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三百年第一卷高祖李渊》
第51节作者:
笑谈大唐
经过这么两次,洛阳城里的人看到了另一个樊子盖,一个冷峻、严肃、沉着、冷静、坚定、无畏的樊子盖,他们非常害怕樊子盖,同时又对他很是敬仰。大家团结一心,将在这样一位领导的带领下完成守卫洛阳城的重任。
杨玄感面对的洛阳城就是由这样一位经验丰富,勇敢无畏的将领。
杨玄感看到不能攻破洛阳,于是他改变了战略,分兵出击,派出两路人马各五千人守卫着两条主要通道,防备着来增援洛阳的隋军,又派出两支军队去攻打荥阳和虎牢。在他看来,只要荥阳和虎牢被攻占,洛阳城里的隋军就将成为瓮中之鳖。
杨玄感已经错过了攻克洛阳的有利时机,此刻,他已经走到了李密所提前预料的那一步境地——顿兵于坚城之下。
就在杨玄感一筹莫展之际,身后又来了一支军队。
西京留守卫文升此时也已经得知杨玄感围攻洛阳,率领四万人前来救援洛阳。
卫文升,本名玄,字文升。杨广之所以要把守卫长安这么重要的任务交个他,是因为此人老成持重。老成是一定的,因为他也和樊子盖一样是个老头子,此时已经是七十三岁了。而持重这个评价他也很当得起,因为在上一年远征高丽之时,各路军都损失惨重,只有他的军队没有伤亡。
进军途中卫文升连续击溃了阻击他前行的杨玄感军,屯兵到金谷。
有朋友帮忙总是好的,起码可以分散隋军的注意力,看来杨玄感马上就要胜利了, 他的前途一片光明。相比之下卫文升就惨了,手下伤亡过半,士气低迷。
就在杨玄感即将迎来胜利之时,一次交战中,他的弟弟杨玄挺却意外中箭身亡。杨玄挺在军队中算是高级将领,极其能打,只要开战,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在军中的威望仅次于他的哥哥杨玄感。他的死沉重打击了杨玄感军队的士气,他们的进攻锋芒遭受挫折。
隋帝杨广接到了李渊的报告,马上带上自己的主力部队马不停蹄地往回赶,甚至丢掉了在前线的物资器械和装备。
隋帝杨广回师途中,传令让各地的守军抗击杨玄感。他派陈稜带领一支军队攻打杨玄感的老巢黎阳,并让宇文述、屈突通带领部队讨伐叛军,一边让水军指挥来护儿撤军回师剿灭叛军,同时任命李渊为弘化留守,领导关右几个郡的军队防御杨玄感。
杨玄感正和西线的卫文升交战,突然背后又来了屈突通,已经到了河阳。河阳就是现在河南的孟州市,在洛阳的东北方,离洛阳只有四十多公里。如果屈突通渡过黄河,那么杨玄感就将陷入一个三面包围圈之中。
杨玄感军已经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地步,形势非常的不利。不得已,他想撤出围攻洛阳的守军去阻止屈突通渡过黄河。可是就在他准备撤除洛阳的包围圈时,洛阳城里的樊子盖突然出击,从背后给了杨玄感军一计闷棍。杨玄感包围洛阳的军队分身乏术,眼睁睁地看着屈突通的军队渡过了黄河。
此时的杨玄感已经陷入困境,只好把自己的军队分成两部分,东边的抵抗屈突通,西边的抵抗卫文升。然而两部分是不够的,因为这时樊子盖又不甘寂寞,屡次派兵出城偷袭,杨玄感军接连失败。
杨玄感带领军队向潼关进发,在路上要经过弘农郡,就是现在河南的灵宝。杨玄感经不住手下一些人的怂恿,停止前进开始攻打弘农宫,因为弘农宫里有非常多的粮食,可以补充自己的给养。
弘农郡的太守蔡王杨智积已经看穿了杨玄感的计谋,他决心拖住杨玄感不让他西去进攻长安,为隋军的征剿争取宝贵时间。
当杨玄感带领军队到达城下的时候,他站在城头上大骂杨玄感。杨玄感被激怒了,他不顾李密等人的劝阻,发誓要攻破弘农城。可是他带领军队接连攻打了三天,也没有能够攻破弘农城。
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对的,杨玄感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他自己。在隋末那场惊天动地的追逐最高权力的战争中,杨玄感只是非常普通的一个,他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他根本就不具备闯入最后决赛的资格。从他选择攻打洛阳以及在攻打洛阳的一系列失误上就可以看出他是不具备战略眼光的,对于时局的判断也不够完美。即使他听从了李密的建议首先去攻打涿郡,以他的号召力和军事能力,他最后也不会取得成功。成功靠得不仅仅是运气,更重要的还是实力。他只是一个勇敢的参与者,为了给他的家族复仇,为了让自己的家族免祸,为了自己心中那个即使遥不可及的目标,他举起了反抗大隋统治的旗帜。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他是一个勇敢的人,一个无畏的人,因为他努力了,明知自己前面的路有无数的风险,明知自己可能失败,但他还是做出了尝试,坚决地走了下去。
但,也仅仅如此而已。杨玄感,一个可悲的人!
日期:2017-05-18 22:04:46
第十七章 缩起脖子做人
杨玄感起义的时候,李渊接到了一个非常紧急的命令,火速赶往弘化逮捕原弘化留守元弘嗣并接任弘化留守。因为经过杨广的调查,兵部侍郎斛斯政和弘化留守元弘嗣是和杨玄感是串通一气的,而且杨玄感的弟弟杨玄挺和杨万石从前线逃跑回去,就是斛斯政帮的忙。
斛斯政已经发现事情败露,他马上逃跑到了高丽,一是因为当时正在前线,离得很近;二是估计也只有这个地方敢收留他,他倒会挑地方。可是最后他才知道他又挑错了地方,他的这一决定要了他的性命。
李渊一接到命令,立刻快马加鞭赶往弘化,元弘嗣措手不及,被抓了起来,李渊顺利接任弘化留守,领导关右的十三郡军队防御杨玄感。
没多久,杨玄感失败了,永远地完结了他的生命。
李渊留在了弘化,却陷入了迷茫之中。
多少年来,李渊经历了北周的风云变幻,经历了开皇的盛世太平,见识了仁寿年间的宫廷政变,又亲身经历的大业年间的遍地狼烟。
面对着烽烟四起的大隋江山,他一直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事情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以前的隋朝,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政府体谅民情,百姓也遵纪守法,那个时候,社会是多么的和谐?如今,怎么会变成这样,老百姓不断地起来和政府对抗,而政府的法令也不能很好地贯彻下去。
从看人脸色的警卫员干起,李渊从最下层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他见识过人间的世态炎凉,趋炎附势,知道阳奉阴违,可是那都是上流社会的事情。直到如今,他才知道生活在社会底层人的艰险,体会到他们生活的难处。
他终于深切地理解了百姓的苦处,也知道了要让百姓能活下去,社会才能稳定。社会稳定,国家才能太平,他才能把官儿做下去。如果有许多的老百姓都活不下去的时候,他自己也就坐在火炉之上了。
我想正是在弘化的这一年当中,李渊才真的理解了为政之道。所以,在弘化,李渊很关心人民疾苦,非常虚心地深入到士兵和人民群众中去。李渊平时待人很随和,容易相处,没有架子,因此他很受百姓和下属的爱戴。这将成为他将来成为大唐帝国的皇帝之后所遵循仁义治国的理念的基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