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宗师不看水浒,活该他挨揍。——水浒杂谈。》
第14节作者:
柳忘言 日期:2017-07-19 15:53:45
上面的话题,聊到了张士诚,我想顺便简单的聊聊张士诚与宋江的关系。
明史记载张士诚的为人:【颇轻财好施,得群辈心。】
因为这样一句话,让许多人都认为,宋江的原型就是张士诚。这个观点甚至出现在一些教授学者的口中。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种判断,太轻率,太懒惰。为啥要说懒惰这个词,因为这些教授学者们都不肯花一点时间,去全面的了解一下张士诚,也没有认真的读水浒,认真的了解宋江,然后就装模作样的下评论。
这种说法我认为也太轻视了施耐庵。太轻视了施耐庵的智慧,也对当时险恶的生存环境没有足够的认识。
总之这种评论太简单化,太想当然了。就是一叶障目的评论方法。
我在上面的文字中,说过,关于投降梁山的苗军首领樊瑞,在现实中的原型是到底谁,这个问题都让人脑袋大了。我可以断定,芒砀山一伙人就是苗军,但是我无法断定,他们的首领樊瑞,到底是何人!为什么会这样呢?一者,资料太少,没有确切证据。二来,从水浒中的描述过程可以看出来,作者费了不少心思,掩盖这个首领的真相。
在今天又找不到更多资料的情况下,装作揭开水浒秘密一样,信口开河的下结论,来提高关注度。那是对天涯论坛的朋友们不负责,也是对自己不负责。
施耐庵费尽心思去掩盖苗军首领的真面目,一定有自己的顾忌,一定是有所畏惧的。
同理,施耐庵敢明明白白的把张士诚,用宋江来包裹一下,就这样招摇的推出来吗?
日期:2017-07-20 11:04:30
据说,至今天,在江南一带,尤其是张士诚的老家江苏,民间都流传许多关于张士诚的传说。并且,据一些资料记载,在元末明初,张士诚死后,当时民间就有许多人怀念张士诚。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传说故事才会一直流传下来。
据现代的一些传闻记载:苏州市中心观前街南不远处,有一条叫王府基的小巷,本地人称作“皇废基”,这里曾是张士诚王宫所在地。苏州至今保留着一个奇怪的风俗,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晚,古城的大街小巷里就会有星星点点的香烛插在地上,俗称“烧久思香”,据说那天是地藏王生日,张士诚起兵时自称是地藏王转世,而“久思”正是其小名“九四”的谐音,这香便是苏州百姓烧给他的,明祭“藏王”,暗祭“张王”。是为报答张士诚的功德而设,此俗从明初延续。张士诚,踞苏十余年,保境安民,轻徭薄赋,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烧“久思香”,是吴地人民对张士诚的怀念。朱元璋曾因此生疑,命地方官查询,民间谓之为祭祀“地藏王菩萨”。苏州人,怀念张士诚的仁德,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为张士诚烧香,托名为“地藏菩萨”烧香,实际上是烧“久思香”(九四香)。
不管上面的资料是否真实,我们都能感觉到,张士诚在当时的影响力有多大!
在这种情况下,施耐庵敢于把张士诚明明白白的写出来吗?
好吧,就算施耐庵有了“拖地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那么我们看看宋江与张士诚有多少像似度?
日期:2017-07-20 11:07:00
【颇轻财好施,得群辈心。】这一特点,并不是宋江独有的。晁盖、柴进也有几分像似。除了这一点,还有像似处吗?
明史中说张士诚【士诚为人,外迟重寡言,】表面显得很稳重,不喜欢说话。
看过水浒的朋友们对宋江有何印象?宋江是不喜欢说话的人吗?反正我感觉,整部书中有关“大喜,大笑,哈哈大笑”这些词汇用在宋江的身上最多。宋江见到什么人屁话都一大堆。不单是话多,而且还往往掌握话语的主动权。宋江和武松等人能几晚上、几晚上不睡觉的聊。宋江晚上见到卖馄饨的小贩都能和人家聊上半天,你说宋江不喜欢说话?这种例子我不想举了,举不胜举。这个问题我都不想仔细讨论,也不想在书中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因为太没必要浪费我的精力。我敢说,一万个人读了水浒,恐怕也找不到一个人,能给出宋江【外迟重寡言】,这样的评价。
日期:2017-07-20 11:10:59
说完他们的性格,再看看张士诚的一些行为【士诚渐奢纵,怠于政事。.将帅亦偃蹇不用命,每有攻战,辄称疾,邀官爵田宅然后起。甫至军,所载婢妾乐器踵相接不绝,或大会游谈之士,樗蒲蹴踘,皆不以军务为意。及丧师失地还,士诚概置不问。已,复用为将。】
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是非常惊讶的。这种行为如果能够出现在宋江身上,简直是不可思议。大概翻译一下:
张士诚逐渐开始奢侈、放纵自己,不爱管事了。.他手下的将帅们,也开始推脱事物,不听命令。每到打仗的时候,就装病,给官了,给田产房子了,才去打仗。去战场的时候还带着小妾,和朋友聚会,吃喝玩乐,不把军务当回事。等到打败仗回来,张士诚也不管不问。用不多久,还让他们当将领。
看过水浒的朋友们,能想象得出,宋江会是这个样子吗?
可以说,梁山上除了武松、鲁智深等少部分人以外,绝大多数人都对宋江怕得要命。水浒中写到李逵剐了黄文炳之后,【只见宋江先跪在地下。众头领慌忙都跪下,齐道:“哥哥有甚事,但说不妨。兄弟们敢不听。”】看见了吧,这就是梁山众头领对宋江的态度。
在宋江的领导下, 梁山上何时出现过,令不行,禁不止的状况?什么时候出现过,某个头领和宋江讨价还价,然后再去打仗的状况?哪个头领带着女人,吃喝玩乐的去打仗?
而且至死,宋江也没有骄奢放纵过!我们暂时不说人品,就从工作态度来说,宋江都可以成为所有领导者的榜样。
日期:2017-07-20 11:26:17
当然,张士诚也并不完全是一个昏君的形象。早期的张士诚 励精图治,致力于革除元朝的弊政。下令废除元朝施加在农民和盐民头上的苛捐杂税。 发行新币,稳定了当时的物价,农业和经济在当时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办学校,开办弘文馆,招纳“将吏子弟、民间俊秀”, 张士诚在江浙地区先后两次举行乡试,遴选了一批优秀的读书人入仕。施耐庵等人也许就是在这个时间段,投靠了张士诚。 张士诚的确给当时的老百姓带来了安定,带来了不少好处。 所以至今,江南一带老百姓会纪念张士诚。但是也是因为张士诚后期【渐奢纵,怠于政事。】施耐庵又离开了张士诚。
史书记载张士诚“兵不嗜杀”也就是说,不祸害老百姓。这一点和梁山可是不同,梁山杀起老百姓可是【排着头砍过去】。梁山军在打败祝家庄以后,宋江和吴用商量,要【洗荡】了村庄,幸亏石秀的劝阻,挽救了一村的老百姓。祝家庄与梁山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宋江攻打祝家庄的主要目的也就是抢粮食。大概就是因为受到了抵抗,抢完粮食就要洗荡人家。可见,宋江没少洗荡老百姓。在青州,为了把秦明弄上山,把青州城外几百户老百姓烧成瓦砾,眉头都不会皱一下。打破大名府后,洗劫了半个城市。当然,梁山也有很多时候,抢了官府的粮食,下令不得伤害百姓。不管这种命令有没有虚伪性,反正梁山作为强盗,就是依靠抢劫来生存的,这是梁山的本性。强盗能少了“嗜杀”吗?
日期:2017-07-20 12:16:52
综合来看,说宋江的原型是张士诚。非常的草率。如果说,宋江身上有张士诚的影子,这种说法才比较客观。
如果从宋江的能力看,张士德反而更像宋江。张士诚本人应该是个懒人,在早期执政的时候,就不爱管事,基本政务都是交给张士德。史书评价张士德:【士德,小字九六,善战有谋,能得士心,浙西地皆其所略定。】张士德作为他的弟弟,也是张士诚集团的二当家。说到这,好像容易联想到梁山的二当家。哈哈。
其实完全没必要联想太多。寻找小说的原型,本身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但是仍然有不少人乐此不疲,本人就算一个吧,嘿嘿。
从小说创作的角度来说,有句老话“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个原则始终是存在的。任何了不起的作品都离不开现实生活,即便是《西游记》、《封神榜》这样的小说,也同样如此。不管任何人多么有才华,闭门造车、天马行空的脑洞大开,然后就以为能够写出优秀的小说,那纯粹是做梦。
施耐庵的人生经历是曲折复杂的。他把见过、听过的人和事,经过一番取舍,加工后,写进小说。这应该是小说创作的基本规律。
如果一定要说宋江的原型是谁,我想答案应该是这个样子:
张士诚+张士德+某人+某人=宋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