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三百年第一卷高祖李渊》
第50节作者:
笑谈大唐
日期:2017-05-15 19:20:50
后世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杨玄感是一个蠢人,一个笨蛋,他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没有采用李密的上策而采用了下策。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人才是不聪明的聪明人。杨玄感就算采用了第一套方案,他也不会取胜。原因有三,一,从黎阳道蓟州,路途长达一千多里,这么远的路,要搞长途奔袭,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因为这一千多里路按照正常行军要走一个多月,就算你加快行军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路也要十八九天,你还没有到达蓟州人家可能已经知道并做好准备了。春秋时,秦国派孟明视等三将率兵前去偷袭一千多里远的郑国,结果半路上被人家知道了,秦国的计划失败,在归来的途中被晋国包了饺子,全军覆没。二,就算杨玄感攻占蓟州成功,也不一定能守得住。隋帝杨广此时虽然不受人待见,可他毕竟还是隋朝的皇帝,还有非常高的号召力,杨玄感的手下的那些兵们都是受杨玄感蒙蔽的,他们只知道自己是去平定叛乱而不是去造反的,如果他们知道要对抗的是隋帝杨广时,谣言不攻自破,他们必定会反水哗变,到那时,杨玄感就只能束手就擒的分了。三,这主要还是杨玄感本人的能力问题,他虽然官居高位,可是他还没有他老爹那样的威望和军事才能,这才是他注定要失败的关键。就算他能占据蓟州,他的士兵也不哗变,他的能力能和远征军里的那些将领相提并论吗?他能挡得住一百多万急切想要回家啊将士们的心吗?后来的李密带领三十多万精锐部队去拦击宇文化及的十多万隋军,最后损失惨重才勉强打胜。以杨玄感的兵力去对抗杨广的百万大军,如果他采用了上策去攻占蓟州,他将必败无疑。
而第二套方案也和第一套方案有着相同的弊病,就是道路远。从黎阳到长安的距离可能还有超过到蓟州的距离,既然到蓟州不行,到长安就行吗?何况还要突破潼关天险,等他到了潼关前,向前不能走,洛阳的守军也会从背后攻击,前后夹击之下,他的失败也是不可挽回的。当然他还可以走小路,就是要翻越高耸入云的太行山,这就更难走了。到达关中的时间会大大延后,要知道时间就是生命,时间越久,他失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而且就城防的坚固程度来说,长安城要远远强于洛阳,他既然攻不下东都洛阳,难道就能攻下西京长安吗?所以,结论是,中策也不可行。
第三套方案就不用说了,杨玄感正是采用了此套方案,结果失败被杀。
说到底,策略固然是重要的,可是战争的做关键的因素是人,同样的策略,不同的人去实施,最后的结果也会大相径庭。而他,杨玄感,虽也有两把刷子,可还差得很远,不管是能力还是威望,所以不论他采用哪种计策,他最后的结果都将是失败。因为造反是一个对资质要求非常高的职业,而他,杨玄感,还远没有具备能把造反做成的特质。正如当时的纳言苏威为隋帝杨广所说:“玄感粗疏,必无所虑。”
我们还是接着说杨玄感,既然已经决定进攻洛阳,那就行动吧!
慢着,还有一件事情,要兵变,首先是要有军队的。可是杨玄感没有军队,确切点儿说是没有属于他自己的军队。
那他不会招募吗?是啊!他是可以招募的,但他又没有招募军队的理由。虽说现在起兵反叛的人非常的多,可是自己要是造反,会有多少人跟随自己呢?毕竟,除了那些被逼上绝路、横竖都是死的人,谁愿意干这项风险极大、死亡率又极高的工作呢?
杨玄感马上召集属下进入黎阳城,一进入黎阳,他命令关上城门。
现在一切都以在我掌握之中,不怕你们不听我的。
这就是杨玄感不采用李密的第一套方案的原因:他的士兵们大都是受挟制的,很多人都不敢和隋帝杨广对抗。
然后杨玄感下令,开始征召城里所有的男丁,让他们应征入伍。他又从那些运输的民工之中挑选了五千人,这五千人都是年轻力壮的年轻人,又从那些船工之中选了三千人,加以整编和训练,组成了他的主力阵容。
要出征了,照例他举行了一个誓师大会,杀了几头牲口以后,又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演讲内容无非是说皇帝是无道的,我们是正义的,我要带领大家把无道的皇帝推翻,解救天下苍生。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类似的屁话若干人讲过若干遍,其实这都是很虚情假意的话,明明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想当皇帝,偏偏要说是为了解救大家的苦难。
就在杨玄感宣布起兵的时候,远在怀远的李渊就得到了消息。
隋帝杨广在第二次远征高丽之时,任命李渊负责在怀远镇督运粮草——就是管后勤供应。而杨玄感在黎阳掌管后勤供应,负责粮食给养的征集调发和向前线的运输工作。粮食都是从杨玄感的黎阳运到李渊的怀远,再从怀远运到辽东的,也就是说李渊就是杨玄感的下线。
李渊同志这年四十八岁,已经年近知天命之年。从十六岁进入官场,已经摸爬滚打了好几十年,也算是资深老油条了。他见识过太多的阴谋和花招,而且也非常的具有政治的敏锐性。杨玄感这个小混混怎么能骗过老江湖?李渊知道黎阳的粮食储备量很充足,也知道道路上的运输能力到底如何。当杨玄感一次又一次地推迟粮食的供应时,李渊就隐隐感觉到情况不太对劲儿,可能有事情要发生。
杨玄感的两个弟弟杨玄挺和杨万石已经得到消息,他们在杨玄感的好朋友斛斯政的帮助下从辽东前线逃了回来,杨万石进过高阳的时候,被当地的长官监事许华捉住,在涿郡斩首。而他的另一个弟弟杨玄挺逃回了黎阳,并成为了杨玄感最得力的帮手。
这时在怀远的李渊几乎已经可以确定,杨玄感要造反。果不其然,到了六月,杨玄感就起兵叛乱了。
早就对杨玄感密切注视的李渊马上就得到了消息,一边积极布置防御,一边派人把情况紧急报告给了远在高丽前线的杨广。
日期:2017-05-17 21:03:43
第十六章 杨玄感兵变(二)
杨玄感站在洛阳城下,望着眼前这座宏伟的都市,他的心里充满了激情。
自从起兵以来,几乎一切都是按照他是预想在进行,他已经击退了隋朝的好几支军队,此刻他的军队已经达到了五万,如无意外,他马上就可以进入这座城市。
为什么杨玄感要坚决地选择攻打洛阳?他真的傻了吗?
日期:2017-05-17 21:04:06
可是他注定不会成功,因为守卫洛阳城的是樊子盖。
樊子盖,字华宗,庐江人。一个称职的大隋官员,一个战功卓著的大隋将领,曾参加过平定南陈的战役,并因功封为上蔡县伯——一个爵位。此时他已经六十九岁,接下来他要为大家生动诠释什么叫老而弥坚。
樊子盖是一个久经沙场的人,也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他并没有丝毫慌乱和害怕,而是有条不紊地组织着守军,分派他们严密守卫城池。樊子盖本来是涿郡留守,算是地方上的官,后来调任成为东都留守的,那些洛阳城里的官员都不太看得起他。但是猛人就是猛人,樊子盖注定不是一个要让人看不起的人,他的手段无比强硬,对于不听从自己命令的人,比如截击杨玄感时打了败仗的将军裴弘策,立马就砍了他的脑袋。接着又有国子祭酒杨汪对他的做法很不以为然,樊子盖又要让人砍了杨汪。杨汪一看不好,赶忙认错,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樊子盖这才饶了杨汪。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