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说过的话,今人谁能懂》
第25节

作者: 渤海二行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6-07 08:02:01
  碌碡 。
  碌碡,音六轴,是农业时代用来给庄稼脱粒的农具。
  在我们老家,从外形上看,碌碡和碾子,没有任何区别。不同的是,碾子在碾盘上固定,碌碡在土场里,不用固定。
  除了外表跟碾子一样的碌碡,各个地方,也有各种型号的大小不一的碌碡。大概受地理位置所限,并不是所有的农村,都可以像华北平原一样,安排大块的平地专门用来做场。在有的山区,场,可能就是一小块几平米的地方。这样大的场地,再用牲口拉着碌碡轧场,显然有点不太现实。于是在那些地方,碌碡,就变成了细小很多,可以被一两个人拉着转动的型号了。

  像水稻,北方的谷子,小麦,及各种豆类,如果大面积种植的话,收获的时候,靠人工用古时候的连枷来脱粒,其效率之低,是有可能贻误了农时的。俗话说,人误地一晌,地误人一秋。收获的季节,大都需要赶时间,所谓双抢。一旦给庄稼脱粒不及时,一场大雨以来,就可能让农民一年的收成泡了汤。这样的后果,是人们不能承受的。交不上租税,自己家可能一年也没吃的,导致家破人亡也不是很稀罕的事。

  摊开在场里,经过晒干的庄稼,有时候轻轻一碰,籽粒就会掉落。这时候,牲口拉着几百斤重的碌碡轧上去,那效率就不是手工的连枷可比了。农业时代,土地的产量不高,一亩地多说能收几百斤。一亩地收回来的庄稼,摊在场里只有触手可及的一小片。在大一点的场院里,多的时候,一次可以晒上二三十亩地的麦子。一头牛拉上碌碡,多说不过一两个小时,就可以轧完了。换作人工,不知道要几天几夜不眠不休才可以完工。

  生产队时期,稍大一点的村子,每季种麦子,都是以千亩来计算。如果没有场院,没有碌碡,集体劳作,不过就是一个人一个人的简单相加。合理的分工协作,确实可以让劳动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日期:2017-06-08 07:55:25
  锯。
  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说的是鲁班在野外被草叶划破了手,从而发明了锯。不过在我看来,锯的发明,应该比鲁班更早一些。不然,之前的夏商时代,人们是怎样破木板,盖房子的?
  最早的锯,是木工用的,把原木破城木板的工具,大多是钢做成的。农村的孩子,小的时候,基本上都唱过这样的儿歌: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为什么大家会把锯和戏联系起来,放在一起说?恐怕没人能说得清楚。我想,这儿歌能说明一个问题:拉锯是个功夫活,跟唱戏一样,快了不行,着急更不行。

  古时候的木工,是个辛苦活。不管那个朝代,执政者大兴土木,过度使用民力,都是比较忌讳的事。把很粗的原木,用锯锯成厚薄不一的木板,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人们家庭生活中,有事离不开木板的,各种家具,各种生产工具,都要用到各种规格的木板来制作。所以,锯,可以说,跟人类的文明,有着很大的关系。根据中国的传说,我们的文明,始自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黄帝的姓氏是轩辕氏,说明跟车有一定的关系。而不管是轩还是辕,都是木板做的。没有锯,这些木板,难道是用石刀石斧砍出来的?

  日期:2017-06-09 15:29:26
  凿,榫卯。
  我们村,对于那些说话喜欢抬杠、钻牛角尖的人,经常用一句话概括:你别凿那些四方圆圆卯。这句话,是从木工活里边总结出来的。
  凿,是木工用来做隼卯的工具。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当中,榫卯结构是相当重要的木工工艺。正常的木质框架相连接,在没有钉子和铁皮的年代,靠着榫卯结构,可以连接的非常坚固。好的木工,用一把凿子一把铁锤,可以让隼和卯之间严丝合缝,几乎没有间隙。
  凿子的构造非常简单,一根拇指粗细,一扎多长的铁棍,前端扁平如铲子,后端圆的空心,可以装上一截木把。凿卯的时候,锤子敲击木把,铁铲一点一点挤进划好线的方框里,还要保证方框的边缘不变形,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同样,隼虽然是凸出来的,相对容易一些,但要保证平滑如镜,没有任何变形,非常年习练不能达成。

  榫卯都是方形,铲子形状的凿,可以凿出来。如果用这样铲子形状的凿,凿出一个圆形的卯,应该说,鲁班可能都做不到。所以,“凿四方圆圆卯”,表示故意跟人过不去,抬杠钻牛角尖,是非常贴切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