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蛇记——宋文奇故事集》
第23节

作者: 奇可奇
收藏本书TXT下载
  江小龙明白,自己是理论知识有余,实践经验不足。他准备到市水产研究所去请教专家。张高峰知道了,对他说:“那些专家,大多跟兄弟你一样,纸上谈兵。我给你介绍一个真正的行家吧。”

  江小龙问:“张哥,你对养鱼不是外行吗?”
  张高峰说:“我不会养,但我朋友的朋友会养,人家的水库才100多亩,一年纯利润都是10多万。你这斑鸠湖有300亩,你已经养了差不多一年半了吧?利润又有多少?连我看了都替你着急。”
  张高峰给江小龙介绍的那人,叫李忠义,永川人,四十来岁年纪,矮矮的个子,全身透着精明劲儿。此人还真是个行家,他对斑鸠湖的地形、采光性、水源来量、应施肥量、施肥方法以及施肥时间等条件,进行一番综合分析和计算,给江小龙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建议。江小龙就按照他的建议进行操作,仅过三个月,从水面上看,就知道鱼儿确实长大了不少。
  江小龙又请来打鱼匠,进行第三次打鱼。五个打鱼匠,经过几天的围追堵截,终于在第四天傍晚,才把鱼儿赶到一片在狭窄湖道安置的喇叭网中,把“喇叭口”拦住后,打鱼匠们说等鱼慢慢地进箱,估计明天早晨就差不多全进得完。

  在江河湖泊打鱼,最先进、也是最有效的技术是“喇叭网”。原理是,从有鱼水域的源头开始,顺着水道竖着拉一组鱼网,看水面宽窄,每组鱼网或五六张,或十多张,每张网之间间隔10来米,每张网的长度一般在100米左右。鱼天生怕网,见网必跑,打鱼人再划船进入用一张张鱼网隔成的狭窄水巷里,用竹竿猛烈击打水面,鱼跑得更快更彻底。就这样一百米一百米地赶,一直把鱼赶进一个用鱼网摆成的“大喇叭”中。在“大喇叭”后面,连着一个装有机关的网箱,鱼一钻进去就出不来了。不够出售规格的鱼,需要放出去。网箱后方,有一片网是“留大放小”的过滤网,可以根据需要更换。

  这次过滤网的网眼为12厘米,一斤八两以上的鱼会留在网箱中,一斤八两以下的鱼会从网眼里钻出去。
  运鱼车半夜就到了。
  一大早,打鱼匠们拿着网兜准备捞鱼装车,几个大网兜在网箱里拨弄了半天,只捞起来几百斤鱼。而前一天晚上,他们说至少会有3万斤成鱼进箱的。
  打鱼匠的头儿蒲鱼头,脸都白了,有鱼打不起来,他们白干几天不说,老板可能还要找他们赔偿损失。  
  蒲鱼头说:“江老板,我蒲鱼头打了几十年鱼,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遇上。我分析了原因,并不是我们的技术差劲,可能是这湖底树枝竹枝过多,鱼大多没进网箱,是“喇叭网”的坠子搁在了树枝上,鱼从网底钻走了。江老板,我们这么辛苦,你就高抬贵手吧。”
  江小龙不仅没要蒲鱼头赔偿损失,反而付了他们一小笔辛苦费。蒲鱼头感动得差点没哭,说:“江老板,湖底的地形,我们基本摸熟了,也想好了对付水底树枝的方法。如果你还信得过我们,下次我们再给你打,工钱减三成!”
  鱼贩子的运鱼车白跑了一趟,江小龙赔了人家一笔钱。
  第三次打鱼,还不够开支。差不多两年了,江小龙累计已投入了二十多万元,几乎还没收入。
  一天吃午饭时,王老头说:“小龙,这水库周围的人有点奇怪。他们砍树子砍竹子,都把枝条扔进湖里,但有时候他们又在山上刨树叶竹叶回家做饭,你说把树枝竹枝晒干当柴烧多好。”

  江小龙一惊,问:“都是哪些人把枝条扔进湖里?你发现这个情况有多久了?”
  “有好多人。”潘老头插口说,“早在半年前我就发现了,只是那时扔枝条的还没现在这么多。”
  江小龙说:“你们再发现有人往湖里扔枝条,一定要制止。再认准是哪些人,我好去找他们。”
  对于老百姓们会把树枝竹枝故意扔进湖里,这是江小龙想都没想到过的。

  更令江小龙想不到的是,他还没来得及去找那些往湖里扔枝条的人,人家却先找上门来了。那是一群最老七十几最小二十几的老少女人。一个叫易小丽的俏丽小媳妇首先发难:“江老板!你请的那两个死老头讲不讲道理?我们砍竹子时不小心把竹枝掉进水里,他们硬说我们是故意干的。现在你给我们说清楚,我们怎么故意了?”
  “对啊,你给我们说清楚,我们怎么故意了?”十几个女人如一大群乌鸦,对江小龙一阵聒噪。
  江小龙有辆摩托车,附近的老百姓们常爱搭他的顺路车到镇上赶集,这易小丽搭得最多。有时逢赶集日,她居然早早在江小龙所住的湖边小屋门口等着。江小龙带着易小丽时,常常能感觉到,那丰满的胸脯,总是故意顶自己后背。江小龙很清楚,自己形象洒脱,在老百姓眼中又是个“有钱人”,对一些大姑娘小媳妇有些吸引力,但他的兴趣不在那方面。
  老百姓们要搭车,只要顺路,江小龙几乎是有求必应。他后来才发现,在生活中,有那么一些人,你若让他们占上两三块钱的便宜,你在他们眼中就是个“好人”;若让他们损失了两三块钱,他们从此就会处处与你作对。

  无意之中,江小龙得罪了一个群体,就是打“黑摩的”那拨人。但不拘小节的他,当时并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老少娘子军在易小丽的率领下,七嘴八舌,轮番轰炸。开始江小龙还试图跟她们讲道理,但越讲,这些娘们越是夹缠不清,还老不走。江小龙进屋躲避,谁知她们却在外面擂门。江小龙只得出来向她们道歉,并哀求道:“大婶大姐们,对不起,是我错了。你们请回吧。求求你们了!”
  娘子军这才凯旋离去。看着她们的背影,江小龙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心情久久不能平息。倒不是几个婆婆大娘一闹他就受不了了,他受不了的是,今后老百姓们可能还会往湖里扔树枝竹枝。湖底杂物越多,鱼越难打。他们明显是有意那样干的。
  是个人行为还是有组织行为?如果是有组织行为,组织者会是谁?是易小丽?
  易小丽长得颇有些姿色,在斑鸠湖区的小媳妇中,数她最漂亮,但她男人王老幺却是又矮又丑,两口子很不般配。据说俩人还不是经媒人介绍,而是自由恋爱结的婚。一次潘老头说:“小龙,那个易小丽不像正经女人,很可能在外面当过小姐,要不她怎么会嫁给王老幺那个武大郎?我看她一直想勾引你。如果我是你啊,老婆又不在身边,不如…”
  江小龙骂道:“老不正经!”

  潘老头年轻时是个浪荡子,就是现在,60出头的人了,还经常色迷迷地盯着女人们的要紧部位看。
  其实江小龙对潘老头的话也颇以为然。想,难道,是易小丽多次勾引我,我没搭理她,她由爱生恨,故意与我过不去?
  未完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