这么一说,心里就被触动了一下,但仍然犹豫不决。
  而让吴三桂真正决意起兵的还有另外一个人的态度,他就是吴三桂手下的重要谋士方光琛。
  方光琛富有谋略,才华横溢,吴三桂和他私下常常评论时事,私交很深,深受吴三桂的器重,所以对于起兵一事询问方光琛。

  但是第一天找他时并没有直接透露出起兵的意思,但是方光琛不言,第二天吴三桂直接向他表露出起兵的意愿,他又不言,直到第三天,吴三桂一大早就去找他,问他关于此事究竟怎么办,可是你那人家还没起床呢,吴三桂就直接做到人家床边商量这件事。
  方光琛见他心意已决,于是开始为他出谋划策,慷慨陈述,指出福建、广东、湖北、河北、山西、四川等省,可传檄文而平定,其余战胜攻取,易如反掌。
  吴三桂听了不禁大喜,认为大业唾手可得,于是封方光琛为学士中书给事,在自己面前继续为他出谋划策,就这样,吴三桂在这一刻正式下定了决心。
  而吴三桂的手下亲信将领已经知道他们主子要起兵的事,为了让更多的将士与他共谋大业。于是一天,他设宴款待诸将。酒过三巡,三桂就起身讲话,语气悲叹说:“老夫与诸君共事垂三十年,今四海升平,我辈已无所用了。我们将远行,不知圣意如何打算,今天与各位尽欢,叙故旧之情,不知异日能否再相见”。
  刚说完,眼泪就掉出来了,见此情景在座的诸将都忍不住哭了起来,宴会上刹那间气氛凄凉。吴三桂的话,让在场的人想了许多,他们知道吴三桂倒了,他们也会跟着倒,吴三桂继续在,他们才能继续享受到荣华富贵,自己和吴三桂的命运已紧紧联系在一起了,于是立即表示愿意听从平西王差遣。
  吴三桂见此情形,不禁大喜,他知道全面起兵已经不是问题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